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翁衡临的头像

翁衡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01
分享

遇见花草树

人的一生总有许多遇见,每个人都希望遇见美好,而有些时候,遇见本身就是种美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养大,他们就是我们一生最美好的遇见。爱人是最甜蜜的遇见。友人是最温暖的遇见。所有这些遇见,不仅让我们的物质生活更丰富,也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愉悦。除此之外,我们还会遇见万事万物,包括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如今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也就越来越期望拥抱自然,与花草树相遇,让精神生活也越来越饱满。

与奇花相见

“红豆生南国,春来花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因此诗,无人不知红豆代表相思,所以也叫相思豆,树则称相思树。之所以寓为相思树,乃因其果为红色,形如心,质坚硬,象征着爱情的热烈、温润与坚贞。红豆很多人知道,但亲眼目睹过红豆树开花的,估计不多,我也是今年春末第一次见到。

蜀岗的美泉亭下有一眼古泉,被誉为天下第五泉。泉井旁有一片水池,一对黑天鹅正在水里嬉戏。池岸绿树环抱,其中便有一棵红豆树。之前我去过天下第五泉,也曾从树下走过,但那时未开花,并未引起我的注意,也不知那就是红豆树。广陵古城参天大树很多,古树名木也很多,红豆树却难觅踪影,这棵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常州移栽而来。未开花时并不起眼,我几次与她擦肩而过,也就不足为奇。好在我来古城二十多年,她也等待我二十多年,今年终得一见,说明缘分到了。

要知道,红豆树开花不易,难得一见,可谓奇花。树龄要达到25-30年才始开花,而且最短3-5年才开一次。此株红豆树据说有十多年未开花,第一次盛开也是在古城适宜三十年后,如此算来,她在古城总共也没开几次。我来古城二十多年,如今才第一次见,也就不难理解。

眼前这棵红豆树已83岁,对人来说已是暮年,对树来说则正当年。昨夜雨疏风骤,飘落一地花瓣。生怕来晚了,见不到她的庐山真面目,所以早晨8点20分我就到了。只见树下已站满了人,都在仰头欣赏、拍照。手机拍照的居多,但也不乏单反相机专业拍照的。一会儿拍全貌,一会儿聚焦一簇或一朵拍。一会单拍花树,一会人与花树合影。有的人为了离花更近,直接站在石凳上拍,并将鼻孔凑近花深嗅。空气中有种淡淡的清香,我也深深地嗅了几下,整个人立即神清气爽。我感受到了爱情的味道,也感受到了爱情的魅力。

一位身着白裙,头顶白帽,长发飘逸,红巾围脖,双手捧书的女子,正站在红豆树下、水池岸边的石头上摆拍,主要拍侧身和背影。我和其他游人也偷偷抢拍,因为太有意境了,太锲合一树的红豆花了。春末夏初,闻着淡淡的红豆花香,望着知性的窈窕女子,你能没有恋爱的感觉吗?我猜想,别的女子也一定期望身着那样的装束,成为被人爱恋的对象。而所有男子也都会幻想,要是自己的梦中情人此刻也正站在相思树下,该有多好啊!

红豆树乃豆科、红豆属植物,花为白色,花梗长,有点像垂丝海棠。最高可达20-30米,树干灰褐色,眼前的这棵也有八九米。红豆生南国,说明南方多见,江淮地区比较少。我来古城多年,且不知哪里还有红豆树。难得见到,且是孤零零的一棵,她是在等她的恋人吗?等了83年还未等到,何时才能与心爱的人相见?如果等不到,就把我当作恋人吧。等你花落尽,无人顾暇你的时候,我会一个人站在你身旁,听你悄悄地跟我说情话。

你长得如此枝繁叶茂,一定缘于你选对了一处好地方。不仅有池水的沁润,更有古泉的滋养,让你长得亭亭如盖矣。只要能相见,晚了二十年又何妨。以后你每一次花开,我都来陪你。即便某年不开花,我也来陪你。看你春生绿叶,秋落黄叶,陪你肃立雪中。我知道你永远不会老,只是暂时的冬息,来年春风一吹,暖阳一照,重又枝荣叶绿,甚至花香满树。那时,我便知道,你又想我了,因为我一来,你便心花怒放。

为引起我的注意,你甚至化作四色桃花,在保障河边等我。你说:“我知道你会来,所以在此等你。”的确,有时我也会走那条路,只为那一路的风景。而你一身的四色桃花,便是最美的风景。你吸引了无数俊男靓女,在你的花下徘徊,只因你太美了。可我也因此有些醋意,因为我希望你只属于我,而不是与众人分享你的美。因为人太多,我甚至都难以靠近你。我希望下次我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只为多陪你,只为独享你的时刻。

众所周知,一般的桃花以红色、粉色或白色居多,而且只有一种颜色。而你集白色、红色、粉色,粉白相间四种颜色于一身,太让人惊艳了。你不仅惊艳到我的眼球,更惊艳到我的内心,深深地把我震撼。让我望一眼便一辈子都忘不掉,白天夜里都是你抹不去的靓丽身影。我想,我是对你一见钟情了,而你也一定会记得我,明年春天你还会在保障河北岸等我。那时,你依然满披四色桃花,只有星星点点的碧叶点缀其中,为你做陪衬。我希望我就是那碧叶,不仅想把你衬托得更美,更是为了时时刻刻能陪在你身边。

无论你是红豆花还是桃花,与你相见,今生再无遗憾。即便终将分别,也不枉陪伴你的那些岁月。因为我们爱过,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一生也回味不完。

与野草相逢

乡野最常见的两种草,莫过于茅草和蓼草。茅草乃好烧的柴草,不仅易燃,烧的火也旺。蓼草总是湿湿的,好像永远晒不干,不仅不好烧,还有种怪味。但茅草难觅,没多长就被人割了。很多时候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割蓼草当柴火烧,因为房前屋后、山地田塍、渠岸池边,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我用扁担挑着两个竹簸箕,拿着镰刀,专找蓼草长得茂密的地方开镰。我割下一小把,放在地上,再割下一小把放在地上,几分钟才直起一次身,生怕被别人抢割了。蓼草青绿中带有紫红色,不仅有刺鼻的味道,而且会在手上留下不易洗掉的汁液。往往一担蓼草割下来,整个手掌和手指都被染成了紫红色,好几天才能彻底洗干净。即便这样,随着割蓼草的人越来越多,后来蓼草都难割了,只能去几里路远的外村山林耙柴。

蓼草不好烧还要去割,只因离村近,长得也多。长茅草的地方也近,但数量有限。茅草,也叫巴茅草,边缘锋利,容易割伤手。村里有个地方就叫巴茅山,想必早年茅草长得多,但禁不住如风席卷的镰刀,从我记事起,就没见那里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未见到真正的山,只是一些小山坡而已。然茅草虽不多,我们却喜欢往那里跑,只因茅草根可吃。茅草根白色,有嚼劲,含甜汁,常被当作零食,安抚空空的肚皮。

自从离开家乡到城市求学和工作,几乎再没见过蓼草,茅草也只偶尔见到一小丛。看来,蓼草是一种乡村野草,城市没有它扎根的地方。早年的我也如一株蓼草,总是找不到落脚的地方。而今虽在城里拥有自己的房子,可依然如漂流的浮萍,感觉自己只是过客,老家才是自己的根,才能感到别处不曾有的踏实。

城里难觅蓼草的踪影,茅草也不多见,却处处与一年蓬相逢。一年蓬是花还是草?它像花又像草,亦花亦草。但因为花季短,大多数时候无花,还是把它归为草更合适。何况它的花很普通,普通到可能从未引起过你的注意。即使哪天不小心被你踩在脚下,你也未必愿意多看它一眼。它既没有玫瑰桃花的美艳,也不见牡丹芍药的硕大。它的花外围为白色舌状,中间为黄色葵花状。一年蓬,顾名思义,从发芽到茁长再到枯萎,一般都是在一年中完成。也就是说多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少有二年生。

虽然它没有葵花那般硕大壮观,花蕊部分直径不到一厘米,茎叶高度大概只有四五十厘米;可它与向日葵一样,一直积极向上地迎着太阳生长,不卑不亢。别看它瘦弱的身躯在风中摇摆,可即便是八九级的暴风雨也不能将它摧折。它虽不高大却很坚强,支撑和呵护着它头顶的小花,不会轻易的零落。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它们不仅坚强,而且团结,又有无尽的爱昭示其中。周围白色的花须围成一圈,把菊花一样黄色的花蕊细心地呵护。一根根细小的花须,像一根根温柔的手指,将黄蕊托起,仿佛托起一个太阳。而白色的花须又像是太阳四射的光芒,既照亮了自己,又温暖了他者。它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相互关爱,相互支撑,幸福地生长在蓝天白云下。

我不仅喜欢它坚强互助的品德,更喜欢它随遇而安的性格。一年蓬的花语就是随意而安,不管在哪里扎根,都能一年又一年地生长。事实亦如此,你几乎可在任何一处有生命的角落看到它。冬天枯萎后的那段时间,你也许看不见它的身影,可事实上它并没有离开,只是暂时隐藏在土壤里,继续蓄积力量,准备重新出发。

当来年的春雨洒下,经过春阳的抚慰和春风的吹拂,又能见到它破土而出。只见这里一丛,那里一簇,虽然难以见到大面积开花的场面,却也蓬勃地生长着。一年蓬,尽管只有简单的三个字,却包含着它的一些特点。它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能够年年蓬勃生长,完全对得起它的名字。

人也应该像一年蓬那样,拥有“随意而安”的品性。服从安排,无论在哪个地方,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把工作做好。既要积极向上,为创造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也要随意而安,不去太刻意追求名利。人生要有目标,但不能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择手段,当梦想不能照进现实时,要懂得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暂时失去的也许还能得到,就像枯萎的一年蓬,来年可以再次怒放。

与茅草和蓼草相比,一年蓬似乎适应力更强,只要有土壤、水分、阳光,就能默默地生长。甚至可以说,哪里需要,它就出现在哪里。因为它的出现,绿地多了,裸露的土壤少了,城乡的环境更洁美了。一年又一年,又逢一年蓬,又是一年蓬勃的生长。可我多么希望,也能在他乡与蓼草相逢,重温儿时熟悉的场景,找回儿时欢乐的岁月。

与古树相遇

前段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驼岭巷有一棵全国排名前十的古槐树。今日终于得见,真是喜不自胜,相见恨晚。

驼岭巷具体位置在哪?不得而知。我把导航设置为骑行路线,点开后发现,原来就在淮海路以东、扬大附中对面。我将电动车停在巷口,步行向东,唯恐惊扰古巷的宁静,更怕惊扰那棵梦里的古槐。

天气晴暖,艳阳高照,天蓝得清亮,难见一片白云。当视线从天空落到街巷,我猛然发现一块碑石上写着“西方寺”。可我往门头上定睛一看,更我让惊喜的是,居然是扬州八怪纪念馆。上次来八怪纪念馆,是很多年前的事,而且是从汶河北路进入,导致今日没搞清方向。看着装饰一新的纪念馆,我问工作人员:“纪念馆是迁了新址,还是重新装修过?”回答说,乃重新装修,怪不得我一点印象也没有。

进入馆內,我即刻被院子里两棵挺拔的银杏树所吸引。金黄的银杏叶如一把把微型扇子,在蓝天的映衬下,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金黄橙亮。但我很快又被纪念馆北侧一棵更加枝繁叶茂的古银杏树所吸引,树周围聚集了不少游客。前几天还想着去江都的“黄金大道”赏银杏叶,不曾想八怪纪念馆里的银杏叶更有韵味,如同一幅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画。

我围着古树转了两三圈,边仰望欣赏,边拍照留念。时不时看看脚下的青砖,再看看苍老的主干,总觉得这课古树也不年轻。果然,只见牌子上写着树龄740年,标注日期为2016年,再加7年,岂不是747岁?多么古老的银杏树啊!古树周围的建筑,要么白墙黛瓦,要么青砖灰瓦,让古树更显出几分古色。我久久地凝视着古银杏树,彷如与古人对话,希望他能把七百多年的见闻,慢慢讲给我听。

扬州八怪是扬州的一张经典文化名片,他们不仅有深厚的文学造诣,书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更加深远。也许正是基于此,纪念馆内且设有“李亚如书画陈列厅”,展厅门柱上的对联为:“溪水有情终归江海,苍山无欲得接露天。”像是告诫世人,要懂得感恩,要有宽广的胸怀,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无欲无求。

银杏叶再好看,我也要继续向前,因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要与那棵古槐相遇,就是不知其身藏何处。出门向左不过几十步,我看见一人力三轮车上坐着三个人,正停在一棵古树下—正是我要找的古槐。准确地说,他们没在树下,因为树被院墙围起来了,可能是起到保护作用。只听见车夫对游客说:“这棵古槐扬州第一,全国第三,看似不起眼,其实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还是成语故事‘南柯一梦’所说的那棵古槐。”因为故事发生于唐朝,所以才取名“唐槐”吧。我一看介绍,原来这课古槐已经1072岁了,真是位千年的老者、智者,不禁让我敬仰。

正如车夫所言,这棵古树确实一点不起眼,因为他既没有挺拔的身姿,高不过五六米;也没有粗壮的树干,两个人即可围抱。而且主干有个大大的空洞,树身灰褐色,虬结隆起,凹凸不平,不是想象的那样伟岸。何况被院墙和栅栏围着,如果脚步匆匆,很容易擦肩而过。所以想要发现身边的美,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一定要放慢脚步,不然会错过很多。甚至一些美好明明就在你身边,就在你脚下,都可能视而不见。就像我,在扬州二十多年,竟不知古巷里有一棵千年唐槐,而且与典故“南柯一梦”有关。

相遇需要缘分,相遇也是一种美好。我很幸运,在这深秋初冬的落叶季节,我与两棵古树相遇。也很庆幸,两棵古树的叶子落下的并不多,尤其是古银杏,要不然我怎能欣赏到那满树的金黄。而古槐不仅有叶,且结了很多果实,所以车夫说,此树也叫“多子多福树”。 车夫的知识都如此渊博,足见古城扬州文化底蕴深厚,着实令人向往。

相见是种美好,相遇是种缘,相逢是首歌。只有多多走出去,才能有更多、更好的遇见。要不然怎么会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遇见的美好,要比书中遇见的美好,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灵性鲜活。毕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任何优美华丽的文字都无法描绘透彻。我遇见的花草树亦是如此,可能我的描述还不到万分之一。既然这样,何不自己走进自然,与那些美丽而又有灵性的花草树面对面,必定会有太多不一样的美好感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