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应和的头像

杨应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13
分享

给了父母二百元

为了生活,我每日早出晚归,忙碌的工作使我常常忽略父亲打来的电话,甚至不知不觉将父母的关心视作一种“打扰”。

有一回,我看到手机上有好几个未接来电,都是父亲打来的。我心头一紧,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赶忙拨了回去。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里满是焦急:“你最近怎么老不接电话?我们特别担心你。”我松了一口气,心里还惦记着工作,便随口说道:“这边忙得不可开交,你们别担心,我好着呢。”父亲沉默片刻,语气中带着一丝失落,缓缓说道:“忙是好事,那你忙吧,不打扰你了。”挂电话前,母亲急忙抢过话筒,轻声叮嘱:“我天天关注浙江的天气预报,杭州湾一带降水频繁,你记得随身带把伞,千万别淋着了。”我有些不耐烦地回了句“知道了”,便匆匆挂断了电话。

一天,表嫂和我视频聊天时,突然把镜头转向前面。画面里出现了许久未见的父母,他们正坐在戏台前,专注地看着台上的表演,满头白发格外刺眼。表嫂问我:“要不要和他们说几句?”我犹豫了一下,想到他们难得这么投入地享受闲暇时光,实在不忍打扰,便说:“等晚上我再打电话吧。”随后,我给表嫂发了二百元红包,拜托她等戏曲结束后,帮我给父母买点吃的。

晚上,表嫂发来一张照片:父亲手里拿着两张崭新的百元钞票,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看到父母开心的样子,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仿佛一天的疲惫都被这笑容驱散了。没想到几天后,和几个发小聊天时,他们竟都知道了我给父母二百元的事。原来,父母逢人就夸我孝顺。我心里有些疑惑,父母退休后生活富足,这区区二百元对他们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为何他们会如此高兴,还到处夸赞呢?

直到一次公司聚餐,一位同事坚持要回家陪父母,拒绝了我的挽留。他说:“同事天天都能见,吃饭的机会多的是,但父母年纪大了,能陪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少。”听到这话,我内心猛地一震,开始认真思考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逐渐明白,父母在乎的并非金钱的多少,而是子女的心意。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红包,一句简单的问候,都能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父母是至关重要的美德。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在默默付出中,他们的背越来越驼,白发与皱纹也越来越多。他们并不奢求子女给予多少物质回报,只希望子女能时常惦记他们、关心他们。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历经岁月沉淀后,我才真正领悟。

从那以后,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每天下班后,我都会主动抽出时间,耐心地听他们聊聊家长里短。我也大幅减少了不必要的应酬,每逢节假日,便早早收拾行囊,踏上回家的路,只为多陪陪他们。有一次周末回家,我陪父亲一起去钓鱼,他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断过,母亲则在一旁看着我们,眼中满是幸福。渐渐地,我发现父母的笑容比以前更多了,而我也从这些陪伴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家,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而父母的爱,是我们前行路上源源不断的力量。

————于2025年3月23日发表在《舟山晚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