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学军的头像

杨学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02
分享

我在盔林甲村的慢骑时光

在贵州避暑,我们在海拔超过两千米的六盘水高山上住了六天五晚,其中有四天下大雨,避暑基地前面是个三叉路口,三条公路朝着三个方向,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我趁雨停的间隙去骑了两次车,其中一次还被雨追着跑,淋得一身都湿透了,真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气候是真的很凉爽,但无聊也是真无聊,伙伴们就只好天天打牌,本来计划在这里住一个月,后来我们宁肯多出房费也要提前退房,我们不想把时光浪费在这里。第六天中午,我们再次来到安顺市镇宁县黄果树镇,这里海拔一千一百多米,早晚还算凉快,关键是,我们住在这里的这段时间这里没下雨,喜欢钓鱼有事做,喜欢骑车的也有事做,也算是皆大欢喜。

后来,我们又在离黄果树镇八公里的地方找到一个避暑基地,基地位于盔林甲村,这是一个布依族村庄,盔林甲在布依语里称“两嘎”,意为“身处山中”,而村内多有典型的石头建筑。来贵州至少五次了,感觉这就是一个建在石头上的省份,再看看贵州那些建在云端上的大桥和高速公路,就觉得贵州人的性格比这山里的石头还要坚硬。

我们住的那栋楼,位于山坡之上,视野极开阔,目之所及,是成片的稻田、黄瓜基地、玉米基地等等。对面的山是锥形山体,去年我在兴义避暑的时候,经常去附近的万峰林景区内骑车,那里的山就是这种锥形。在这里,我们还意外地遇到了十三位来此避暑的家乡人,这世界说大也真大,说小,也就是个地球村。

来到这里的第二天,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早饭后,我换上骑行装备,跨上自行车,准备去镇宁县城去转转,从我住的地方到县城,不到二十公里。我从乡村小公路来到大路上,骑了一段起伏路后,是一段长坡,我保持匀速慢骑,倒并不觉得很累,只是太阳很晒,紫外线很强,虽然我做了全面的防晒措施,眼镜、手套、速干长衣长裤加上围脖将我的脸围住,我还是能感觉到紫外线穿透衣服直达皮肤,我的衣服很快就被汗水浸透了。骑行约一小时后,我停下来喝水休息,抬头望望蓝蓝的天,白云飘飘,散发着白光的太阳越来越热烈,又望望前面看不到尽头的上坡路,我果断掉转车头往回骑。其实我也不是没有体力骑到镇宁县城,毕竟坡再怎么长,它也不到二十公里,之前在家里,骑十多公里的上坡也是常有的事。只是我那么爱玩,好奇心又重,如果去到一个新地方,我必定会把每个角落都转一遍才甘心,那真会那么累瘫,还是算了,不就是一个县城吗?有什么好逛的。在我这个年龄,户外这件事,不管有多热爱,都要适可而止,万一中暑了就得不偿失,我只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活动,特别是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山里,我规定自己必须在十点左右返回住地,除非有特别能够吸引我的美景。

返回的路,大部分是下坡,因为不用费力,也不用赶时间,我又开始了我悠闲的慢骑时光,原本十五分钟就能骑完的路程,我硬是花了一个小时。我骑一会停一会,拍拍天上的白云,路边的花花草草,与花草树木对话,心情总是美美的。在公路边,有一种小野花开得实在是太热闹了,它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这种野花成片成片,长在贫瘠的土里、石缝里,蜿蜒成一片浪漫的花海,它的茎杆有着细细的棱角,花开得清秀婉约,温柔纯美,每朵花有五片舌状白色花瓣,白得像质地温润的玉片,中间是黄色的花蕊。这种野花,我应该是见过的,只是不知道它的名字,也没见过这么一大片的。我百度查了一下,这是白花鬼针草,又叫金盏银盆,成熟后的果实像针一样尖细,当有人从成熟后的鬼针草旁边经过的时候,尖细的果实就会刺到到裤腿上,凶狠有力,快准很,让人防不胜防,并且它的粘性非常强,只能用手拔掉。那么令人生厌的果实,没想到它的花其实也是很美的。鬼针草是一味中药,它有清热解毒、止泻降脂的作用,同时,它还是一味野菜,嫩叶可焯水后凉拌、煮汤或炒食,还可晒干后泡茶。我还真是小看了它,忽然间觉得,鬼针草也不是那么讨厌了,人有人的生存之道,草也有草的生存之道,你不去惹它,它也不会追着刺到你的裤腿上。

我还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这个季节,开花的树还真少见,这棵树高有六米以上,夏日的阳光倾洒在树上,鹅黄色的小花一串串,花朵细细小小,密密匝匝,金光灿灿,像一朵朵祥云落在树上,在蓝蓝天空的映衬下,美不胜收,格外赏心悦目。站在树下,有淡淡的花香钻进我的鼻子,沁人心脾,有风吹过的时候,一朵朵小花打着旋儿飘下来,像下了一场金色的雨,落到茂密的草丛中,立马就没了影子。这就是栾树,栾树是无患子科栾属落叶乔木,有“一年能占十月春,观花观叶又观果”之说,我曾经见过栾树成熟的样子,就像一个个红褐色的小灯笼挂在树上,一树的灯笼格外引人注目,小小黑黑的果实就藏在灯笼里,果实可以用来穿手串。我这是第一次见到栾树开花的样子,是如此之美。知道栾树,最初是在史铁生老师写的《栾树下》:几棵大栾树,春天开一簇簇细小而稠密的黄花,花落了便结出无数如同一片叶子合抱的小灯笼。小灯笼先是绿色,继而转白,再变黄,成熟后掉落得满地都是。小灯笼精巧得令人爱惜,成年人也不免捡了一个还要捡一个……

忽然想到一件事,史铁生老师笔下的栾树,是春天开花,而我见到的这棵栾树,是七月开花。再一想也就明白了,应该是品种不同,还有,栾树的开花应该受气候影响,温暖的地方开花较早,寒冷的地方开花较晚,这里是处于云贵高原,花开得晚些也很正常。

大约一个小时后,我就骑行到了村里田野间的硬化小公路上,这里是我这片大山里难得一见的开阔之地,目之所及,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青翠养眼的稻禾已有小半人高,凑近仔细看,有些稻禾已经开始抽穗扬花了,微风轻拂,稻浪翻滚,经热烈的阳光一晒,稻禾的香气被充分激发出来,带着泥土和植物的清新感,我特别喜欢这种香气,每次经过稻田,我就会深深地吸气,陶醉在这稻香里,就会感到特别自在和踏实。我一次又一次地在稻田间往返穿梭,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感受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有好多蜻蜓在稻田上空翻飞追追逐,远处,青山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我觉得,我是骑行在大自然美丽的画卷里。

除了稻禾,周围还有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大片大片的青黄瓜地,青黄瓜地加起来估计超过一百亩,有农人正在摘掉黄瓜藤靠下部的老叶子,也有人在给黄瓜藤打尖。她们告诉我,摘掉黄瓜藤老叶和打尖,都是为了减少养分的流失,可以让黄瓜秧子长得好、结得多、活得久。也有人在摘青黄瓜,路边,一位头戴斗笠大哥,正在往小三轮农用车上装青黄瓜。一条条一尺多长的黄瓜挂在藤上,路边随处可见一堆堆、一筺筐、一车车的青黄瓜,这些青黄瓜,将统一送到村委旁边,那里的黄瓜堆成了小山,有人正在对黄瓜进行过秤、装箱、打包。超市里的那些黄瓜,就是从这里来的。

我穿过村委前面的空坪向右拐,推车上陡坡,将车锁在楼下的时候,是上午十一点多钟,我今天的慢骑就算结束了。

我天生喜静,在开始骑车之前很少参加运动,所以总有人对我在一大把年纪的时候喜欢上骑车这件事感到不可思议,我也觉得不可思议,可不管谁不可思议,都不会影响我对骑车的热爱,至少现在我觉得,骑车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生活不再枯燥烦闷。也许以后的某一天,我会忽然厌倦骑车,那也是以后的事,现在我会继续热爱。忽然就想起一本在网上看到的书,书名是《慢骑中国》,没看过书的内容,只记得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话:你们为什么旅行?为什么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地骑车?其实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你们的童年还没玩够。想到这里,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我喜欢骑车,纯粹只是因为我的童年还没玩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