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以为,编排有自己独特的密码。留心观察,秋日密码,实际上散落在秋雨、秋风、秋色中,并非无迹可寻。
秋日密码,藏在秋雨的滴答声中。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带着季节更迭的使命,淅淅沥沥,从苍穹中落下。秋雨的性格是温和随性的,甚至可以说是温文尔雅的。它总是不紧不慢,舒缓有致地敲击着手中的电键,释放着秋雨至、寒意浓的一组组秋日密码。
秋雨落入河面,扰乱了河面的清梦。河面接收到了秋雨滴滴答答的敲击秋日密码的声音,便有意识地开始了瘦身计划,逐渐减去了夏日略显臃肿丰盈的身姿,而代之以清瘦几许的模样。
荷叶也听到了秋雨传来的秋日密码,便褪去了旧日的青翠盛装,换上了灰绿色的秋装,或者干脆换上了焦灰色的衣裳。在秋雨的侵蚀下,荷满身湿漉漉的躯干此时虽然也显得瘦骨嶙嶙,但是,仍然在秋雨中昂然挺立,透露出一股不屈不挠的精气神。
秋雨声声,河岸的芦苇也在听到了秋日密码之后,悄无声息地将芦花原本的褐色改成了灰白色。秋雨中,一些芦花还紧紧地抱团在一起。我总以为,进入秋天时分的芦花去除了青葱时代的青涩稚嫩,显得更加成熟优雅,气度不凡。
秋雨滴阶声里,同样暗藏着秋日密码,自古亦然,让细心查看、情感细腻的人听后为之动情。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寇准曾经在《判都省感怀》诗中写道:“秋雨滴阶桐已老,白头重到倍依然”。这是感情丰富、宦海沉浮的作者触景生情,由秋雨滴阶产生了华发倍生的伤时怅惘之情。
秋日密码,藏在秋风带来的音符中。
我想,秋风传来的秋日密码也曾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慨叹。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丕在《燕歌行》中提到:“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人听瑟瑟秋风,知阵阵凉意,观草木摇落,叹白露成霜。
秋风向世间万物传递了秋日密码的同时,也带来了阵阵寒意。其中,我以为,生性谨慎的柳树应该对外界声响比较敏感,它们也就较早地感受到了秋风传来的秋日密码。惟其如此,柳树才会匆匆忙忙地脱下了华美的碧绿大氅,更换上了灰绿色的衣饰,试图以此抵御秋寒。也许,柳树自己也意识到,这身灰绿色的秋装较夏日盛装大为逊色,所以,柳树的眉目便没有夏天那般舒展,显得局促紧缩,精神上也就显得有点恍恍惚惚,心不在焉。
秋菊在感应到了秋风传来的密码后,却是另一番精神抖擞的景象。他们好整以暇,不慌不忙,迎风绽开了花蕊。此时,秋菊的花形硕大,奔放热烈。花色迥异,五彩缤纷。紫菊浪漫,粉菊娇艳,红菊热情,金菊典雅,素菊洁净。花瓣丝丝缕缕,狭长繁密,层层叠叠,傲然凌霜,散发出阵阵清香。
松树虽然也听懂了秋日密码,在秋日密码地一再催促下,却不为所动,淡然从容。松树始终保持着恋旧情结,继续穿戴着四季相同的一身青衣,在萧索秋风中展示着傲岸的风骨。
秋日密码,藏在秋色转换的节奏里。
候鸟凭借着身体内敏锐的感应器,接收到了秋色转换的秋日密码,他们便互相提醒,经过一番简短筹备,便排列好相对整齐的阵型,向着温暖的南方迁移。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如是说。这一诗句也是道出了大雁感知到了秋凉的密码,一直南飞直至衡阳才停留下来的情形。在我国古老传说中,相传,衡阳之地有一座回雁峰。大雁来到了回雁峰便是到了南迁的尽头。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时节,大雁又会重新启程,踏上北归的返程。湖南衡阳也因此有着“雁城”的美誉。
秋日密码,不仅藏在雁阵传来的鸣叫声中,而且还藏在白鹭振翅南飞的行列中。随着秋色转换,身材颀长的白鹭也不再像往常那般举止悠然,而是时不时地驻足不前,若有所思,似乎在等待着久违的秋日密码。而一旦早有准备的白鹭敏锐地感知到了秋色中蕴含的秋日密码,他们也会稍作休憩之后,便动作利索地列好队型,向着南方飞去。
秋日密码,传递了秋天的讯息,更蕴藏了秋天的韵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