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袁中的头像

袁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1
分享

鹭岛

在我眼中,古城鹭岛便宛如唐代李白诗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所言,天然清纯,温润可人。因此,在古城街道上,有时如果遇到外地人询问古城有哪些景点可去观赏。对此,我总会毫不犹豫第一个推荐鹭岛。

古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众多,且不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墙、孔庙、安丰塘、清真寺等各有特色,异彩纷呈,更加璀璨夺目的是,地处古城墙内老城区内东北拐角塘的鹭岛景色尤绝,耐人寻味。

鹭岛四面环水,行人无法登陆,实际上,也根本没有小船供人登陆,所以人们只能在岸边观看鹭岛。为了更好地欣赏鹭岛,人们在鹭岛的东、北方向各修建了一座小亭。小亭翼然,临水而筑,翘角飞檐,古色古香。观鹭台则建在鹭岛的西侧,距离鹭岛最近,木质地板加上木栏杆围就,颇具古韵,正是凭栏观看鹭岛的绝佳场所。

岸边,垂柳依依,含情脉脉。芦苇苍苍,窈窕多姿。水面上,波光微漾,碎金浮动。小亭、柳树、芦苇以及灌木丛的影子斑驳陆离,参差不齐,倒映在塘面上。总是会有若干白鹭也许是相互邀约,也许是无意邂逅,两两结伴,三五成群,在塘面上尽兴飞行。

我总觉得,飞行之中的白鹭形态更加美丽。此时的白鹭身材完全舒展开来,修长的双腿绷直,显得身材更加秀颀,呈现出了漂亮优美的流线型。两扇宽大有力的翅膀一翕一张,仿佛一个个飞天精灵在空中翱翔,尽情舞动着一曲曲霓裳羽衣。舞姿千回百转,舞艺扣人心弦。

吸引人眼球的,不仅是白鹭之形美,其色纯也堪称一绝。除了长长的喙部和脚部,白鹭通体素色,洁白素净,几乎不带有一点杂滓,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素衣仙子,身形飘飘然,举止施施然,素装淡容,遗世独立。

在蓝天白云地衬托下,空中飞舞的白鹭一会儿掩映于蓝白相间之中,清晰可见,一会儿又与白云几乎融为一体,让人很难分辨其形。可谓色佳舞美,扑朔迷离。

神清是白鹭给我留下的更深的印象。形体秀美、素色洁白的白鹭总是显得卓尔不群,神清气矜。不论是在岸边安静觅食,还是在空中翩翩起舞,或是在树上淡然栖息,白鹭始终神色清朗,俊逸洒脱,从不拘泥忸捏,更无畏畏缩缩。即便是在岸边寻食,也是神情自然,随性写意,胜似闲庭信步一般。

长期以来,白鹭始终给人以形美色绝、神清纯洁的感受,所以也深受人们喜爱。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提到:“振鹭于飞,于彼西雍”。这是对白鹭振翅高飞唯美形态的尽情赞美。

《列子》中也有“鸥鹭忘机”的寓言故事。现在,鸥鹭忘机这个词语已经演变为一个成语,用以引申为过着隐居生活,看淡尘事,不受琐事羁绊,不被名利束缚。鸥鹭盟,梧桐雨;烟霞志,溪山趣。自古以来,当是诸多隐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白鹭从不惧人,行走在岸边,往往不经意间,会遇到几只停留在岸边歇息的白鹭。此时,人鹭相看,互不搅扰。还有的白鹭我行我素,旁若无人,直待我走近,方才极不情愿地缓缓移动几步,让开路面。等到我离开之后,白鹭马上又重新踱回了原处。

我还曾经见过,数年前,扩修拐角塘的时候,只见挖掘机挥动巨大笨重的铁铲,将塘中泥土挖出送到一边。三三两两脑筋颇为灵活的白鹭似乎从中看到了觅食良机,赶紧飞到了挖掘机附近空地上。一俟挖掘机挖出泥土,白鹭便乘着挖掘机用力上举铁臂之时,争先恐后地飞入刚刚挖出的泥坑中,抢着啄食被翻出泥土里的各类小虫。

等到挖掘机送完泥土回落下来继续挖土时,白鹭又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地飞离泥坑。还有的白鹭更加精明,许是知道登高视野更加开阔的道理,索性停留在挖掘机上,观察更加清晰,觅食更加精准,动作更加迅速。人鹭和谐相处,竟至于是,让我看后不觉莞尔。据此也可以推断出来,白鹭当是杂食禽类,不仅吃鱼虾,而且也吃其他虫类。

等到了秋天,每次来到鹭岛的路上,我都在胡思乱想,惴惴不安,心里萌生的念头总是不知白鹭是否还在岛上,是否飞到了温暖的南方。而每当看到白鹭仍然自由自在地在岛上飞来飞去,一颗悬着的心这才不由得轻松下来。

只不过,别离的时刻总会到来。到了深秋时分,白鹭还是会听从南方温暖气息地召唤,也许在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形下,便飞离了鹭岛,前往遥远的南方。我曾经看过科普知识,知道燕子过冬时南飞,并不是飞往我国的南方,而是不远万里,历经长途跋涉,竟然飞到了非洲过冬。途中,许多燕子总是会因为沿途天气不佳、天敌捕食、人类猎杀等多种原因,导致半途殒命,折损不少。

据此,我便很是担心白鹭过冬路线也是如此危险渺远,便急急忙忙网上查询了白鹭的过冬地,发现白鹭过冬目的地是我国南方,这才放下心来。并不由得暗中称赞白鹭秀外慧中,如此相对短距离地南迁,尽最大可能,有效地消除了旅途上的不安定因素,避免了旅途上的不必要耗损。这也是一种生命智慧。

这其中,还总会看到有那么若干只白鹭不知什么原因,没有随队离去,而是继续在鹭岛生活。我胡乱猜测,这若干只白鹭也许是故土难迁,也许是自恃身体强壮,未觉得秋意渐深带来的寒意,也许是南迁队伍离去时,这若干只白鹭正在其他地方,没有赶上南迁队伍,也许是其他缘故,总之,这少量的白鹭在原本热闹非凡的鹭岛上生活,显得格外冷清萧条。

再过一段时间,连这少量的白鹭也隐去了身形,不见了踪迹。估计也应该是踏上了南迁的道路。

我总是理所当然地以为,鹭岛当是古城第一景点。原因在于,相对来说,与其它景点相比,鹭岛更加珍稀,更加难得,须集适宜的气候、有利的地形、温善的人和于一体,方才有可能形成这一奇特景观。而能够集齐上述这些条件,可谓千里挑一,罕见之至。景点各地可能都有,但是,鹭岛不可能各地都拥有。唯其稀少,所以珍贵。

在我的想象中,这是一次温情脉脉、心有灵犀、默契相通的双向选择。可以想象的是,白鹭在寻寻觅觅、苦苦追求、千挑万选中,最后相中了古城,选择了拐角塘,安身于鹭岛。在我眼中,古城拐角塘鹭岛堪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方才有幸被白鹭看中。古城人也以惊喜的心情迎接了白鹭,以博大的胸襟容纳了白鹭,以感恩的姿态回报了白鹭。

在古城墙内的老城区内,尽管居住环境早已经稠密拥挤,不堪重负,不得不向新城区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老城区可以称得上是寸土寸金,一地难求,但是,古城人不仅从来没有动过打扰鹭岛的念头,反而为了让白鹭在鹭岛生活得更加舒心,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白鹭前来鹭岛,抓住了白鹭南迁离岛过冬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扩建了东北拐角塘,扩大了鹭岛面积。并且没有在塘面上摆放任何船只,以防惊扰鹭岛上的白鹭。这也是心怀感恩的古城人对白鹭选择古城鹭岛的最佳回报。

如今,鹭岛的水域愈加辽阔,面积愈加巨大,环境愈加幽雅。随之而来的是,白鹭在鹭岛的生活也更加舒适,白鹭的数量和种群也不断增加。可以说,白鹭在古城鹭岛安心栖息,舒适生活,既是白鹭的幸运,也是古城人的幸运,更是古城人的骄傲。

潜意识之中,我总以为,鹭岛之于古城,宛如桂冠上熠熠生辉的明珠,独出机杼,独领风骚。惟其如此,向外地游客推荐最佳景点,情有独钟的我首当其冲,当然会首选鹭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