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散步时,街角的树梢上突然亮起几点微光。不是星星,也不是路灯,是有人在挂LeD灯,灯线上缀着的荧光器在暮色里轻轻摇晃。
它们比树高,比云低,像一群被线牵着的萤火虫,却没有真正的流萤那样自在。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让我想起很早年前的夏夜。那时我还是个孩子,晚饭刚过,村头的晒谷场就热闹起来。
大人们搬着竹凳在城门洞里摇着蒲扇乘凉,孩子们追着萤火虫跑。
那些小小的光点忽明忽暗,停在草叶上时,像撒落在人间的星星;飞起来时,又像提着灯笼的小精灵。
我们的小伙伴们总爱把萤火虫装进玻璃罐,睡前放在床头,看它们在黑暗里闪烁,连做梦都带着微光。
母亲说,萤火虫是会发光的星星变的。父亲则告诉我,只有干净的地方才有萤火虫。
那时的镇上的一切确实干净,河溪水清得能看见水底的卵石,稻田里藏着青蛙和泥鳅,傍晚的炊烟带着草木的清香。
萤火虫就藏在溪边的芦苇丛里,藏在田埂边的狗尾草间,只要轻轻一拢,就能抓住一闪一闪的惊喜。
有年夏天,我和小伙伴们比赛谁的萤火虫最多。
我们举着玻璃罐在月光下奔跑,罐子里的光点越来越密,像把整个星空都装了进去。
跑累了就躺在稻草堆上,看萤火虫从罐子里飞出来,在夜色中划出一道道银亮的弧线。
父亲坐在旁边抽着旱烟,烟锅里的火星和萤火虫的微光交相辉映,他说:“这些小虫子啊,是在给黑夜点灯呢。”
后来我到城里读书,就很少再见到萤火虫了。
城市的夜晚总是亮堂堂的,路灯、霓虹灯、车灯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却再也没有萤火虫的踪迹。
这道风景,就是精灵一般的萤火虫。在工业不发达的乡村,夏天晚上经常可以见到。
城市里由于高楼林立,已经很少有它们的身影,不过在有湖泊的公园里,很多时候还能见到。
有次放暑假回家,特意跑到河溪沟边去找,芦苇丛依旧摇曳,却再也拢不到那一闪一闪的微光。
母亲说,这几年农药化肥用得多了,溪水也不如从前清了,萤火虫早就不来了。
去年夏天,我一个同学带女儿回老家。她在绘本上见过萤火虫,一直吵着要看。
带着她沿着童年时的路走去,河沟溪边的芦苇长得更高了,稻田却改成了大棚。
我们在田埂上走了很久,直到夜色渐浓,也没见到萤火虫的影子。
女儿有些失望,问:“爸爸,萤火虫是不是迷路了?”同学摸着她的头说:“它们只是在等一个干净的夏天。”
那晚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又回到了晒谷场。父亲还坐在稻草堆旁,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
萤火虫像下雨一样从天上落下来,落在我的手心里,凉丝丝的,一闪一闪。
我把玻璃罐举起来,里面的萤火虫飞出来,绕着父亲飞了一圈,然后慢慢飞向夜空,变成了真正的星星。
醒来时眼角有些湿润,原来有些告别,我们总是后知后觉。前阵子和朋友去海边露营,大家一起放孔明灯。
当灯笼带着火苗慢慢升起,越飞越高,最后变成一个小小的光点时,我突然想起了童年的萤火虫。
朋友说:“你看,像不像星星掉下来了?”我说:“更像萤火虫飞走了。”孔明灯飞远了会熄灭,可记忆里的萤火虫永远不会熄灭,它们在时光里闪着光,照亮我们回不去的童年。
有一年的秋天,我去乡下一个生态农场的活动。
农场主人说,他们不用农药,不用化肥,就是想让土地回到原来的样子。
傍晚时分,我们坐在田埂上聊天,突然有个孩子喊起来:“看,萤火虫!”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几点微光在草丛里闪烁。
虽然只有寥寥几只,却让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它们飞得很慢,忽明忽暗,像在试探这个久违的世界。农场主人笑着说:“只要环境好了,它们总会回来的。”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怀念萤火虫,其实是怀念那个干净的夏天,怀念那个没有太多欲望的童年。
那时的快乐很简单,一只萤火虫就能让我们开心一整晚;那时的夜晚很安静,除了虫鸣蛙叫,就是萤火虫的微光在悄悄流动。
现在的孩子有了更多的玩具,更多的娱乐,却再也没有机会体验在夜色中追逐萤火虫的快乐。
前几天整理旧物,翻出了一个布满灰尘的玻璃罐。
这是我小时候装萤火虫用的,罐口还有几个透气的小孔。我把它洗干净,放在窗台上。
问我:“这是什么呀?”我说:“这是装星星的罐子。”好奇地看着罐子,又问:“星星什么时候会来呀?”我说:“等我们把世界打扫干净了,它们就来了。”
城市的夜晚依旧灯火辉煌,街角的夜筝还在闪烁。
可我知道,再亮的荧光也比不上萤火虫的微光,再高的风筝也飞不出记忆的天空。
那些曾经在草丛间飞舞的萤火虫,那些在月光下奔跑的夜晚,那些祖父烟锅里的火星,都成了时光里的琥珀,在记忆中永远闪亮。
其实我们都明白,萤火虫的消失不只是一个物种的离去,更是一段时光的落幕。
当我们在追求更明亮的灯光时,却不小心弄丢了最温柔的微光;当我们在打造更繁华的城市时,却悄悄告别了最质朴的自然。
可就像农场主人说的,只要我们愿意等待,愿意改变,萤火虫总会回来的。
这个夏天,我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草,还挖了一个小小的水池。
我告诉小孩子们:“我们给萤火虫建个家吧。”她每天都去浇水,盼着能有萤火虫飞来。
虽然到现在还没等到,但我知道,有些美好值得等待。就像童年的记忆不会消失,就像干净的自然终会回来,就像那些小小的萤火虫,总会在某个夏夜,提着灯笼回到我们身边。
夜色渐深,窗外的霓虹灯依旧闪烁。我想起父亲说过的话:“黑夜不需要太亮的光,一点微光就够了。”
是啊,星星有星星的位置,萤火虫有萤火虫的角落,我们不必用强光填满每个角落,该留些温柔的黑暗,给那些会发光的小生命,也给我们自己留些怀念的空间。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学会与自然温柔相处,当溪水重新变得清澈,当田野里不再充满农药的味道,萤火虫就会带着我们的童年一起回来。
那时我们可以对孩子说:“看,这就是萤火虫,它们是会飞的星星,是黑夜的小灯笼。”而孩子们的眼睛里,也会闪烁着和我们当年一样的惊喜与光芒。
有些光芒会熄灭,但有些记忆永远闪亮。
就像那些飞走的萤火虫,其实从未真正离开,它们只是变成了记忆里的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提醒我们要守护好这个世界的温柔与干净。
毕竟,我们失去的不只是萤火虫,还有那个能让萤火虫自由飞翔的夏天。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带着这份怀念,把世界变回原来的样子,等它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