搜索
杨春才的头像

杨春才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9/03
分享

机关大院里的“老姜人生”

机关院落的墙角,一方菜畦在高楼的阴影下显得格格不入。老姜佝偻着身子,手指轻轻抚过那油亮的菜叶,像是在摩挲着稀世珍宝。晨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他脸上,勾勒出岁月的痕迹,而此刻,他眼中的专注与珍视,让这片小小的菜畦仿佛成了他的全世界。

“这些菜,可都是我一点点用心侍弄出来的,不打农药,不施那些乱七八糟的化肥,吃着才叫一个放心。” 老姜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自豪。每逢有人路过,他总会忍不住念叨几句,眼神里对市面上蔬菜的鄙夷不加掩饰,“那些小商小贩的菜,为了长得快、卖相好,农药、化肥不要钱似的往上撒,吃进肚子里,指不定要出多少毛病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姜对健康饮食的执念愈发深沉。退休的日子渐近,他心里那算盘打得愈发响亮。某一天,机关大院里突然出现了一番奇特景象。

十几个泡沫盒,依照城里阳台种菜的格局,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里面装满了营养土,各类蔬菜种子被精心播撒其中,美其名曰“健康试验菜”。

这大胆的举动,瞬间打破了机关大院平日里的肃穆与宁静。路过的同事们,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有的忍不住停下脚步,想要一探究竟;有的则皱起眉头,小声议论着这不合时宜的场景。可老姜却仿若未闻,每日依旧兴致勃勃地在泡沫盒间忙碌,浇水、施肥、捉虫,乐此不疲。

偶尔,有热心的同事路过,善意地给出一些种植建议,“老姜啊,你这施肥的量可得把控好,不然肥力太猛,菜苗可受不了。”

“这几种蔬菜的习性不太一样,种在一起怕是会互相影响呢。”

可老姜一听,立刻挺直了腰板,双手一叉腰,搬出他那套所谓的实践理论,滔滔不绝地反驳起来,“你们不懂,我这都是摸索出来的经验,这些菜在我这儿,就得按我的法子来,保准能长得又好又壮。” 那架势,仿佛在捍卫什么不容侵犯的神圣真理,眼神里满是倔强与固执。

久而久之,同事们再路过时,大多只是匆匆扫一眼,便赶紧移开目光,生怕与老姜对上眼神,引发一场不必要的 “理论大战”。曾经热闹的机关大院角落,如今只剩下老姜忙碌的身影,以及那些在风中摇曳的蔬菜,默默见证着他的坚持与执拗。

老姜还有个爱好,那便是摄影。在他的世界里,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捕捉瞬间,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而他,无疑是这门艺术的资深鉴赏家。

机关大院里,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每当有人兴致勃勃地举起手机,想要记录下院子里盛开的花木,或是远处山峦间缭绕的烟云时,老姜总会欣喜的凑上去,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看到了一件亟待雕琢的璞玉,而他,正是那个最有资格操刀的工匠。

“哎,你这取景可不对啊!” 老姜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比划着,试图调整对方的拍摄角度,“这花木的姿态这么美,你得把旁边那棵歪脖子树避开,突出主体,这样拍出来才有层次感,懂不懂啊?” 他的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仿佛在传授什么绝世秘籍。

被他 “指点” 的人,有的会出于礼貌,含笑敷衍几句,“姜老师,您说得太对了,我就是随便玩玩,哪能跟您这位行家比啊。” 那笑容里,却隐隐透着几分无奈和尴尬,只是老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丝毫没有察觉。

而那些性子直爽些的人,则干脆装没听见,自顾自地拍完照片,然后礼貌性地点点头,便匆匆离开,留下老姜一个人站在原地,望着他们的背影,嘴里还在喃喃自语,“真是不懂欣赏,这么好的景色,就这么浪费了。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修养欠佳。” 说罢,他摇摇头,脸上写满了失望,仿佛自己精心呵护的艺术殿堂,被一群无知的闯入者肆意践踏。

可即便屡屡碰壁,老姜依旧乐此不疲。每一次看到有人摄影,他的热情都会瞬间被点燃,仿佛这是一场他必须参与的战斗,一场捍卫摄影艺术尊严的战斗。他会从构图、光线、色彩等各个方面,对别人的拍摄进行全方位的 “剖析”,那认真的模样,仿佛他手中握着的不是相机,而是评判世间万物的权杖。

渐渐地,机关大院里的人都摸清了老姜的脾性,只要看到他拿着相机,或是朝着摄影的人群走去,便会下意识地选择避开,生怕被他的“热情”所笼罩。而老姜呢,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摄影世界里,对周围人的态度变化浑然不觉,依旧执着地追寻着他心中的摄影之美,哪怕这美,在别人眼中,只是一场无人问津的独角戏。

那是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阳光依旧不紧不慢地洒在机关大院,可一场特殊的审判,却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流动法庭首次踏入这片肃穆之地,审判的,竟是老姜和他三个兄弟拒绝赡养母亲一案。

庭审现场,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拧出水来。老姜和他的兄弟们站在被告席上,表情各异。老姜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几分倔强与不甘;老二面色苍白,因病而显得虚弱的身子微微颤抖着;老三不停地搓着手,脸上满是焦虑;老幺则低着头,看不清他的神色。

而老姜,在众人的目光中,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他郑重其事地从家里搬来了三脚架,动作娴熟地装上云台,然后小心翼翼地架起那台专业相机。这台相机,在懂行的人眼里,可是个宝贝,功能先进,像素极高,既能摄影又能摄像,专业性极强。老姜旁若无人地摆弄着相机,调整着角度,仿佛这不是一场关乎亲情与道德的审判,而是一场他精心筹备的摄影盛宴。

机关里的同仁们,望着老姜和那台冰冷的机器,面面相觑,心中满是疑惑与不解。他们实在想不通,老姜为何对自己被审这件事,如此郑重其事地“记录”着。是想留下证据,还是单纯地沉浸在自己的摄影世界里,忘却了这场审判的真正意义?

庭审前,机关领导忧心忡忡,专门与法院进行了沟通。领导深知老姜的公职身份,担心此事一旦处理不当,会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不必要的非议。

领导言辞恳切地建议法院,务必慎重对待此案,尽量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可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没过几天,老姜老家的村口,赫然挂出了一条“赡养老人人人有责”的横幅,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这条横幅,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老姜和他兄弟们的脸上,也扇在了每一个漠视亲情之人的心上。

原来,老姜家有兄弟四人。他自己身为公职人员,本应以身作则,成为道德的楷模,可在赡养母亲这件事上,却做出了令人不齿的行为。老二原本在城里靠着一门修补匠的手艺,勉强维持生计,后来却因病无奈返回了村里,生活愈发艰难。老三在镇上开了家摩托车行,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日子也算过得滋润。老幺则在机关旁开了家“老幺餐馆”,母亲一直跟着他生活,也算是有个安稳的归宿。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来得如此突然。老幺突然因病,身体每况愈下,餐馆的生意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最终被迫停业。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了老幺媳妇的身上。母亲看着孩子们的生活陷入困境,心中满是忧虑。她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建议,在四家轮流居住养老,这样既能减轻老幺一家的负担,也能让自己感受到每个孩子的孝敬。

可谁能想到,这个简单的提议,却在兄弟之间掀起了一场惊涛骇浪。村里的调解人员,多次上门调解,苦口婆心地劝说,希望他们能够念及亲情,妥善解决母亲的养老问题。机关领导也高度重视,亲自找老姜谈话,语重心长地教导他要尽到赡养母亲的责任,不要让自己的行为寒了母亲的心。

然而,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兄弟们各执一词,年轻的时候......互不相让,矛盾愈发激烈。老姜振振有词,列举着各种理由,试图为自己的行为开脱;老二唉声叹气,哭诉着自己的生活不易,实在无力承担赡养母亲的重任;老三则顾左右而言他,想尽办法逃避责任;老幺虽然心中愧疚,但在生活的压力下,也渐渐没了主意。

开庭那天,恰逢村里赶集,热闹非凡。可这热闹,却与法庭上的肃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围观的人把流动法庭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想看看,这场备受关注的赡养纠纷,究竟会如何收场。

机关里来的人,看着这内三层外三层的场面,个个唏嘘不已。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如今却因为赡养母亲的问题,闹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在他们眼中,亲情本应是世间最珍贵的情感,可如今,却在利益的面前,变得如此不堪一击。

而老姜,站在被告席上,面色肃然,仿佛变了一个人。他言辞激烈地据理力争,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利刃,试图斩断自己与赡养责任之间的联系。他的声音在法庭上回荡,却没有一丝温度,有的只是冷漠与自私。

在激烈的辩驳中,老姜还不忘时不时地扭头,去调试镜头。那镜头,像是他的另一个战场,他要在这个战场上,记录下自己所谓的“公义”。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狂热的光芒,那是对自己观点的盲目自信,也是对亲情的深深漠视。

机器在一旁无声地运转着,它那冰冷的“眼眸”,忠实地记录下了法庭上的每一个画面。在它的镜头里,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正被拆解成黑白两道的诉讼词,变得如此苍白无力。老姜自以为在记录公义,却不知道,那镜头所摄下的,是他自己伦理荒原上最深的沟壑,是他灵魂深处无法抹去的污点。

老姜家的故事,要从那个宁静的小村庄说起。在村头那方森林的庇护下,几间低矮的瓦房错落有致。这里,便是老姜兄弟四人成长的地方。

老姜,作为家中长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跳出了农门,成为了一名公职人员。在村里人眼中,他是光宗耀祖的存在,是家族的骄傲。他身着笔挺的外套,穿梭在机关大院,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威严。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颗逐渐被世俗蒙蔽的心。

老二,曾经也是怀揣着梦想,奔赴城市,希望能在那繁华的都市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靠着一门修补匠的手艺,勉强维持生计。每日,他坐在那狭小的店铺里,专注地修补着各类物件,眼神中透着对生活的无奈与坚韧。可命运却对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如暴风雨般摧毁了他的生活。他不得不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到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村庄。曾经的壮志豪情,在病痛的折磨下,渐渐消散,只剩下满心的疲惫与不甘。

老三,是个头脑灵活的人。他瞅准了摩托车的商机,毅然投身其中。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店铺里,各式各样的摩托车摆放整齐,前来买车、修车的顾客络绎不绝。他的生活,也随着生意的红火,逐渐富裕起来。然而,在忙碌的生意中,他却渐渐忽略了家中年迈的母亲,那颗原本炽热的孝心,也在金钱的诱惑下,变得越来越淡薄。

老幺,在机关旁开了家 “老幺餐馆”。餐馆不大,却充满了烟火气息。每日清晨,他便早早地起床,准备食材,迎接一天的忙碌。母亲一直跟着他生活,他也尽心尽力地照顾着母亲的饮食起居。在母亲眼中,老幺是最贴心的孩子,是她晚年生活的依靠。然而,命运的无常再次降临,老幺突然因病,身体每况愈下,餐馆的生意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看着日益冷清的餐馆,老幺的心中满是焦虑与无奈,生活的重担,让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母亲,一位勤劳善良的老人。她一生操劳,含辛茹苦地将四个儿子拉扯大。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曾经乌黑的头发,如今也变得花白。她的眼神中,总是透着对孩子们的关爱与牵挂。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体越来越差,生活也渐渐难以自理。她看着老幺一家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心中满是不忍。

母亲万万没想到,“轮流养老”的提议,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兄弟之间掀起了一场惊涛骇浪。

村里的调解人员,得知此事后,多次上门调解。他们坐在那简陋的院子里,苦口婆心地劝说着兄弟四人,希望他们能够念及亲情,妥善解决母亲的养老问题。他们讲着孝道的重要性,讲着母亲的养育之恩,希望能唤醒兄弟四人心中的良知。然而,兄弟四人却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老姜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说道:“我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照顾母亲?再说了,我每个月给点钱,不就行了吗?” 他的语气中,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仿佛他的工作,比母亲的晚年幸福还要重要。

老二唉声叹气,满脸无奈地哭诉着,“我这身体,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哪还有能力照顾母亲啊?”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助,让人听了,心中不免泛起一丝同情。

老三则顾左右而言他,想尽办法逃避责任,“我店里生意忙,实在走不开。要不,让老幺再坚持坚持?” 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不敢直视众人的目光,心中的愧疚,在利益的驱使下,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老幺虽然心中愧疚,但在生活的压力下,也渐渐没了主意。他低着头,小声地说道:“我也想照顾母亲,可我这身体……”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仿佛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机关领导得知此事后,也高度重视。他们找来老姜,进行了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领导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看着眼前的老姜,眼神中充满了失望与无奈。

“老姜啊,你身为公职人员,本应以身作则,带头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可你现在的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伦理,还损害了公职人员的形象。你好好想想,你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你养大,她图的是什么?不就是希望你能在她晚年的时候,给她一点关爱,一点照顾吗?”

领导的话语,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了老姜的心上。然而,老姜却依旧冥顽不灵,他心中的自私与固执,让他无法放下所谓的“面子”和“利益”,去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

调解,一次次地失败;亲情,在利益的冲击下,变得支离破碎。这个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如今却被阴霾所笼罩,母亲的眼中,满是失望与悲伤。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辛苦养大的四个儿子,为何会在自己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如此冷漠地对待自己。她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与痛苦,曾经对晚年生活的美好憧憬,如今已化为泡影。

最终,这场备受瞩目的赡养纠纷迎来了它的结局。在宣判结果出来前,老幺媳妇挺身而出,她的声音虽然带着几分疲惫,却无比坚定,“我打零工,就算只有一口稀饭,也会有母亲一口。” 这句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这个被阴霾笼罩已久的家庭,也让母亲那颗绝望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老姜站在一旁,听到这句话时,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有尴尬,有愧疚,更多的却是如释重负。他默默地收拾好自己那套昂贵的摄影行头,动作缓慢而机械,仿佛每一个动作都承载着无尽的沉重。他的眼神中,少了几分庭审时的狂热与固执,多了几分迷茫与失落。他扛起三脚架,拎起相机,脚步有些踉跄地离开了现场,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拉得长长的。

老姜阳台上的蔬菜,依旧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蓬勃生长着。那翠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不息。老姜依旧每天精心照料着这些蔬菜,浇水、施肥、捉虫,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仿佛那场激烈的庭审从未发生过。他的脸上,又恢复了往日的专注与执着,仿佛这片小小的菜园,才是他生活的全部意义。

老姜的镜头,也依旧常常对准山川草木。他穿梭在山间小道,寻找着最美的拍摄角度;他守候在日出日落时分,捕捉那一瞬间的光影变幻。他的相机里,装满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却唯独缺少了那份人间的温情与责任。

不知从何时起,老姜开始喜欢上了遛狗。他养了一条泰迪犬,毛茸茸的,十分可爱。他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宝贝”。

从此,机关大院里,便常常能看到老姜牵着泰迪犬散步的身影。

“宝贝啊,你可真是我的心头肉。” 老姜常常对着泰迪犬喃喃自语,眼神里满是宠溺,“为了你,我每个月花近千元买狗粮,给你买春夏秋冬的衣裳、鞋子,带你去打防疫针,节假日还得给你找寄养的地方,这些开销可不小啊。但只要你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偶尔,在机关院子里,还能听到老姜呵斥泰迪的声音,“出门的时候不上厕所,偏偏在这里拉。你这小家伙,真是不让人省心。” 他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掏出卫生纸,弯下腰,耐心地把狗粪清理干净。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处理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

同事们看到这一幕,不禁感叹,“真有这份心情和财力,上班竟然还带着泰迪作伴。他对这狗,比对自己的亲妈还上心呢。” 这些话,如同一把把尖锐的刀,刺痛着人们的心,也让老姜的行为显得愈发讽刺。

老姜为泰迪花钱毫不吝啬,仿佛这只小狗,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寄托。他在这只小狗身上,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关爱与热情,却忘了,在那个遥远的小村庄里,还有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孤独地守望着他,盼望着他能回家看看,盼望着他能给予自己一丝温暖与关怀。

谁还记得,当初在流动法庭的灯光下,老姜调试三脚架时,那刺目的光亮,竟照得母亲眼中迟暮的渴盼,暗淡如尘。他对这些身外之物如此执着,却让灵魂的菜园中,最重要的那片土壤悄然荒芜了。

老姜种的黄瓜与番茄固然无公害,可当道德与良知的养分一旦流失,人心便终将板结如石。纵使有再多光线穿透镜头,也无法照亮那根植于生命本源的,已然失守的伦理荒原。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亲情的种子早已干涸,再也无法开出温暖的花朵。而老姜,却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浑然不知,他所失去的,远比他所拥有的,更加珍贵。

机关大院里看似都在按部就班,老姜依旧每日精心照料着他的 “健康试验菜”。那些蔬菜在他的呵护下,愈发翠绿欲滴,生机勃勃。每一片叶子,都像是他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承载着他对健康生活的执着追求。

老姜的相机,也依旧时常被他带在身边。闲暇时,他便穿梭在山川之间,用镜头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景。他专注于每一个构图,每一束光线,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镜头之下,变得如此纯粹而美好。

那只泰迪犬,更是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它欢快地跟在老姜身后,在机关大院里跑来跑去,时不时还会停下来,亲昵地蹭蹭老姜的腿。老姜看着它,眼中满是宠溺,仿佛这只小狗,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同事们在院子里与老姜相遇时,心中的感受却愈发复杂。他们看着老姜和他的狗、相机、蔬菜,眼神中不再是最初的诧异与好奇,而是多了几分深沉的思考。

那镜头黑沉沉的圆孔,曾经见证了老姜在法庭上的固执与冷漠。如今,它仿佛也在无声地凝视着老姜,审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那些茁壮成长的蔬菜,在同事们眼中,也不再仅仅是普通的植物,它们更像是老姜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看似生机勃勃,却在灵魂的深处,缺失了最关键的养分。

老姜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浑然不知周围人的目光与议论。他继续着自己的生活,精心照料着蔬菜,痴迷于摄影。老姜的故事,虽然表面的涟漪逐渐消散,但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却留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痕迹。

每一个人,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反思在这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是否也在不经意间,丢失了那些最珍贵的东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