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袁中的头像

袁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4
分享

仿汝瓷杯

购买物品讲求眼缘,也许不经意间一瞥,或许无意之中一扫,便对其一眼倾心,一见钟情。

这就是我到超市购买瓷杯,在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货物架中,看到这一件天青色仿汝瓷杯的感觉。我甚至无端的想象,也许冥冥之中,这件仿汝瓷杯已经在此等候了许久。

一眼便相中了这件天青色仿汝瓷杯,我便毫不犹豫,动作利索地将其买回了家。

到了家中,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盒,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仿汝瓷杯。只见仿汝瓷杯形态优美,瓷杯盖与瓷杯浑然一体。杯体呈圆柱状,瓷杯把手展现出优雅的半圆形。一种淋漓尽致的内心舒畅感、满足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这件天青色仿汝瓷杯色泽温润如玉,不带其它仼何杂色。通体珠圆玉润,散发出一层淡淡的光泽。

淡雅如菊,这是仿汝瓷杯给我的最深印象。

在我看来,这件天青色仿汝瓷杯宛若三国时期独得天下才八斗的曹植《洛神赋》中所描述的洛神那般,“仪静体闲,柔情绰态”,“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遗世独立。

也可以理解为,这件天青色仿汝瓷杯静若处子,浑身上下散发出宁静恬淡的气质,脱离了俗世纷扰,尽显温婉含蓄之美。

这种温婉含蓄的美感完全符合我国传统的古典美学理念。

中国传统古典美学追求含蓄之美。回顾起来,不论是诗词格律,还是书法绘画,亦或是建筑瓷器等等,莫不如此,概莫能外。

惟其如此,诗词写作切忌直白坦承,不能让人一览无余,而应做到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产生无尽遐想,方为上乘。

因此,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名作《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才会写其“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似露未露,半遮半掩,从而给人留下了无尽猜想,这是诗词写作上的高明的艺术手法。

其他艺术领域同样遵循这一美学理念。书法藏锋飞白涩笔,山水画讲求留白蓄情,古建筑照壁回廊框景,名园障景叠景漏景,所有这些不一而足,无一不体现了传统古典含蓄之美学理念。

仔细端详,仿汝瓷杯其色泽宛如天边一抹青岫,清淡而不失典雅,素净而不失婉约,澄澈而不失浓冽。

在我眼中,仿汝瓷杯恰似一瞥惊鸿,惊艳苍穹,冠绝云霞;又如一轴丹青,淡妆浅抹,清妍素澄;还似一曲天籁,飘逸渺远,清幽悦耳。观之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其实,我对瓷器有一定的兴趣来源于家乡古城寿县的“寿州窑”瓷器。古城寿县古称寿春、寿州、寿阳,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文学之乡的文化荣誉。

历史上,古城寿县曾经先后是西周时期州来国、春秋时期蔡国、战国时期楚国、西汉淮南王国、东汉阜陵王国、三国时期袁术称帝仲家国、东晋末年权臣刘裕宋王国的都城。古城寿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其瓷器方面的成就也同样不遑多让,独领风骚。

唐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寿州窑到了盛唐时期成为其巅峰时期,寿州窑所产的瓷器闻名遐迩。据考证,现在在原唐代都城长安即今陕西西安也出土了部分寿州窑瓷器。这一最新出土发现,也进一步见证了寿州窑曾经辉煌一时的荣耀时刻。

唐代“茶圣”陆羽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在《茶经》里,整个安徽省只提到了唯一的一座窑址,那就是寿州窑。由此也同样可以看出,寿州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价值。

在瓷器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到了宋代,才有了闻名天下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这五大名窑各具特色,争奇斗艳,显示了我国瓷器生产的炉火纯青的高超技艺和辉煌时刻。

其中,汝窑以生产青瓷著名,号称“汝窑为魁”,素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也有一种说法是“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可见汝瓷或钧瓷的价值之大。

汝窑存世时间短,只有短暂的二十年,生产的汝瓷数量少,遗存至今全世界只有六十五片,堪称件件是稀世珍品,片片是艺术瑰宝,无价之宝,价值连城,无与伦比。

“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是治国无能但是书法绘画造诣精深独到的宋徽宗赵佶梦幻过后,对制作梦中瓷器颜色的苛刻要求。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技艺精湛的汝窑制瓷工匠仅仅依据宋徽宗之片言,竟然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独出机杼,神奇般创造性地地制作出了宋徽宗梦中的天青色瓷器。

我以为,天青色汝瓷得以梦想成真,这是政治上昏庸、艺术上独步天下的宋徽宗艺术天才想象的灵光乍现,这是技艺登峰造极、一脉相承的大国工匠精神的千年积淀,这是崇尚艺术、推陈出新的文明古国的独特创造。

这一天青色汝瓷一经问世,便注定惊艳天下,无出其右,成为绝品,达到巅峰。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中华文明傲然于世的底气所在。

我想,普通人究其一生,得以见天青色汝瓷一面已是奢望。也因此,拥有一件仿汝瓷杯,于我而言,已是心满意足,夫复何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