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袁中的头像

袁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06
分享

南街梧桐

我应该属于比较恋旧的人。所以,每每走在家乡古城寿县南街的时候,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从前南街遍栽街道两边的梧桐树来。

优雅而不失壮观,美丽而不失高迥。这是小时候南街街道两边的梧桐树给我的深刻印象。那时南街街道两边的梧桐树一排排,一列列,整齐划一,气势不凡。梧桐树树冠宽阔,枝繁叶茂,几乎遮蔽了天空。

每一棵梧桐树的树干都十分宽阔,以致于我和好几位小伙伴手拉手,才能环绕树干一周。梧桐树叶宽大,呈现出三瓣的心型。叶脉围绕着中轴线,相互对称地分布在两侧。叶面上毛茸茸的,碧油油的,惹人喜爱。

到了花季来临时,梧桐树开出了柔美的花。花的颜色有紫色的,也有白色的,还有黄色的等等。花的形状如同翻转交织在一起的条条缕缕的彩色丝绸,可爱至极,颇为养眼。

春天,梧桐树从蛰伏的寒冬中苏醒过来,叶子渐渐变得翠绿起来,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夏天,梧桐树如同一顶顶既宽又高的巨伞,阳光也很少能够穿透繁密的枝叶。梧桐树在炎炎夏日,撑起了一片片绿色阴凉天地。走在梧桐树下,便如同走在了林荫道上。

当时一般家庭都没有空调,连电风扇也并不多见。一般人家夏日乘凉都使用芭蕉扇。傍晚时分,太阳落山之后,几乎家家都会把凉床搬出来,放在院子里,躺在凉床上面乘凉。南街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天然形成的阴凉世界,也就成为了古城人夏日乘凉的绝佳去处。也有人在梧桐树下,搬上几把小板凳,支上小桌子,摆起象棋盘,聚精会神地下起了象棋。

童年时期有些关于夏天乘凉的记忆至今难忘。我的脑海里常常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特写镜头:夏天的傍晚,我和几位小伙伴在南街梧桐树下,有说有笑地捡拾着崩裂掉落的梧桐树皮。回到家之后,我便在屋内燃烧这些树皮,以驱赶招人讨厌的蚊子。那时的蚊子飞行时,会发出“嗡嗡”的叫声,不像现在的蚊子几乎很少发出声响。

已经记不清究竟是哪位小伙伴告诉我,梧桐树的树皮点燃后有驱蚊的功效。我当时奇怪的是,为什么梧桐树的树皮会自动掉落,而且对梧桐树没有损伤。以后才明白,原来是因为梧桐树的树干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生长速度过快,导致树皮崩裂脱离树干,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会对梧桐树地生长造成任何影响。

至于梧桐树的树皮驱蚊效果是否像小伙伴所说的那样神奇,我倒也记不清了。记忆犹新的是,只要在屋内点燃起梧桐树皮,屋内便会升起阵阵浓烟,人呆在屋内会被烟雾呛得极其难受。想来在这样浓烟滚滚的环境下,蚊子应该也不会安之若素吧。

到了秋天,梧桐树则是结出了累累的果实。梧桐树的果实呈一颗颗的小球状,仿佛一颗颗绿色的珍珠一样。这些果实或袒露无余,或调皮地半隐半露,让人费神猜测它的行踪。

也许看到熟悉的事物,往往会有一种亲近感。当时,我从农村亲戚家回到城里,只要穿过南门也就是“通淝”门,进入南街,看到街道两边熟悉的梧桐树,心里总是忽然之间便安静下来。

以后,在我就读大学中文系后,对于古典文学中有关梧桐意象的诗词也格外感兴趣。梧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品德美好、追念往昔时光等不同的丰富蕴含。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是《诗经》中的诗句。其意为凤凰栖息于高岗鸣叫着,梧桐向着朝阳生长。实际上,我倒更愿意将这句话理解为互文,凤凰鸣叫栖息于梧桐树上。这是将梧桐树与传说中的神鸟凤凰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这样看来,宋代诗人邓柞《寄邓志宏》里的诗句“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应该也是化用了《诗经》中的内容,以自嘲的写法,道出了愧未栽种梧桐树,如何引得凤凰来的心理活动。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则在其词作《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是作者触景生情,由眼中所见细雨滴落梧桐的景象,抒发了自己无尽的孤独愁苦心情。

可惜的是,以后随着古城南街改造,这些带给我许多回忆的梧桐树全部被移除,现在只能在南街看到香樟树了。

梦中常忆梧桐树,只为昔时留恋情。我想,如今我回忆梧桐树的点滴细节,实际上,怀念的是过去童年的美好时光,以及昔时对梧桐树的喜爱之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