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随着一声轻声的喊声,顾佳手拿着一枚黑色的写有“车”字样的棋子,放到了对方棋盘上的“帅”的位置旁。
“哎!这盘棋我输了”。听到顾佳“叫将”后,对方看着自己已经陷入绝境的棋局,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认输道。
初秋的街道边,一株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下,微风轻拂,顾佳赢棋后,又很快和下一位弈者重新摆好了棋盘,进入到下一轮地厮杀中。
下班以后,路过街道的时候,顾佳总会在路旁的象棋摊前停留下来,与象棋爱好者进行对弈。输者自动离开棋局,继任者上台挑战。胜者继续守擂,接受下一位弈者的挑战。
由于棋艺高超,顾佳也经常成为对弈的守擂者。一直到晚餐时间到了,顾佳也才会恋恋不舍地离开棋盘。
夜阑人静之时,顾佳偶尔也会回忆自己喜好象棋,最早是小时候的事情了。
自小接触到中国象棋后,顾佳便迷上了它。他一次又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棋盘前厮杀。这种对象棋的兴趣一直伴随着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顾佳考上了一所大学数学系以后,也更多地利用课余时间,钻研象棋。他从书店里先后买回了《中国象棋入门》、《梅花谱》、《中国象棋杀着大全》、《中国象棋实用残局》、《中国象棋布局定式与战理》等多种象棋书籍,乐此不疲地翻看着。
在顾佳看来,实践固然重要,是理论的基础,但是,科学理论对实践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象棋,不学习理论是不可想象的,也是难以取得进步的。
因此,在寝室里、甚至在教室里,只要是课后,他都捧着中国象棋理论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着,琢磨着,思考着。
寝室书桌上,顾佳也常常摆放着一个塑料象棋盘。他时不时地一边捧着象棋理论书籍翻看,一边对照书中棋局打谱,也常常到了忘我入迷的地步,以至于有时甚至还会忘了吃饭时间。
正是通过废寝忘食的理论学习和不断打谱,顾佳自我感觉棋艺与以前相比长进了许多。他也从中知道了中国象棋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便已经有了象棋游戏。
据《楚辞》中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以后,经过历代不断发展衍变,到了北宋时期,象棋形制、规则等渐渐定型。
传说中,宋太祖赵匡胤酷爱下象棋。尚未取得天下时,一次,赵匡胤率军途经华山,与道教陈抟老祖以华山作赌注,下起了象棋。结果,赵匡胤棋力不及陈抟老祖,输了棋。后来,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取代了后周,夺得了天下。
之后,宋太祖赵匡胤一诺千金,践行了昔年与陈抟老祖输棋的金口玉言,对华山附近的赋税予以免征。陈抟老祖高寿,一直活到了一百一十八岁。
这也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帝王、名人在名山弈棋的有趣传说。
历代诗人咏写象棋对弈的诗作同样不胜枚举。
宋代钱时《夜观汝溪二侄象棋四首》中写道:“对河车马夜枰棋,活路经营尽入思。虑患谋身每如许,不应容易落便宜”。
明代曾子启作七律诗《咏象棋》:“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千时封疆驰铁马,一川波浪动金兵。虞姬歌舞悲垓下,汉将笙歌过楚城。兴尽计穷征战罢,松阴花影满残枰”。
清代诗人袁枚《春日偶吟》诗曰:“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军持。非常欢喜非常恼,不看棋人总不知”。
爱好文学的顾佳以为,这些流传至今的诗词也为象棋赋予了诗情画意般的文化内涵。同时,这些古诗词也说明,象棋在我国历代深受人们所喜爱,也可以说是风靡一时,延续至今。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力量的体现。
象棋还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是由于象棋的文化色彩浓郁,历史悠久,所以,才会更加激发了顾佳钻研象棋的兴趣。对于象棋,顾佳总是如醉如痴,沉迷其中。
有时候,遇到对顾佳痴迷象棋不太理解的人,顾佳也会时常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最后总结道:“下象棋不仅是个人爱好,而且还是一种传统文化传承”。
大学时期,寝室晚上熄灯的时间是二十三时。但是,宿舍走廊里的路灯是不会关闭的。这也就给了顾佳在晚上寝室熄灯后继续琢磨象棋的机会。
汉界楚河壁垒严,从来迷煞多少人。
许多时候,痴迷于象棋打谱的顾佳,在寝室的灯准时关闭之后,常常将寝室里的条桌搬移到走廊里,借助走廊的路灯继续打谱,或者是与其他象棋爱好者继续下棋。
与顾佳交手的学生很多,但是,能够赢下顾佳的几乎没有。在大学数学系里,下象棋方面,顾佳几乎所向披靡,鲜有对手。渐渐地,学生们都以能够赢下顾佳为荣,只为这种赢棋的概率极低。
少年心事当拏云。大学生里总是有心高气傲、对名声在外的顾佳棋艺不服气的人。所以,也经常有一些甚至不认识的大学生慕名来到顾佳寝室,要求与顾佳对弈。
有的学生自以为棋艺不错,不会输给顾佳,甚至还会主动提出以一碗馄饨或一碗水饺作为彩头。每当此时,顾佳总是及时制止对方这种冲动的念头。
顾佳也总是憨憨地笑着,答应了对方下象棋的要求,并且总是战胜了对方,无一败北。对方也基本上输得心服口服。有的学生还会开玩笑地说:“幸亏你阻止了我以一碗馄饨作为彩头的想法。否则,我还得给你去买馄饨”。
顾佳倒也并不因此感到骄傲,因为,此时随着棋艺地不断提高,他对象棋地理解也在不断升华。
他认为,与人对弈,输赢倒在其次。对弈时,只有在不断发现不足,并想方设法补棋,提高棋艺的过程中,才能走出让自己满意的棋路,完成让自己舒心的棋局。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棋局如同人生一般。人生就是一场自我对弈的棋局。找出并弥补人生短板,提高并完善自我,才能走出自我感觉充实的人生之路。
实际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我国围棋热潮兴起的时候。顾佳也不可避免,受到围棋热地影响,一段时间以来,也苦练过围棋。但是,与象棋相比,顾佳围棋技艺方面始终进展不明显,成效也不理想。
所以,顾佳有时候也自我嘲笑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以后,顾佳对围棋也就不温不火地学习着,而将主要的精力仍然放在了象棋上。
一次,顾佳正利用下午课余时间,在寝室里对照象棋书籍打谱。只听到门外有人说道:“同学们,你们这里有谁爱好下象棋呀?”
顾佳听声音,便能辨别出来,这是他所在的数学系授课教师池教授的声音。
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记忆是深刻的,而授课教师如果没有当班主任的话,便不一定对所有的学生都有深刻的记忆。这是以后也当了高中数学教师的顾佳的亲身感受。
彼时,教师宿舍就在大学校园里,不像后来新建的大学校园里是没有教师宿舍的。
池教授五十多岁了,上课时偶尔也会提到自己爱好下象棋。据前几届学生介绍,池教授棋艺高超,名闻遐迩,并且是该大学教师象棋比赛冠军。
每年,池教授都会来到学生寝室里,找学生下象棋。这对池教授来说,以棋会友,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
“池教授,这个寝室里的顾佳喜欢下象棋,而且棋艺高,我们都下不过他,要不池教授你和顾佳下一盘象棋吧?”一个学生向池教授推荐道。
听到这里,顾佳揉了揉因长时间盯着棋盘而显得有点发涩的眼睛,站起身来。
这时,寝室门已经被来人打开。看到寝室里只有顾佳一人,池教授乐呵呵地对着顾佳说道:“你就是顾佳,喜欢下象棋,这是很好的爱好。我俩下一盘象棋吧”。
顾佳赶紧将桌上的其他物品手忙脚乱地收拾好,然后,搬了一把椅子,请池教授坐下。自己也坐了下来。
摆上棋子,顾佳请池教授先行,池教授笑了:“我是老师,年龄也比你大。还是你先行棋吧”。
恭敬不如从命。顾佳便下起了先手。对弈交手之后,顾佳在一步一步的行棋中,感受到了池教授棋风稳健,对棋谱相当娴熟,棋路堂堂正正,进攻时绵里藏针,后手很多,在棋盘上给自己造成的压力极大。
顾佳不敢有丝毫怠慢,使出浑身解数,与池教授在棋盘上展开较量。
其他学生则是越聚越多,默默无言地或站立,或坐着,围看着双方的对局。观棋的人有时候比下棋的人还多,心情甚至比下棋的人还着急。
时间很快过去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厮杀,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你的象棋下得不错,水平已经比较高了。这些年来,我每年到学生寝室,专门找下得好的学生下象棋,目前为止都是赢棋。你是第一个下成了和棋的学生”。池教授和气地看着顾佳,表扬道。
“谢谢池教授表扬,和您相比还有差距”。顾佳真诚地说道。
池教授接着说道:“象棋易学难精。下象棋要注意的地方很多,我认为主要包括两点。一是要有大局观,要有战略眼光,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有时候甚至要弃车保帅,弃子攻杀。二是心理素质要过硬。你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些。很难得。这也说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呀”。
池教授看着眼前的学生,忍不住传授起棋经来。
听到池教授谈论自己的象棋心得体会,其他学生也忍不住,七嘴八舌地与池教授交谈了起来。
池教授也应接不暇,态度温和,逐一耐心地回答着其他学生提出的象棋方面或者非象棋方面的一个个问题。
下象棋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池教授的这一观点倒是说到了顾佳的心坎上。
此刻,顾佳想到的是,历史上,前秦王苻坚统一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之后,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偏居一隅的东晋。苻坚骄狂地自称“投鞭断流”。
东晋宰相谢安得到这一消息后,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好整以暇,镇定自若地与慌慌张张前来报信的大臣张玄下起了围棋。
张玄虽然平素围棋水平高于谢安,但是,此时因心里慌乱,心不在焉,这一局棋便输给了谢安。这也就是成语典故“围棋赌墅”的来历。
之后,谢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派遣弟弟、侄子谢石、谢玄率领八万军队在今安徽省寿县附近的淝水,以少胜多,战胜了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仍然在与宾客下棋。
送走宾客后,谢安兴奋地连木屐屐齿被门槛折断都不知道。“谢安屐”也因之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唐代诗人李白《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中便有诗句“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袜”。
顾佳以为,临危不惧、有着东晋名士风度的谢安通过下棋这种方式,目的在于稳定军心,稳定民心。从中也显示了谢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强大心理素质。这也是“淝水之战”中,实力相对弱小的东晋能够战胜强大前秦军队的一个重要因素。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留侯论》中有言:“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清代重臣,咸丰、同治、光绪三代帝师翁同龢也曾经说过:“每逢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所有这些言论,实际上,也都强调了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过一段时间,我准备组织一场全校师生象棋友谊对抗赛。到时候,顾佳要代表学生队参加”。回答完了其他学生的提问,池教授的这番话也打断了顾佳的胡思乱想,将顾佳从纷繁的历史遐想中拉回到了现实中。
半个月后,全校师生象棋友谊对抗赛如期举行。师生双方各出五名棋艺较高的选手组队参赛。顾佳在师生友谊对抗赛中,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与交战的另一位老师仍然以和局收场。
师生之间棋盘论道,增进了师生友谊,活跃了校园氛围。
此后,数学系还举办了每年一度的学生象棋比赛。顾佳也一路过关斩将,拔得头筹,获得了该系学生象棋比赛冠军。
毕业后,顾佳在家乡皋阳市皋阳区一所高中当了一名数学教师。教课之余,他仍然倾心于下象棋,其较为高超的棋艺在区教育系统也逐渐崭露头角,闯出了名声,可谓小有名气。
“下个月要举行全区职工象棋比赛,顾佳你要参加,为我们学校争光呀”。一天课余时间,同一教研室的洪老师在办公室里,一边沏着茶,一边对刚刚教完课走进办公室的顾佳开玩笑地说道。
顾佳也大致听说了这个消息,便说道:“好的,谢谢洪老师提醒。到时候我肯定参加。尽最大努力吧”。
参加全区职工象棋比赛,对于顾佳来讲也是生平第一次。在小组赛中,顾佳如同往常一样发挥了应有的水平,击败了遇到的对手,成绩名列小组第一,终于进入到了下一轮的循环赛。
循环赛制规定,从小组赛中,取每个小组的第一名,共八名棋手参加循环赛。这八名棋手须与参赛的其他每一名棋手都要交手。实行三盘两胜制,积分最高者获得冠军。
在循环赛中,顾佳先后击败了其他数位棋手之后,迎来了真正的对手。
顾佳遇到的第一位对手是郑海明。郑海明擅长使用当头炮和连环马,行棋沉稳,攻守平衡。连环马的威力在于相互照应,天衣无缝,可攻可守,进退自如。顾佳感到,对手犹如手持一把已经出鞘的利刃,随时伺机发出致命一击。
此前,顾佳在与对手的对局中,都是轻而易举地以较大优势取胜。此刻,顾佳意识到,与郑海明对弈,自己已经全然没有了之前的那种优势了。郑海明这一看来应该研究了很长时间的连环马阵型,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随时威胁着自己的中军阵营。
在与连环马地周旋中,顾佳没有一丝一毫地心浮气躁。他知道,对方有备而来,不像其他对手下棋随意性比较大。因此,他凝心静气,冷静沉着,在与对方地耐心周旋中,不断寻找着有利的时机,以便发动攻击。
破除连环马的要素在于蹩马脚。顾佳紧紧抓住连环马稳健有余,行动迟缓的瑕疵,在蹩住其中一只“马”的马脚后,紧接着,对另一只“马”发动了围歼。这一策略有效地打乱了对方连环马的阵型,对方的作战意图被扰乱。
此后,顾佳借势发力,在重点攻击对方“马”的同时,巧妙布局,完成了在对方腹地构建包围圈的设想,并及时向对方发动了总攻,从而顺利地赢下了第一局。
第二局开始后, 郑海明并没有吸取上一局失利的教训,仍然祭出了连环马的招数。也许是他自己觉得在连环马上研究很深,上一局有可能是不小心输棋,本局可以依靠连环马扳回一局。也或许是他更熟悉连环马的套路,自然而然便在对局中使用出来,没有以变应变。
结果,被已经窥得端倪、早有应对心得的顾佳再次击败。
事后闲暇时间,总爱在弈棋后进行复盘的顾佳回忆这两局棋的时候,心血来潮,便想到了中国象棋的起源与战争时作战双方鏖兵有关。象棋的规则中,也便有了马别腿束缚其跳跃活动一说。
宋金交战时,金军将领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曾经率领“铁浮屠”重装骑兵战无不胜,但是,最终还是被南宋将领岳飞发现了这一重甲骑兵部队的破绽。岳飞指挥岳家军专攻“铁浮屠”的马腿这一薄弱环节。结果,金军“铁浮屠”被消灭殆尽。
看来对弈棋局如战局,马腿是策马进攻方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攻其要害,方为取胜之道。同时,交战双方也要机动灵活,因情施策,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拘泥不化。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当然了,这里的“穷”指的是形势困窘的意思。这是顾佳事后对于此次棋局的总结。
接下来,顾佳又在循环赛对弈中,战胜了两位对手之后,开始迎战冯和。
“冯和是我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一度将我逼到了绝境”。这是顾佳赛后发出的由衷感叹。
第一局,双方开始都在进行小心翼翼地试探。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在几番周旋之后,顾佳能够感受到冯和棋路清晰,反应敏捷,杀伐决断,妙招迭出,棋力深不可测,与自己在伯仲之间,不相上下。
冯和巧妙布局,盘马弯弓,有时引而不发,有时车马并进。棋盘上给顾佳带来了阵阵寒气,暗含了浓浓杀意,可谓危机四伏。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甚至自己还略微处于下风的比赛。隐隐约约,面对这盘棋局,顾佳产生了下棋以来前所未有的感受。
双方僵持阶段,冯和设置了一个个陷阱,都被顾佳敏锐地发现并避开了机关。在冯和落下一子之后,顾佳起身来到旁边的休息处,倒了一杯茶水。这是规则允许的行为。
坐下来之后,顾佳不假思索,按照事先预定的思路,随手拿起棋子,炮二进六。沉到对方阵营底部。甫一落子,只听对面冯和发出了轻微的“咦”地惊呼。
顾佳顿觉有异,仔细定睛一看,才发现刚才自己离开座位去倒茶,结果落座之后,行棋顺序有误,本应走“车”,因为“车”在对方“叫吃”之中。此刻却在不经意间,走了“炮”。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顾佳懊悔不已,眼睁睁地看着对方轻而易举地从棋盘上,将己方的“车”拿到了棋盘外。
高手之间地较量,本就旗鼓相当,相差无几。因失去了一“车”,实力骤减,本来局势便不占优的顾佳顿时陷入了只有招架之力,而无还手之力的危急局面。
在经过一番左支右绌,苦苦支撑地徒然努力之后,顾佳还是败下阵来。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有时候,一次偶然的意外,很有可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顾佳此时的心里想法。他根本来不及懊恼,也无暇对偶然性必然性辩证关系作更多思考,便很快又投入到了与对方第二局的对弈之中。
取得第一局胜利,夺得开门红之后,冯和士气大振。先声夺人,锐气十足的冯和在第二局比赛中,明显没有了心理负担,踌躇满志,放开手脚,全力展开进攻。
彼涨此消,顾佳则在对方凌厉地进攻中,忙于防守,全力以赴构筑防线,显得束手束脚,局势渐渐对顾佳不利起来。
眼看对方的车马炮均已经深入己方防守阵营的腹地,对自己的帅营构成了直接威胁,局势岌岌可危。顾佳已经清晰地感觉到,己方的帅营危如累卵,旦夕可破。
如果任由冯和按其思路,再走数招,自己将大势已去,败局已定。顾佳明白,此局再输,自己则会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从而以零比二的大比分输给对手。
危急时刻,顾佳并没有丧失斗志,乱了阵脚,而是拢住心神,耐心冷静地观察着场上敌我双方的阵型,试图从中找到破敌良机。
果不其然,在认真观察、思索中,顾佳发现,由于大举进攻,冯和自己的阵营空虚,防守力量较为薄弱,形同虚设。
而顾佳自己此前沉入对方帅营底部的一只“炮”,这时候起到了出其不意、意想不到的伏兵的作用。这就像文学创作中的闲笔所起到的作用一样,有时候,闲笔不闲,也能发挥衬托主题、深化主旨的关键作用。
只需有效避开对方封锁阻挡,辗转运来另一只“炮”,沉入对方帅营底部,实行双重炮“叫将”。对方的士与相均无从抵挡护佑,主帅必“将五进一”避让。此时,再驱马前行,“马五进四”,形成绝杀,完成逆袭。顾佳苦苦思忖,有了自己的计较。
于是,经过精确计算,顾佳依计而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番腾挪之下,抢在对方发动总攻之前,运“炮”沉底“叫将”,再跃“马”进攻,终于化险为夷,赢得了第二局的胜利。
对弈之中,在顾佳行棋之时,冯和虽然已经根据顾佳的行动路线,及时发现了顾佳的战略意图,急忙调兵遣将,试图挽回危局。但是,由于此前操之过急,进攻时过于冒进,兵力过于深入对方腹地,来不及回撤防守,已经回天乏力。
已经完成合围之势、局势一片大好的冯和就这样输了一局。总比分一比一。双方又重新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在摆放第三局棋局的棋子时,顾佳心里暗暗直呼侥幸。他心里明白,第二局较量,自己等于在悬崖边上硬生生地起死回生,出奇制胜,实属幸运。
对于自己来讲,顾佳以为,这种绝境逢生的感受,既有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也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兴奋,当然更有一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松。
第三局开始后,顾佳感觉到,冯和还未由此前必胜却转为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行棋明显不如以前那般行云流水,气势如虹。反而显得思路不太清晰,攻守均失去了以前的章法。
这最后一局也就没有了前两局那样惊心动魄,一波三折。顾佳按部就班,沉着冷静,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不出意外地战胜了士气显得有点低沉的冯和。
最终,在循环赛中,按照参赛棋手的各自积分,顾佳以最高积分,获得了全区职工象棋比赛冠军。冯和则获得了亚军。
这场弈棋,给顾佳留下了极其深刻的难忘印象。以致于事后,顾佳回忆与冯和的三盘棋局时,总是不由得感叹:对弈,当然要尽量提高棋艺。但是,在双方棋艺相差无多的情况下,心理因素至关重要。
弈棋的这种情形,便宛如人生道路上,要沉得下心气,经得住打击,耐得住磨砺,才能走出不一样的生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