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是在农村外婆家生活的。现在回想起来,村里的月光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我总觉得,现在的月光与小时的月光有着迥然不同之处。到了农历每月十五左右,应该是月亮正圆正明亮的时候。但是,现在的月亮与以前的月亮相比,亮度显著黯淡不少。
记得小时候,我在农村生活时,每当月圆之夜,一轮圆月有时候呈现出金黄色,挂在星斗稀疏的夜幕上。有时候,月亮似乎也不喜一成不变,变戏法似的由金黄色变幻成了银白色,点缀在苍穹里。这时候,银白色的月亮便仿佛一面明晃晃的的镜子,将月光一览无余地倾泻在广袤无垠的田间地头。
在月光地照射下,眼前的一切景物都是那么清晰可见。那时,明亮的月光甚至比现在有的城市里略显昏暗的路灯还要明亮。而如今的月光,已经全然没有了小时候我所看到月光那般明亮了。
对于这一当时明月在,只是清辉减的情形,我胡乱猜测,其成因之一,或许与现在经济发展及工业发展造成空气污染情况较前比较严重有关,以致于月光被空气中的污染物阻隔,从而造成了月光没有以前那般明亮的现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我以为,唐代诗人李白的这首《古朗月行》中的诗句,堪称生动形象地道出了小时候我所看到的月亮形如玉盘、皎洁如镜的特点。
那时候,由于深受我国古代传说的影响,我也总喜爱出神地望着散发出柔和光芒的月亮,徒劳无功地试图在月亮里看到舒广袖的美丽嫦娥的影子。在我的想象中,月亮之上,还应该有传说中的枝繁叶茂的桂树,还有整天伐桂树无果的吴刚。
因此,有时候,我聚精会神,睁大双眼,极力辨认月亮上那并不太清楚的一丝丝折痕,潜意识里,便总是将这些折痕理所当然地视为被吴刚随砍随合的那株神奇桂树上的枝条。
那时候,村里的月光如水一般洒满大地。行走在村子里,眼前的一切都清晰可辨。至于身上仿佛挂着小灯笼的萤火虫也经常可以看到。不像现在,我曾经在晚上有意识地仔细寻找萤火虫的身影,却发现上至莽莽天空,下至茫茫大地,皆不见萤火虫的踪影。可谓浩瀚天地间,难觅萤火虫。
当时,我也经常和舅舅家的表兄弟及表姐在一起,手里拿着一个个大瓶口的玻璃瓶,蹑手蹑脚地跟着飞得并不太快的萤火虫。只待时机成熟,便对准萤火虫,动作敏捷快速地将其装入玻璃瓶中。
月光下,看着萤火虫在玻璃瓶中仍然一闪一闪地散发着光亮,我和小伙伴们按捺住心中的喜悦之情,手里小心翼翼地端着玻璃瓶,继续在月光下的村子里,寻找着下一个萤火虫。
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西洲曲》中,有这样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是写出了南塘莲花迷人和莲子清嘉的情景。实际上,这一诗句也是借景抒情,道出了感情的清纯。
那时,我和小伙伴们却也曾经心无杂念,借着村里明亮的月光,到村边莲叶田田的池塘里,看到亭亭玉立的出水荷花,白色、粉色、黄色等不同颜色的荷花硕大无比,娇艳欲滴。我们还会嬉笑着,在池塘里采摘下那一朵朵莲蓬。剥下莲子,送入口中的时候,一股莲子特有的清香芳甜的味道沁人心脾。
村里的月光还曾经洒在乡间的小路上,引着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前往邻村,去观看露天电影。那时候,农村里的精神生活相对比较匮乏。从县城里安排到村里放映露天电影,便是村里最主要的一种精神享受了。露天电影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到每一个村子里去放映。所以,露天电影往往被安排在规模较大、人员较为集中的村落里放映。
因此,我和小伙伴们只要得到讯息,便会在吃过晚饭之后,乘着皎洁的月光,兴致勃勃地踏上前往放映露天电影的邻村的小路上。路程有时候往往达十余里,我和小伙伴们却从没有来回奔波劳累的念头,一路谈笑着,甚至有时候还在月光下,比赛看谁跑得更快。
到了目的地,放映露天电影的地方常常早已经被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挤得水泄不通。借助明亮的月光,我和小伙伴们也只能见缝插针,寻找可以勉强落脚的地方,盘腿坐下观看露天电影。露天电影的内容已经记不清楚了,记得清楚的倒是,当时,放映露天电影的时候,似乎就没有特别安静鸦雀无声的时候。
现场常常充斥着各种声响。这种声响要么是小伙伴们叽叽喳喳的嬉笑声,要么是朋友之间相互呼唤寻找对方的声音,要么是有人试图制止其他人大声喧哗的呵斥声,等等不一而足。虽然现场显得嘈杂,组织得也并不能算是井井有条,但是,我和小伙伴们却经常看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露天电影结束之后,我和小伙伴们有时还恋恋不舍地观望着屏幕,总是无端盼望着接下来屏幕上会有其他内容出现,从而带来一份意外之喜。有时候,我刚刚起身,想站起来,旁边的小伙伴还会好心地提醒我:不用着急,等一会儿,看看屏幕上还放不放电影。听后,我也赶紧坐下,唯恐因自己站起来,耽误了放映人员继续放映露天电影。
直到心中明白露天电影已经完全结束,我和小伙伴们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了这一事实,悻悻然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土,借着明亮的月光,继续踏上返回本村的路程。
沧桑变化看今朝,村里月光惹旧忆。
我想,村里的月光至今让我难以忘却。个中缘由主要在于,月光里,有我童年时期难忘的记忆,更烙上了难忘的快乐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