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渔阳文艺》的头像

《渔阳文艺》

内刊会员

其他
202509/22
分享

密云篮球的尘封传奇

郝加瑞

当了许多年的篮球裁判,也在体委工作过,更应该为密云创篮球特色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年已老,运动场上的事情不敢想了,一个念头不时地闪现着,让我庄重、自信地拿起笔来,十分真诚、系统地说说密云篮球的辉煌年代,把密云篮球几十年的名人、趣事整理成小故事,献给广大篮球爱好者。共同追寻为密云篮球做出过突出贡献,篮球场上叱咤风云的名人足迹,重现那一代篮球英豪的飒爽英姿。这些系列故事讲述了密云职工篮球联赛空前盛况,那些连夺冠军、塑造“密云篮球王朝”的明星球队,品味当年密云人民心目中草根球星的高超球艺,重新回味篮球给密云百姓带来的快乐。

20世纪80年代初期,密云最负盛名的体育赛事就是年度职工篮球联赛了。每年不管开展了多少项活动,举办过多么盛大的综合运动会,只要篮球联赛没打,就好像没有完成任务似的,老感觉缺点东西。当时的几任体委主任都号称“篮球主任”。既当过教练,又是体委掌门人的陈世钊说联赛没搞,心里总觉得像欠老百姓债一样。当时,北京市体委专家评价说,密云的职工篮球联赛是全市最高水准的联赛,组织规范、参赛队伍多、观众热情高、极具观赏性,是群众性体育赛事的样板。

当时的群众太喜欢篮球了,太喜欢职工联赛了。八月下旬一入秋,联赛规程一下发,县内单位不管大小远近,不论水平高低,县直、部队、学校纷纷组队报名参赛。不老屯、北庄公社距离县城100多里路,也克服困难组队参赛。还有几支部队代表队,有时在球场上接到任务,放下篮球风风火火奔赴任务现场。有的单位一共只有十几个编制,全员上阵,都是“篮球运动员”。

篮球联赛最辉煌的时期,报名参赛的有60多支队伍,激战近一个月之久。为了尽量缩短赛期,当时的体委在篮球界技术权威车士新老师的倡议下,实行改革,推行了和全国比赛相似的赛制甲、乙级办法,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篮球联赛一开打,老百姓就来了开心的事儿。业余比赛全部放在晚上进行,方便群众观看。喜欢篮球的人们下班后早早地吃了晚饭,陆续赶到球场观战,都想抢先一步占个好位置,看着直接、方便。还有的帮邻居占座位,多带几个小凳子、小马扎,坐在一起还能交流、点评。因为队伍多,一块场地每晚要安排3场球,体委成了最红的“打卡地”。一到关键、精彩的场次,观众如潮似涌。冠亚军决赛场,观众更是人山人海,最多的时候可达五六千人。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体育事业不断社会化,各个球队的组合逐步放开,资源广、经济宽松的单位开始请外援。从最初的檀州宾馆队请来中国人民大学校队主力队员魏怀已,迷倒密云球迷,到后来聘请退役的二线队员,像北京队的任杰、管振刚,群众高呼过瘾。最高潮时,密云职工联赛赛场竟然出现了甲级队一线队员苑志南、陈兆生、张洪星等。令人疯狂的时刻是,当时亚洲第一中锋单涛也来到了赛场,让密云篮球爱好者如醉如痴。原有裁判已经拿不动这么重量级的比赛了,请亚洲金哨靳茁带一众裁判前来助阵。

社会办体育也在职工联赛上显示了活力,几家密云篮球协会成员单位先后出资冠名举办全区比赛,“光阳杯”“矿山杯”“电信杯”“节水杯”至今令人津津乐道,不能忘怀。

那时候,联赛期间、茶余饭后、街头巷尾,都是篮球这个话题,到处都在说篮球。球队、球星,谁打得好看,篮球迷们如数家珍。可以说,那时候的篮球联赛就是篮球大舞台,是名副其实的体育饕餮盛宴,显示了密云篮球运动基础的雄厚,真正满足了老百姓热爱体育的情怀。

家喻户晓的职工篮球联赛必然有数支强队涌现,要靠一干王牌球队撑面儿。密云篮球风云史里几支篮球劲旅几乎垄断了十几年的联赛冠军,那些王牌球队如雷贯耳,明星球员在全县几乎人尽皆知。

20世纪80年代初,六十几支参赛队里有实力的队伍不在少数,球队都是精心打造。但密云四中的王者地位始终无人撼动,职工联赛冠军尽数被密云四中教工篮球队包揽。密云四中为什么这么强呢?场上五名主力队员均是当年密云县队的一线队员,活脱脱的“密云篮球代表队”。主力中锋张秋生身披4号战袍,身高一米九十开外,不光居中策应运转灵活,而且左右两侧转身中投极准,单人攻击一吃一准,无人能防,每场比赛均有20分以上进账,是第一强点,被球迷昵称“二张”。有“二张”必有“大张”,前锋张福祥毕业于北体大,身高近一米九,球风稳健,招术过硬,每到比赛胶着状态时,总能打开局面,犹如定盘星一般。县队的一号主力后卫翟绍武,控球娴熟,指挥调度有方,面对不同对手采取针对性战术,让本队各个位置发挥威力。另外两名队员吴天英、马力都是球场高手,弹跳、速度、力量堪称一流,当主力队员被重兵防守时,这两点经常起到突击作用,打开局面。密云四中一直盘踞联赛冠军五年之久,在当时,观众最喜欢看密云四中球队的比赛,就像欣赏专业队一样,高呼过瘾。

随着时间推移,新的霸主开始崛起。1986年,北京市公安系统保卫杯篮球赛举办并落户密云。作为东道主,密云决心夺取冠军。当时的兄弟区县公安队都是当地强队,要想独占鳌头,那就必须重新开炉,选取好材料淬火打造。在体委和篮球专家的策划帮助下,县公安局大手笔出招,举大旗招兵买马,尽揽各个位置高手,重新组建球队。他们第一眼就看上了密云四中队的“二张”,密云中锋不二角色张秋生后入职公安,披上新队服。县化工厂队的前锋王福全刚刚高中毕业,身高一米八六,弹跳好、投篮精准、奉献精神强、场上任劳任怨,是队中第一强点,通过公招方式进队。同时接收了部队师级队转业队员王毅,身高一米九,篮下另一支点,踏踏实实的老黄牛级角色,实力派队员。再加上原有队员曹会明、谢志勇、任良军,主力阵容组成,一下子成为密云顶尖球队。当年的北京市公安系统保卫杯篮球赛,各区县都是强队出战,各支队伍兵强马壮,对冠军虎视眈眈。尤其是顺义队、通县队一心想把金杯带走,但精心打造的密云队,阵容结实、整体强势、几经角力,各区县队轮番冲击未果,密云队如愿登顶,金杯入主檀州。自此几年,公安局队一直雄踞职工联赛榜首。

然而,职工联赛的格局并非一成不变。密云农业银行多次参加系统比赛,一直在中游徘徊,在全县职工联赛中也未斩获名次。篮球队的状态和表现是全行职工精神风貌的缩影,取得好的成绩,能激励职员的工作热情,焕发工作动力,创造更佳业绩。密云农业银行领导层决定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篮球队,打出农业银行的威望。在体委的帮助下组建起了一支球队,看似实力并没有多强大,显不出一点冠军相,业内呼声也不是很高,但从联赛开始,他们一步一步从小组赛到复赛再到决赛,一路攻城拔寨,连续赢下强队。当人们惊呼农业银行队了不得的时候,好多强队已经败下阵来。最后的冠军之争,他们向老牌劲旅公安局队发起了冲击。初看,公安局队人高马大阵容更齐整,又有夺冠的经历,似乎更占优势。而新军农行队瘦小一圈,各个位置好像都稍逊一些。然而,比赛开始后比分一直胶着,分差始终不超过5分。最后十分钟,被农业银行队抓住机会,一举反超比分。公安局队程式化的进攻不断得分,农业银行队则内外结合,不断突分,既有内线杀伤又有远程炮火,比分几次交替领先,最后当锣声响起时,农业银行队笑到了最后,第一次荣登冠军宝座。绝对主力范长江,昵称“来顺”,身高仅一米八十稍冒一点,却主宰着场上的比赛,少体校时打下的基本功,抢、投、运样样在行,组织、进攻都是绝顶高手,进入农业银行队后所有的战术都围绕他制定,在比赛的最后关头几次单枪匹马杀入篮下,硬吃对方得手,远程发炮连续中的,一人独得近60分!创造了密云职工联赛单场个人得分纪录,至今仍是神话,无人能及。另外一员大将高鹏飞身材高大、篮板好,是范长江最称手的副将。前锋崔杰,少体校篮球班出身,又练短跑、跳高,快速突击屡屡得手。后卫李福顺块大、球稳、远投,始终确保阵脚不乱。

与此同时,另一支劲旅也在悄然成型。20世纪80年代末期,水库管理处开始铸造强队,原密云县少体校篮球队几名主力都被招致麾下,1984、1985连续两年勇夺郊区少年赛冠军。主力后卫于建刚,虽然个头不高,皮肤黝黑,却是密云“篮球之神”,运、分、投、抢样样精通,组织进攻出神入化,经常远投突施冷箭,教练意图实施精准,尤其是突破技术是他绝活,进攻左突右冲,防守队员根本摸不着他,密云篮球迷给他起了个绰号“猫子”。至今50多岁的他,依旧被称作“猫子”。另一主力武辉身高仅一米七五,却能胜任几个位置,远投神准,后卫、前锋都是好手,身披8号战袍的他是人们最喜爱的漂亮白袍小将。另一员战将7号刁振银,雅号“老刁”,身高一米八四,瘦而健壮,左右两侧切入如利刃般异常犀利,在场上任劳任怨。最猛的要数“大炮”了!几乎没人知道他的真名叫崔海涛,身高不过一米七五。但臂展极长,防守硬朗,断球一绝,司职前锋,却能客串中锋,就像美职篮球员罗德曼。还有一个刘国强,也是得分强手。当年中国篮协为鼓励远投,曾出规则:每半场比赛一个队的第五个3分记为4分。这几名队员都能拉出去远程发炮,全队得分飙高,这种业余比赛一场能超过80分。

进入90年代,经济的活跃也带来了篮球的繁荣。密云光阳公司是当时经济效益最好的合资企业,职工待遇好、收入高,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篮球队成了两任经理的共同心愿,外资老板也乐此不疲,出资出力尽心支持,光阳公司也就成了篮球明星聚集的中心。很多篮球高手接到抛来的橄榄枝后,奔赴此地发展,有了展示篮球才华的舞台,很快就组成了一支实力强劲的队伍。高大中锋王军,是密云第一“高度”,少体校篮球班出身,篮下巨无霸一柱擎天。得分王李福明是威震京郊的第一神射手,其百步穿杨的远投曾令前国手马健心服口服、赞叹不已。冯学东、大霍、宝刚都是密云一流球手,整个队伍光彩无限。光阳队一露面,人们就惊呼又一支冠军队来了。他们装备精良,人气旺盛,初试身手就势不可挡。第一年参加全县职工篮球联赛就一举夺魁!这支队伍还多次远赴重洋与外资方交流互访,是一支见过世面的队伍。

而在这风起云涌的联赛中,一支以专业和底蕴著称的队伍始终屹立不倒。职工联赛最负盛名的还属密云二中教工队,自始至终经久不衰。阵中队员组成最具特点,教练、裁判都是权威;高学历、高职称,基本都是北体大的篮球专业。弟子遍布全国各行业,也涌现过专业队一线球员。他们是篮球系统的常青树,篮球业内的孵化器,更可以把其誉为密云篮球的风向标。早些时候的密云二中教工队,全是资深级的队员。皮树功、张永新、葛寅顺、张德文、鲁崇国一拨人都是足球、田径、篮球方面的专家,实力不俗,球场上令人尊重,始终有前八名的水准。当许德华、张洪斌、茹文革、袁长林、王志勇等输送到高校体育专业深造后又返回密云二中执教的新生代加入阵营,这支队伍变得异常强大起来。1990年左右,他们的球打得专业、规范,一招一式都是教科书级,进攻的战术、突破的技巧、个人的绝活儿,都是在给其他队员做示范。因为技术高超,又会表演,有专业范儿,观众看他们的比赛特别享受,尤其是密云二中学生队的教练都在其中,就有了更多的拥趸者。连续几年一直稳居冠军宝座。密云二中队是职工篮球联赛中的王者之师。

说起密云篮球,离不开一大批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们贡献大、魅力强、充满神韵,拥有独一无二的风采。

20世纪70年代,密云篮球声名初起,老百姓的生活里突然多了一味“主菜”,那就是篮球。人们不但参与篮球运动,紧追比赛,对篮球场上的风云人物也非常崇拜。活跃在篮球场上的“大车”“小陈儿”“大皮”“大唐”……成了人们口中的传奇,这群“篮球牛人”共同演绎了20世纪密云篮球史。

人们喜爱的密云篮球人里,最具传奇的要数车士新了,号称“大车”。那时候,说起篮球必说“大车”,缺了他就像柴米油盐少一味。车士新身高一米八十多,脸型方正、棱角分明,说话掷地有声。20世纪60年代他到密云支援,最初是小学老师,后调入县电影公司任副经理,1994年起担任密云县体委主任。说“大车”,要先说他的“哨”,这是他成名的看家本领。“大车”是郊区第一批篮球裁判,临场执裁严厉,动作干净利落,判罚准确公正,对场上控制掌握合理。他独特的执裁风格、风度翩翩的形象成为篮球赛场的一道风景,折服的不仅仅是队员,场下的观众同样佩服、喜爱,看向他的目光都是仰望和喜欢。他是密云篮球规范发展的保证,更是职工联赛红红火火的压舱石。

他不仅是当时密云裁判掌门人,更是北京郊区第一哨。密云是郊区篮球的中心,而“大车”则是篮球裁判的舵手,凡在北京郊区举办的市级篮球赛,他都出任裁判长,聘请的裁判员有的比他级别高,但都从内心接受他的领导和管理,赛事进行的十分顺利。

他对密云篮球裁判队伍的建设更是匠心独运,每年都要举办裁判培训班,通过严格的学习考试、临场锻炼,一大批裁判员承担了密云区篮球赛事执裁工作,还涌现了国家级裁判员,多次担任全国联赛的执裁任务。密云篮球裁判员基本都师从于“大车”,后被授予国家级荣誉裁判员。

与“大车”在裁判席上的威严交相辉映的,是球场上运筹帷幄的智慧。说篮球,另一位人物不可或缺,他就是陈世钊。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面相清秀,深邃睿智,一副珐琅眼镜衬托下,妥妥学者风范。但篮球场上却是另外的一番景象,他因为左撇子则司职左锋,他头脑灵活、速度极快、擅长擦板,进攻时必把对手的防线撕开一道口子,后因篮球技术好被选中到密云体校专做篮球教练。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转型,自称学数学干体育。到岗后,跑遍全县挑人选材,组建篮球少年班,几年悉心传授,打造了一支用智慧打球却招法凶狠、风格独特的少年队,在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情况下,1984年、1985年勇获北京郊区少年赛两连冠。尤其是1984年,顺义、房山、延庆等队的实力非常强大,赛前密云队根本不是他们防范的重点,没人想到他们能连克强手,问鼎冠军。他们就是靠意志、靠智慧、靠巧妙排兵布阵,一口一口啃掉对手的优势,把平时练的东西全都打出来了。当时的密云人兴奋得不得了,把这些小队员誉为篮球场英雄,奉陈世钊为善于排兵布阵、运筹帷幄的统帅。

“小陈儿”的本事不光在球场上,他一身学问、胸怀大计、机智风趣,一派大家风范。组织定向重点培养,开始走上领导岗位。办公室主任、体委副主任、主任,就连他自己也调侃说“学数学干体育,没承想入党当书记”。之后又被选派到武汉体院深造,成了专家型的学院派领导。后又被北京市体委看中,委以重任,奉调北京市里主政专业队训练管理,挑起了更重的担子。

如果说“小陈儿”是场边的智囊,那么“大皮”皮树功则是场上场下都充满活力的全能核心。名声更响亮的“大皮”,球场全能型人物、球场常青树皮树功,少年时受训于北京专业队,技术好、脑瓜灵,场上应变能力强,绰号东城“皮猴”。体育院校毕业后支援郊区,携女朋友“大陈”来到密云,开始书写与密云体育、密云篮球不离不弃的一生情。白手起家建立体校,在当时很冷的排球、游泳、体操项目都开班授课,最辉煌时密云少年体校几乎开设了当时人们所知道的所有体育项目。作为元老级的皮树功为密云体校步入正轨作出非凡贡献。

人们最喜爱的还是篮球场上的“大皮”。教练、队员、裁判样样精通。作为密云县队主力队员,科班出身的他是队中的主心骨,在郊区声名显赫,是常胜将军。因当时条件所限,去周边兄弟区县参加篮球赛都是自行车奔袭,百里之内不在话下。他带的队员后来在密云篮球界都是骨干支撑,活跃在全县各个系统。他还是北京远郊第一批国家一级裁判员,经常执法北京各级别的赛事。最吸引人的是“大皮”的为人和性格,与人为善、处处谦恭,篮球场上经常表演几个逗得观众捧腹大笑的动作。有一次在顺义举办北京职工篮球联赛,比赛中突然停电,但又不能中断,现场广播没有扩音生怕队员和观众听不到,“大皮”正好在记录台,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折服了整个现场。

在密云篮球的辉煌篇章中,女篮的荣耀同样璀璨夺目,这离不开她们的铁腕教头。密云女篮不仅在京郊独占鳌头,还荣幸地代表北京市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挣足了荣誉。几代女篮的统帅均是唐顺来,雅称“大唐”。他身高1.90米,体格健壮,早先是专业皮划艇运动员,效力于“八一”队。转业后到密云体委工作,篮球技术也十分出色,便担负起了女篮教练的重担。“大唐”治军严谨,管理科学,训练严酷,是铁腕级的球场教头。不管是体能,还是技战术,他都亲身示范演练,队员特别敬佩。现场指挥比赛手拿战术板,经常听见“大唐”的高喊“突”,队员马上持球切入,冲破对方防线攻篮得分,全队善打硬仗,“大唐”也成了北京名望很高的女篮统帅。“大唐”勤奋、忠厚,任劳任怨,工作从不计较,像个老黄牛,有着圈里圈外一致夸赞的优秀品格,是体育界的典范,也毫无争议地被评为全国劳模,因特殊贡献享受政府津贴,所有的荣誉都是名副其实。后来,唐顺来老师担任了密云体育总会秘书长,做了大量的群众体育工作。

密云篮球辉煌的历史,是故事更是情怀,是热爱更是财富,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必将鼓舞后人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作者简介:

郝加瑞,密云人,曾从事党务、行政工作。长期关注文化、体育,退休后重拾创作,作品多有发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