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一俗语反映了中国人对家乡自然风物和父老乡亲怀有深厚的乡土情结。作为因追求艺术而远离家乡在外漂泊二十余年的我,对这一情结的理解似乎要比无浪迹经历的人更为深刻。
要说目前家乡最出彩之美,当首推花江峡谷大桥。
花江峡谷大桥位于贞丰与关岭两县交界处的北盘江花江段,是单跨钢桁梁悬索桥,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长度1420米,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桥面到水面高度625米,也居世界第一,堪称“横竖”都是世界第一。
花江峡谷大桥之“花江”二字并非有“花草”“江河”之义,它与坐落于北盘江畔的小花江布依古寨有关。“小花江”是汉名,布依语为“满洼攻”。“满”是寨子,“洼”是门扇,“攻”是关口通道,有“有关隘的寨子”的意思。
花江峡谷大桥于2022年1月18日正式开工。
我第一次到大桥施工现场是去年7月20日上午。那时大桥修建还未成形,站在花江峡谷贞丰岸桥下抬头仰望,两根主缆绳反弧形悬挂在峡谷两岸十分高大的混凝土桥礅上,像较为原始的渡河溜索。
当我和好友柴邦州、县人武部政委赵恒平乘临时电梯上高塔时,才发现悬在空中的主缆绳,有大囤箩的腰部那般粗细,宛如两根在空中微微震动的琴弦,把天上的白云与地下的北盘江串连成一首未完成,但已充满雄壮激昂曲调的乐府诗。惊讶的同时,心中不禁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敬畏——大桥瞬间在我的脑海变成一座巨大的丰碑,变成写在地球裂缝上的一部恢宏壮丽史诗。
回家的半路上我发自肺腑的酝酿出一首五绝小诗:
世界最高桥,
双礅千米遥。
九天足下踩,
坦道似绫飘。
随着工程施工进展顺利,大桥像搭积木似的一天天完美起来,雄伟起来,于今年1月全桥合龙,8月完成荷载试验,计划9月底正式通车。
花江峡谷大桥是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主要控制性工程,是一座兼具交通通行、旅游观光等功能的超级工程。
完成荷载试验的那几天,我虽然未能到达现场,然而,坐在家里的沙发上观看媒体实况录播同样振奋人心。当看到18辆总载重630吨的卡车分批上桥,每次6辆,停放在主跨1/4、3/8、1/2处预先划定的停靠点的画面时,我的心和大桥上的主缆绳一样紧绷着;当四辆大型货车以每小时30至60公里的速度在桥面行驶,并进行多次刹车的画面时,我真担心会出现什么意外;当桥面迎来多达96辆大货车(每辆载重约35吨)分五批上桥,使桥面承受的总重量高达3300多吨,并井然有序地到达预先划定的点位时,我悬着的心才慢慢停下来;当经过严谨的测试,最后得出“在整体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方面均表现出色,完全符合标准,可如期投入使用”的结论时,我像过“六一”节的小朋友一样欢呼雀跃,热泪盈眶。兴高采烈之后,我蓦地想起毛泽东主席《水调歌头·游泳》词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是啊,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长江天险从此变成了通畅的大路。花江峡谷大桥建成通车后,两岸通行时间将由2小时缩短至2分钟。用2小时换算成120分钟,再用“120”与“2”相减得出“118”——“118分钟”是什么概念?这一震憾人心的数据如果不能打动我,那我与一具失去活力的僵尸又有何异呢?
记得四十年前,我乘坐外壳布满尘土的班车去贵阳的大舅家,早晨天未大亮就从贞丰老车站出发,到达目的地时已是昏暗的傍晚。其主要原因是班车行驶的速度过于缓慢。别的不说,过花江坡那段路程就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由此可见班车行驶速度之慢。
花江坡是一条险峻山路(也就是今天花江峡谷大桥横跨的路段),曾是连接黔西南与贵州省会的重要通道。此路段以“七十二道拐”闻名,弯道密集、坡度陡峭,为了行驶安全,班车驾驶员不得不频繁更换挡位,加上路面颠簸,常导致乘客出现头晕、呕吐等不适。
抚今追昔,再看花江峡谷大桥规划与修建速度,让人不得不感概中国桥梁基建速度之快,感概桥梁基建能力之强。
都说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据相关资料介绍,世界上前100座高桥中,有51座在贵州,前10座高桥中有4座在贵州。一座座高桥跨越一条条江河,四通八达,实现了贵州从“地无三尺平”到“桥梁博物馆”的华丽蝶变。一座座高桥即是一条条美丽的风景线。一座座高桥变成了贵州旅游的一张张名片。
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省“交通+旅游”示范工程。大桥依托其所在的三叠纪地质遗迹资源,以“桥遇三叠纪,云渡古海洋”为主题,构建集“桥梁观光、运动体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体。大桥周边50平方公里区域纳入统一规划,通过“桥上吸引游客,桥下带动产业”的思路,打造世界级桥旅融合示范区;配套设置有高空观光电梯、玻璃观光廊道、极限竞速跑道、灯光秀巨型水幕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桥旅融合项目。花江峡谷大桥的建成,标志着贵州桥旅融合将从“远观打卡”到“深度体验”的“升级孵化”。这座正在创造世界纪录的超级大桥,将以桥梁这一“超级IP”加上度假、体育、研学、乡村四大产业,联动区域经济,盘活乡村生态资产。
我相信,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后,它将以无可争辩的“世界第一高桥”之飒爽英姿,为家乡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家乡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旅游风景线,带动家乡旅游业井喷式发展。
家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家乡的自然风光有被评为中国避暑名山、贵州十大魅力景区的双乳峰,雄奇壮美的北盘江大峡谷,人间仙景般的三岔湖,莽莽苍苍的龙头大山。人文景观有上万年的沙坪红岩壁画、贞丰古城、定边城、纳山大营、白岩关、仁学会遗址、李晓炎故居、白层古渡、花江铁索桥。民族节庆有融合音乐、舞蹈、农耕、饮食诸多元素的布依族“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苗族的“二月二”。传统技艺有古法造纸、古陶制作、蓝靛染、糯食制作。还有布依族和苗族的服饰、刺绣、山歌、古歌,还有被称为“音乐活化石”的铜鼓十二调……
这些优美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因交通不够便利而“养在深闺人未识”。
我相信,花江峡谷大桥将把家乡这些楚楚动人的“闺秀”带出来与世人见面;“闺秀”们将会大大方方敞开双臂拥抱前来旅游观光的客人。
我愿意为家乡“闺秀”即将“出阁”送去美好的祝福,更为家乡拥有花江峡谷大桥这部史诗而感到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