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来形容湖南的夏天:“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屋里蒸馒头,屋外铁板烧”、“两个陌生人见面,相视一笑,变成熟人了”……虽然这有些夸张,但湖南夏季的气温是真高,七月初,离小暑节气还有一周,老天就开启了“上蒸下煮”的桑拿模式,这些天,我所在的小县城最高气温高达38度,我又准备去贵州避暑了。
患有严重拖延症的我,终于下决心,要把今年以来手机里拍摄的四千多张相片和视频进行全面清理,该删的删,该留的导入电脑,以全面释放手机内存。电脑E盘是我的相片存储盘,专门存放我那些自以为是的美景和美照。在出发贵州的前两天,我打开电脑E盘,一眼看见第一个文件夹的标题是“2023.7贵阳修文县陆丰避暑山庄”,看到这个文件名,记忆的闸门瞬间被打开,那年七月,我们一行十二人在陆丰村避暑山庄呆了整整一个月,那里凉爽的气候、山山水水、勤劳质朴的村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间回到二O二三年七月三日,在事先预订好陆丰湖生态茶园避暑山庄的房间后,我们一大清早就出发了,下午四点左右,导航显示距山庄不到两公里。车窗是开着的,凉爽的风吹得我们好舒服。我向外面望去,公路两边是成排的银杏树,银杏树后面有成片郁郁葱葱的茶山,一垄垄低矮的茶树,随着山势的高低起伏,如一条又宽又长的绿色丝带在山间舞动,又像是一排排涌动着的绿色波浪,“风吹十里浪,波涌万重山”。西斜的太阳,在茶园里洒下万道金光,茶园被染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香气。一看到这么大片大片的茶园,我就觉得特别亲切,因为我的家乡是“黑茶之乡”,也有很多成片的好茶山,其中有著名的八大山头,有“中国十大最美茶园”的唐溪茶场,可谓是茶山林立,好茶漫野。
进入陆丰村委所在地,车子向右拐进一条小公路,再从陆丰湖水库堤坝上驶过去,向左拐就进入了茶园山庄。整个山庄面积超大,进大门左边是茂密的小树林,树林右边有木质凉亭、长廊,院内有鱼池、花坛、假山,有上坪和下坪两个水泥坪,环境是真不错。
我闻到了一阵阵熟悉的香味,不错,是茶叶发酵后那种特别的香味,我四下一望,看见右边有一栋厂房,厂房上面立着“峰园茶业”四个字,这里果然是个茶厂,茶厂前面有一块好大的晒茶坪。
办好入住手续后,我们正式开启了悠闲愜意的避暑生活。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除了熟悉周围环境外,还喜欢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貌,用心去感受这里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我觉得,旅行的意义,不仅仅是到此一游,而是去体验一种不同的文化氛围,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去增长见识。所以,我在修文陆丰村呆了一个月,就把这里的前世今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修文县地处贵阳西北,距贵阳市区七十里,古名“龙场”,自古以来人文气息浓厚。五百年前,被誉为“中国第二位圣人”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被贬官至修文(龙场)当驿丞,在此期间,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主张“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在他的笔下,这里是“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他还留下了著名的“壮思风飞冲情云上,和光春霭爽气秋高”楹联,因此成就了现在的“爽爽贵阳,心学修文”的综合性旅游品牌,好一个“爽”字了得。
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海拔一千二百多米,距白马浴温泉两公里,距桃源河景区漂流处仅四点五公里,桃源河水清澈见底,境内植被茂盛、鸟语花香,奇峰、峭壁、飞泉、瀑布随处可见,这里有“人间仙境、黔中福地”之称,“桃源在何许,西峰最深处。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这是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在此地留下的诗篇。
陆丰村的森林资源特别丰富,这里环境清幽,景美如画,连绵起伏的青山就像一幅波澜壮阔的绿色画卷,在天地间缓缓展开,山上绿树成荫,是那种深深浅浅的绿,据资料显示,贵州省扎佐林场有三分之二的林场在陆丰境内,全村的森林覆盖率达80%,有“天然氧吧”之称,获“贵州省森林村寨”“省级生态村”、“国家森林乡村”等称号。近处草木葱茏,还有成片的茶叶基地、辣椒基地、玉米地、烟叶基地等,加上村里有陆丰湖、林场、流白水等三个小型水库,宛若一幅清新美丽的水墨水山画,难怪有“水墨陆丰”之称。
村里古朴的石板路有着深深的岁月痕迹,村居民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绿树掩映的山水之间,青瓦白墙的民居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家家门前栽花种草,在通往中坝方向的公路边,种了各种不同颜色的十样锦(又称百日草),形成五彩斑澜的花海,这是我们女同胞最喜欢拍视频的地方。有一天,我和朋友两人沿着中坝方向一直往里走,看见一户村民家进院门的两边种有两棵高大绝美的凌霄花,正值花开盛期,色红如橙,绚烂夺目,犹如一个个红色的小喇叭挂在枝叶中,给人以凌云之上的感觉,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份独属于夏日的浪漫,真是惊艳岁月,温柔了时光,谁见了都会忍不住在这里拍几张美照。
聪明的村民是懂得废物利用的,他们用旧砖旧瓦、破旧坛罐、石磨、轮胎等老旧物件,通过巧妙搭配,在围墙墙体中镶嵌出各种精美造型,与周围的花花草草、奇石相映成趣。他们还在在房屋周围用竹木栅栏、砖瓦等拼出一个个精致的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看着特别整洁舒服。村里还在村民家的墙上“做文章”,绘制了各种精美的墙画,内容涵盖政策宣传、道德教育、山水风光、花鸟虫鱼等富有人文特色的内容,墙画简洁生动、图文并茂,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墙画描绘着美好的愿景,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也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成为了美丽乡村的亮点。
我们所住的茶园山庄就在陆丰湖旁边,我觉得,陆丰湖是这里的点晴之笔,茶园山庄因湖而增色,这里的湖水干净清澈,周围鸟唱蝉鸣,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这方神奇的土地上,当一阵阵风从陆丰湖上刮过来时,湖面就会泛起一阵阵涟漪,太阳出来后,水面波光粼粼,像有无数条小银鱼在水面跳跃。在湖的尽头,还有用防腐木做的曲折回廊,有小路围绕整个湖,曲径通幽,常常有避暑的游客绕湖一圈锻炼身体,我和小伙伴们偶尔也会在这条小路上转一圈。常有无名小虫躲在草丛里哼歌,声音细细碎碎的,又悠闲又快乐的样子,听到它们唱歌,我其实也是又悠闲又快乐呢。在小路边常常有小花静静地开在自己的时光里,有些小花我认得,比如鸭跖草花,只有两片蓝色的花瓣,是那种清澈的蓝,轻灵、娇嫩、精巧。有些小花我不认得,小小的红,小小的黄,小小的白,它们都很平凡,不惊艳,在这里悄悄绽放着小小的美丽,我常常会为这些小花驻足停留。我给它们拍照的时候,是很欢喜的。汪曾祺说过:看见花开,就会觉得快乐,赏花观草是无用之事,但有了它们,才觉得生活有意思。
茶园山庄院内,靠近陆丰湖的长廊是我们最喜欢呆的地方,这里风大,凉快。我们常常坐在长廊内的长条凳上聊天、发呆、或赏美景。我的微信里有几个在这里拍摄的短视频,其中有一个标题是“漫步云端”:一只灰白色的鸽子在湖边上空细细的电线上来来回回渡着小碎步,就像一个将军在巡视它的领地,也不叫唤,偶尔停留几秒,把头转过来,面对着我的方向抖抖身子。它的这个动作好像在告诉我:看看,这是朕打下的江山。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把它录了下来。我有早起锻炼的习惯,我经常会起床后带上我的瑜伽垫来到长廊内,一边欣赏美景,一边练瑜伽,傍晚散步回来后,我们就在长廊里聊天,摆龙门阵。
陆丰村环境清幽,淳朴宁静,没有城市的喧闹和人潮拥挤,只有满目的清翠、清新的空气、碧绿的湖水,早晚还特别凉爽,难怪到了这个季节,这里一房难求。七月六日,我在朋友圈写道:明天就是小暑了。俗话说“大暑小暑,上蒸下煮”,但这里的风仍是凉凉的,只要不到阳光下晒,就一点也不热,根本不需要空调,早早晚晚,甚至要加一件防风衣。老祖宗定下了节气的时间分隔点,但是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感受。想起没出来避暑的时候,屋里屋外晚热浪滚滚,家里一开空调,连门都不敢出,外面的热浪会把人变得烦躁不安。
呆了一段时间后,通过与其他游客交谈,我发现来到这里避暑的大多数是湖南、重庆、上海等地上了年纪的游客,有的拖家带口,有的连续来了六年,每年夏天他们都会在这里住一到两个月,真是挺会享受生活,我觉得,他们的现在就是我以后的生活方式。
除了在村里,有时我们也会去其他地方游玩,比如相距十公里的大木村,那里也有我们从家乡过来的朋友避暑。农历六月六,是布依族人的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一大早就去参加了由修文县委宣传部等单位在大木村举办的“六月六布依风情节”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蓝球比赛、斗鸡、斗鸟、斗牛比赛,还有对山歌、打糍粑、篝火晚会、拦门酒、文艺演出、布依喜宴等活动,我们哪里见过这个阵式,一会跑到这边,一会儿跑到那边,来来回回忙了一整天,我看了斗鸟看斗牛,看完斗牛看文艺演出,又抽空去看了布依喜宴,最后,篝火晚会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我们五个女同胞像疯了一样,随着人流在广场上扭来扭去,真是兴奋得不得了,一直到晚上九点左右才结束活动,遗憾的是,我还有斗鸡、对山歌、打糍粑、拦门酒这几项活动没看到。
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对周围的环境已经很熟悉了,“扎六”公路穿村而过,村里的小路四通八达,早饭后或傍晚,我们常常在在村前前后散步,也常常会有一些小收获,我认识了一种在这之前从未听说过野果:刺梨。据资料显示,刺梨的维生素C,SOD、刺梨多酚、VC、VP含量为目前所有已知植物中最高的,常喝刺梨原汁可以增强免疫力。今年三月份左右,我在抖音东方甄选直播中看到,刺梨汁的销售非常火爆,俞敏洪老师说:今年在东方甄选上,刺梨汁的销售额将达到五千万到一个亿之间。去年我在兴义避暑时曾喝过刺梨汁,有一点点酸涩,也有一点点甜,并不是很讨喜的味道,但刺梨汁能征服人的,是它的内在品质。我现在考虑,要把我常喝的牛奶换成刺梨汁。除了刺梨,我们还在路边找到了蕨菜,茶园山庄专门在大厨房的旁边给游客安排了一间小厨房,我们把蕨菜采回清洗干净后,在茶园山庄的小厨房开小灶,我们都有很深的故乡情节,除了蕨菜,我们还会到农家买来腊肉、鸡、肉等,自己动手,尝尝家乡的味道。
在村里的“六扎”公路边,有一个休息长亭,村里的老年人常在此聊天,我散步经过这里,有时会到木亭里陪他们聊几句,他们会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跟我聊,慢慢地我就知道了村里的一些事情。他们告诉我,村中第一大姓是林姓,自明代迁入,至今已有五佰多年,村内主要是汉族人,另外有侗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他们还告诉我,村里有古井和茶、皂角、沙樘、银杏等十多棵古树,这些古树是村里的镇寨树,是不允许砍伐的。其中古茶树“老鹰茶”有两丈多高,系村里的桂姓始祖种下的,桂姓人从四川省叙永县迁来的,在此繁衍生息,已有两百多年;长在公路边的两棵双株并生的是沙樘树,树龄有两百年以上,树高十五米左右,遮荫蔽日。我知道这两棵沙樘树,我们经常从这两棵古树旁边的小路绕回茶园农庄。古井就位于沙樘树上方约三十米的山里,我上去看过这口已经废弃的古井,水井不深,里面有一些枯叶,井壁与井沿上长满了苔藓,在古井右后方立着一块旧古碑,碑文为楷书,石碑顶端有“永垂万古”四个大字,下方的碑文内容已有部分风化,大意是水井的管理制度,这口井是吃水专用的,不准在井旁洗菜洗衣,还有关于水井后面的林木保护区域,明确随意砍伐林木的处罚措施,落款时间是光绪二十九年。
小小古井,曾是村里重要的饮用水源,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陆丰人,井水无波,但岁月永远在奔流不息,时代的发展让它失去了作用。如今,它如同一位长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岁月的更迭变迁,传承着乡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