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休息日的一天早晨,我来到古城寿县城门外的池塘边,被池塘边的美丽景观吸引住了。
初秋池塘就是一个悠闲世界。
沿着石阶而下,便来到了池塘边。首先看到的是石径两旁的柳树。只见一株株柳树盘根错节,长得极为粗壮,给人感觉树龄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这些茂密的柳树在我眼中,已经成为了一片柳林。一众柳树极力向周遭舒展着数不清的柳枝,看似柔柔弱弱的柳枝密密长长,旁逸斜出,错综杂乱,几乎遮蔽了天空,构成了一个宁静的世界。
只是偶尔才会看到,有那么几点阳光艰难地穿过柳枝的缝隙,洒落在石径上。石径上满是垂落下来的柳枝,或者更准确地说,密密麻麻的柳枝垂满了石径。以致于我行走在石径上,不得不用手拨开眼前垂落下来的柳枝,才能继续前行。
有时候,偶然之间,我也会产生亲近自然、顺其自然的念头,亦或者是想偷懒省力,便不再费神费力地拨开柳枝。行走时,对于多情的柳枝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一任繁多的条条缕缕的柳枝轻柔地披散在额头上,轻拂在身体上。此时,身体上便会留下了柳枝特有的清淡的叶香味。
我独自走在柳枝飘逸的石径上,四周悄然无声,恰巧也没有其他游人来到此处。这一难得安宁的情景,让我觉得心神好像被过滤了一般澄净,思想完全凝固在这静谧的景色中,不能自拔。也许,在喧嚣熙攘的尘世上,有时候,独处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妙境。
初秋池塘还是一方多彩天地。
我总是以为,初秋的池塘色彩斑斓,多彩多姿。柳叶已经没有夏天那么翠绿了,不少柳叶呈现出了灰绿色,还有许多柳叶仍然力图保持着原有的翠绿,柳叶的色彩便显得斑驳陆离,并不统一。地上也散落着一层灰绿色的柳叶,仿佛在无声地述说着初秋时令地到来。
石径两边的草地依然青翠欲滴,郁郁葱葱,活力无限。此时,草丛上沾满了一颗颗小小的露珠,仿佛一颗颗珍珠一般镶嵌在草丛上。青草似乎被洗过一样,绿得更加发亮。给我的感受是,青草总体显得感觉上有点迟钝,反应上慢了半拍,不像其他植物那般灵敏,俨然没有受到季节变化地影响。
野花在池塘边遍地皆是,色彩不一,各显绝色,给人不一样的视觉享受。白色的野花素净,黄色的野花雅致,紫色的野花浪漫,红色的野花热烈。这些野花毫无拘束,自由自在地在池塘边,展现着充满个性的色彩,为池塘边也增色不少。
池塘里,荷花失去了夏天丰满娇艳的神韵。塘面上,只是零星地点缀着几朵荷花,如果不仔细寻找,都难以发现这零散的几朵荷花。荷花的花瓣松散地开放着,露出了或白、或粉红的色彩,在塘面上青绿荷叶底色地衬托下,给人以万绿丛中一点红,或者是万绿丛中一点白的感受。不少莲蓬也神态懒洋洋地,半青半灰地浮现在塘面上。
荷叶的色彩则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许多荷叶虽然仍然现出青绿色,但是,已经有不少荷叶半绿半枯灰。还有一些荷叶已经完全枯败,叶面全部脱落,惟余叶脉。叶脉一条条,一根根,遒劲有力,突兀傲然,孤零零地立在茎上。这便仿佛一柄已经缺失扇面的芭蕉扇一样,只剩下一根根扇骨,枝枝丫丫,瘦骨嶙峋,倒也不失一种精神气。
这情景也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中国画里的白描手法,仅仅使用墨线,便勾勒出了荷叶叶脉的大致线条轮廓。不敷彩,不涂色。完全以本色演绎现形,别有一番风味。塑造形象上,往往会让人产生意犹未尽的艺术效果。
这倒让我联想到了《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对池塘枯叶也有独到地描述。在这一回中,宝玉等人乘坐由驾娘撑篙的棠木舫,行进在荇叶渚中。见到枯败荷叶的时候,宝玉一开始抱怨为什么不拔去这些可恨的破败叶,待到听得黛玉说:只喜李义山也就是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句诗时,又赶紧转怨为喜,说道:果然好句,以后就别叫拔去这些破败叶了。我想,《红楼梦》中,宝玉对这些枯残荷叶前后态度迥异情节地描述,实际上,应当是借景抒情,为了反映出宝玉爱屋及乌、情有独钟的情感罢了。
初秋池塘也是一处鸟类天堂。
柳林里,喜鹊吱吱喳喳,自不待言,成为了柳林的主人。他们在柳林里自顾自地飞来飞去。还有其他不知名的鸟儿,时不时地在我前行的路上鸣叫几声。走在石径上,我发现一只体型、身材与喜鹊有点相似的鸟儿,兀自站在石径旁的灌木丛上。这只鸟儿的头微微转动,只是侧着身子看着其他地方。我行走到这只鸟儿的距离不到一米,可谓咫尺之间,这只鸟儿却我自岿然不动。一直到我走过了这片灌木丛,远离了这只鸟儿。回头看,这只鸟儿仍然静静地站立在灌木丛上。
据此,我无端猜测,也许现在,鸟儿都已经能够感受到行人对他们并没有任何恶意,所以,才会放心大胆地任由行人靠近而无动于衷。
正在我胡思乱想、胡乱猜测之际,耳边却听到一阵“扑棱棱”的声响。循着声音看去,原来是池塘里的芦苇丛中,一只野鸭可能受到了惊扰,快速地在池塘上扑闪着已经有点退化的翅膀,向前行进着。还有一只白鹭也可能是受到了野鸭的影响,急速地从芦苇丛中飞出,在天空中飞行,很快便消失在远方。这倒让我因为惊动了生活在这些池塘里的生灵,而感到有点愧疚起来。
于是,我打消了继续向池塘边深处行走的念头。回程中,一块刻有“东津晓月”的紫金石映入眼帘。古城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景优美,人文荟萃,历来有“寿阳(寿阳即寿县的古称)八景”之说。分别为东津晓月、寿阳烟雨、硖石晴岚、西湖晚照、八公仙境、三茅古洞、珍珠泉涌、紫金叠翠。这些景色各有千秋,精彩纷呈。其中,东津晓月的月色迷离朦胧,缠绵动人,堪称一绝。只不过必须得等到夜晚,才能欣赏到这一闻名遐迩的美景。
紫金石是寿县所产名石,历史上与琅琊紫金石齐名。琅琊即今山东临沂,是“书圣”王羲之的故乡。“北宋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中,米芾既是书法家,又是收藏鉴定家。号称“米癫”的米芾一生痴迷于石头,对紫金石推崇备至,极为迷恋,称紫金石制作而成的紫金砚为天下第一。米芾为此曾经先后书就行书《紫金帖》(又名《乡石帖》)、《紫金研帖》,分别为二十七字和四十四字,现均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初秋池塘,景美,人文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