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漫话
花草树木,一岁一荣。而且,每年都各自有一个开花放彩的美好时刻。
我们的生活,好像也同花草一样,每年都有一个最富光彩的日子-------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它,堪称是生活的花期吧。
千家万户,张灯结彩,佳肴美味,新衣衬衫,欢声笑语,不绝于耳,鞭炮齐鸣,九州大地,一片乐海......
烦恼,不见了;忧愁,不见了;痛苦,不见了。有的只是欢乐!欢乐!欢乐!人人都沉浸在幸福、和谐的欢乐之中。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不觉得,这正是生活在开花吐艳?
我实在敬佩哪些发明创造种种春节习俗的祖先们。他们是生活之花的园丁。他们几乎把人类感情中所有美好的情愫。都注入到这朵美好的花卉之中了。虽然,因地域的不同,各处的春节习俗有些差异,但总的来说,是大同小异。倘若我们的美学专家对这些习俗作一番认真研究的话,就不难发现,里面充满了丰富的美学因素。它的渊源、沿革好发展(如果剔除其中的某些迷信色彩)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美学史。
让我们信手采撷几片春节的花瓣,认真地欣赏一下它的奇光异彩吧。
节前的卫生扫除,是春节的前奏曲。即使是日常不怎么注意环境卫生的人家,此时也要来个集中歼灭,认真清扫一番。往往是翻箱倒柜,挪动器物,墙上地下,犄角旮旯,扫帚无处不到。各种器皿,也要擦洗干净。在我的家乡,称这节前的大扫除活动为“扫房”。其实,并非单单打扫室内,房前屋后,院子内外。也都要进行清理。
接着,就要贴上年画和春联。年画的内容和图案,大都取喜庆吉祥之意,有的是天真可爱的大胖小子骑着金色大鲤鱼;有的是五谷丰登的丰收景象;还有四扇屏,往往是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如《天仙配》、《孟姜女》等)或者是英姿飒爽的唱剧人物。春联的形式,一般是朱纸墨字。其内容,更是直抒胸臆,呼吉唤祥。五光十色的年画,象火一样红彤彤的春联,绚丽多彩,墨香宜人,顿时,使生活改变了原有的色彩和情调,令门厅光耀,蓬荜生辉。
按历法规定,正月初一是真正的春节,然而,许许多多地方都把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当作节日来过。这一天,人们要穿新衣,吃年夜饭,大庆大贺,小孩子们自不必说,大都是从头到脚一身新。成年人们也穿戴上自己平时最好的衣饰。
一些家长还要对自己的少年子女进行一番节前教育:“过年了,不许骂街,不许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许打架斗殴!”小孩子们这是也都变得非常听话了。
在我的家乡,还有一种守岁的习俗。除夕之夜,都不能早睡觉。这是过去一年最后的时光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过了这一夜,每人都要长一岁,所以,我们倍加珍惜它,迟迟不肯放它过去。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一觉醒来,生活已跨入新的年代,新春伊始。人们纷纷离开家门,走街串巷,互相拜年。正月初一早晨的拜年活动,在我们那一带,是节日的高潮。恐怕也是一年中农村社交活动的鼎盛之时。全村人不分男女老幼,倾巢而出。只有岁数年迈体弱行动不便和辈数最高的长者不去拜别人。其余者,全部交叉互拜,挨门挨户,从村西到村东,一户不丢。年轻的后生,成帮接伙,姑娘媳妇们,拉帮接队,有些刚过门的新媳妇,则由婆婆带领着,走家串户,指引称谓,拜年者每到一家,寒暄完毕,主人要真诚地敬茶、敬烟、让糖。一群群,一对对,迎来送往,好不热闹!那喜庆和谐的气氛,那热烈友好的场面,真叫人情弦震颤,心荡神怡。生活,仿佛是一下子升华到一个超凡脱俗的美好境地。人与人的关系,也一下子变的十分亲密、融合、美满。至于那些家族、亲戚之间,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热情地款待晚辈,则充分地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春节期间的民间习俗,是丰富多彩的,大有数不胜数之势。不难看出,这些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为世世代代所信奉、遵循。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现如今,年夜里,人们有电视、网络媒体看。乡村、城市的快速发展,如今年夜里当然也少不了那些通宵达旦的娱乐活动。年夜守岁,在大多数家庭已经开始淡去,家中有老人的家庭还在延续着。春晚的直播,不少家庭就随着又增加了吃年夜饭后看春晚的“习俗”,交岁之时,燃放烟花爆竹。伴随着春晚新年钟声的敲响,爆竹声声,辞旧迎新。
放眼神州大地,一片生机盎然,正是北国红梅初绽,江南柳绿花红,处处欢声笑语,人人喜庆丰收年。如今,是我们的幸福美好生活真正开花的时候了!这花越开越大,越开越美,越开越香!
愿幸福美好生活之花永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