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与老友夜话,茶烟袅袅间,谈及“宽宏”。老友端起茶盏,轻啜一口,悠悠说道:“人呢,其实度量决定格局,但你这‘宽宏’,倒让我想起一个人来。”
在他老家,有一老农,是他远房的叔叔,那人身形比较矮小。彼时,有个刻薄霸道的地界邻人,仗有几分蛮劲,强种了他两分田地。
换作旁人,或许早已怒发冲冠,可这老农云淡风轻:“让他种去,横竖地也种不完。”那语气,仿佛让出的不是自古曰之必争的土地。
命运总是充满戏剧性。不久后,邻人家中大火,烈火瞬间吞噬了整个院落。众人惊恐,老农毫不犹豫地冲进火海,拼尽全力救出了邻家年幼的孩子。火灭之后,邻人灾后羞愧,主动道歉。
村中多是佩服老农,平白无故吃了亏,还能不计前嫌,舍命救人。面对这些议论,老农一笑了之。
心怀仁厚的老农无疾而终。葬礼那日,半个村子的人自发来送。如今,每年清明,他的坟头,曾经占地的邻人都会带着子孙前来打扫祭拜,往昔的纠葛早已化作一抹温情。
江湖庙堂虽异,其理一也。这故事,让我想起“千里修书只为墙”。
康熙年间,安徽桐城的大学士张英。吴家打算扩建院墙,意图占用两家之间小巷,张家则认定那是自家地界,寸步不让,当地县衙一时也难以决断是非。家人满心期盼,来信希望张英能凭借官威出面“摆平”邻居。
张英回复:“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信,还是依言而行,主动将院墙退后三尺。吴家见状,也将院墙向后挪三尺。从此,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在两户人家之间诞生。
张英与老农,一个在“让他三尺”的从容里,放在“万里长城”的历史纵深中称量;一个在“地也种不完”的豁达中,融进“互为帮衬”的现世通透。张英有饱读经史后的豁然,老农也懂得柴米油盐的人间情长。
一个执卷,一个荷锄;一个居庙堂之高,一个处江湖之远。宽容没有所谓层级的文化特权,该有流淌在华夏血脉里的原浆吧!所以,宽容无关乎身份的华素,乃取决于心性的宽窄。
身形矮小的老农,面对强占的土地,一句“地也种不完”的淡然,是以退为进的心域拓展。他不将心困于方寸之争,故而能在火海肆虐时,毫无芥蒂地冲向邻家。这份源于生活本真的宽厚,最终赢得了邻人由衷的敬仰,也为自己树立了丰碑。他的格局,早已超越了那两分田地,以“互为帮衬”的现世温情,铺展一片人性沃野。
张英的“让他三尺”,则是在历史纵深与文化积淀中的格局度量。借长城之永恒,照见个人得失之渺小,以诗书涵养的气度,点化了家人的执念。那退让的三尺,反而是胸襟的磅礴外显,最终成就了流芳百世的“六尺巷”。他的格局,显露出超越一时一地、洞穿“万里长城”历史的深邃。
由此可见,“度量”绝非简单的忍气吞声或利益放弃,它是心田的耕耘与拓展。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睚眦必报于一时之辱,心域便如那被争抢的狭窄小巷,逼仄而压抑,困住的首先是自己的视野与气度。
而老农的“种不完”与张英的“又何妨”,则主动拆除了内心的藩篱,让清风明月得以徜徉。心有多宽,路便有多广;容得下多少风雨恩怨,便能承载多大的天地气象。这便是“度量决定格局”本质的闭环:心域的广度,定义了人生的高度与世界的宽度。
江湖的柴米油盐,庙堂的经史子集,路径虽殊,其理同归。宽容并非圣贤专属的奢侈品,它流淌在华夏血脉里,根植于日常的选择。
历史的风烟散去,六尺巷的青砖早已爬满藤蔓。今日的“六尺巷”,早已不限于砖墙瓦檐之间。
生活里,摩擦与矛盾自是无法避免。在拥挤的公交上被人踩了脚,工作中与同事产生分歧,邻里间因鸡毛蒜皮的小事拌嘴……这些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古语说:“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豁达宽宏的人,心中装着更为辽阔的人生格局,不纠结于一时的输赢。“千里修书只为墙”的退让,说来简单,可真到了需要自己做出抉择时,亦难如登天。人人都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可当利益与尊严受到挑战,那一步仿佛有千钧之重,让人觉得退得窝囊,退得满心委屈。
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该是中国人对“宽宏”二字的进阶吧!这份“容”的智慧,落在处世哲学里,便是对差异的尊重、对纷争的超脱。
六尺巷的砖石,拓有张家与吴家的脚印,它不仅仅存在于桐城,也存在于中国人的心间。
其实,宽容的本质并非强行抹平矛盾,而是寻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生可能。为琐事斤斤计较,内心便如堵塞的狭窄巷子,越挤越压抑;而当愿意退一步时,反而能开辟出一片广阔天地。
或许,这种观点太过理想。见利则喜,遇挫则悲,本是人之常情。大度的背后,确实需要深刻的觉悟。但是,人生数十寒暑光景,若将宝贵的光阴耗费在恩怨情仇,岂不莫大浪费?我爱人劝人时总爱说:“给心腾出点空间,也多装点明月清风!”这话我一直暗自赞同。
心若为墙,便只困得住一地鸡毛。活得通透之人,非得天厚,唯深谙为心田“扫尘除障”,为倥偬岁月留一方晴空。宽宏者,看似渡人,实为渡己——退一步,心宽一分;心宽一分,路阔一丈。至宽之路,尽在方寸。
故曰:度量非尺寸,乃心之疆域;格局非虚名,乃行之所及。当斤斤计较化为豁达包容,当寸土必争化为礼让共生,那看似退却的一步,拓展了人所能拥有的版图。这方寸心田的抉择与拓疆,便是度量与格局生生不息、圆融无碍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