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时期,无论生活多么贫苦,总有找不完的乐趣。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可也暗藏着一些伤悲,那是少年之伤,也是少年之殇。现在回想起来,快乐依然占绝大部分,可正是那不多的少年之殇,才让我刻苦铭心,永生难忘。
一
我有个表姐,其实与我同岁,只大我二十多天,我倒希望她是我的表妹,这样有些事情就容易顺理成章。比如,因为是同龄人,从小一起长大,很容易让人想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等一些词语。这些词语放在我们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尤其是当我们各自长成少年、少女的时候。一个纤纤少年,一个婷婷少女,看起来是那么般配,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都容易吸引人的眼球,也就容易被人评头论足。
堂兄是最喜欢拿我们开玩笑的人。他大我四岁,当我还是少年的时候,他几乎成人。每当看到表姐来我家,他就笑着对我说:“你老婆来了啊?!”我原本就害羞,被他这么一说,就更加觉得不好意,也就更加不敢正视表姐。不过,心里早已乐开了花,心想:如果真能成为老婆,该是多么美妙的事啊!因为表姐不仅身材苗条,而且长相清秀甜美,不只在相对封闭的乡村,就是在城市里,也算得上美人,说她是村花也一点不为过。何况她不仅人美,人也好,心地善良,礼貌谦逊,热情好客,你说有谁会不喜欢她呢?
不仅我喜欢,妈妈也喜欢,于是总请她来我家做客。尤其是刚放暑假、双抢还没开始之前的那段时间,她总会来我家玩,一住就是半个月左右。一般都是姨父送她来,交通工具是火车。虽然我们相距不过十公里,可家乡的铁路运输很发达,不仅很多乡镇有火车站,有的村庄都有火车站。她乘车的火车站就叫“游村”,与我所在的“临江站”只有一站的距离。那时候汽车很少,火车倒成了我们最主要的出行工具。两条铁轨仿佛两条纽带,把我们或紧或松地联系在一起。
盛夏季节,草木茂盛,她经常跟着我去放牛。我们走过村路,走过田埂,走过山坡,走在火辣辣的烈日下。有时候我们也会坐在树下休息、聊天,牛只要在视线范围内就好,不用太操心。只是腼腆害羞、不善言辞的我,从来不知道说什么好,也不敢老是盯着表姐看。她倒显得比我大方、淡定一些,主要是她说得多,我基本上只是一个听众,偶尔插上一两句话而已。因为不敢正视,每次都是趁她说话的时候,偷偷地瞄上一眼,然后迅速把眼光移开,生怕被她发现“偷看”一事。虽然只是匆匆地一瞥,虽然只能看到她的侧脸,仍然让我心动不已。因为即便只看到侧脸,也掩饰不住她的美丽,她的魅力;因为即便只是那一秒的偷看,完全没有看够,也掩饰不住我内心短暂的满足。
她长着一双美丽含情的大眼睛,又黑又亮的眼珠像两颗夜明珠,透出温暖、纯洁、热情的眼神。一头乌黑的秀发飘在双肩,配上她娇瘦的瓜子脸,简直好看极了。情窦初开的少年,总想多看几眼,却常常被自己的羞怯所压制。表姐却要比我大方一些,每次看到我都很热情,主动与我交流。我记得,每次到她家做客的时候,她都会削个苹果递到我手里。每次接苹果的时候,我是既激动又害羞,有时只好低着头把苹果接过来。我的那一声“谢谢”更是轻到连自己都听不见,仿佛刚在喉咙里完成发声动作,还没来得急送出口,就又被我胆怯地咽了回去。为此,妈妈常常批评我,说我胆子太小,半天放不出个“闷屁”。可妈妈偏偏是个热情好客之人,每次见到表姐,都让我喊她姐姐,可我每次都不想喊。其实主要不是因为害羞不想喊,而是因为我不想她以表姐的身份出现,更希望她是表妹或其他更亲密的身份。我怕长时间喊下来,会固化我们俩之间的关系,让其他的关系变得不可能,比如堂兄口里说的“老婆”。
后来我们读高中,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偶尔也写过一两封信,就渐渐被繁忙的学业阻扰,写信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平时一年到头难得见一次面,要想见面一般只有一年一度的春节。我很珍惜这样的见面机会,因为大概可以见两次,我去她家一次,她来我家一次。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男女之事更加敏感,也就更加不敢过多地交流,也更加不敢单独说话,只有很多人聚在一起时才聊些家常。再加上读高中以后,我的成绩再没有小学和初中那么好(之前可是学校的尖子生),导致害羞的品性没有改,却又多了几分自卑。没有自信的我,见到喜欢的女孩,也就更加没有勇气说什么。依然只能偷偷地看一眼,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无关痛痒的话。所以她不知道我的心思,我也不知道她的心思。一些美好的事物就此擦肩而过,最终被我的腼腆和胆小所扼杀。
由于妈妈很喜欢表姐,自己又没有女儿,常常把表姐当女儿看。她知道女儿是贴心的小棉袄,所以希望经常能看见她,不希望她嫁得太远,于是主动给表姐介绍对象,对方就是我们村上的人。可是表姐见过后,一点也不喜欢,然而迫于姨父的威严,又受制于自己的孝心,最后只得勉强同意。其实,她为了逃避婚约,曾一度躲到厦门两年,可硬是被姨父拽了回来。结婚前,她曾经问过我,问我那个男人怎么样,我只是悠悠地说,他比我大几岁,没打过什么交道,不甚了解。我不知道的是,她其实是在暗示我,如果当时我告诉她那个男人很差劲,甚至向她明确地表白或挽留她,她就会克服一切困难留在我身边,而不会含泪嫁给他人。只是,当我知道的时候,已是多年以后的事,她早已为人母,我也已为人父。如果说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深渊,那我就是那个直接把她推入深渊的人。我恨自己的腼腆与懦弱,恨自己没有勇气向她大胆地表白,没能让她过上充满爱的幸福生活。
缘分天注定,我们虽是有缘人,却一次次有缘无分。
后来我还知道,姨父曾经主动跟妈妈说过,说要把表姐嫁给我。从后来知道表姐也喜欢我来看,表姐当时肯定是应允的,只是我不知道而已。至于最后事情出现转折的原因,没想到反而是我亲爱的妈妈不同意。妈妈当然也是为我们考虑,因为我们毕竟是第二代近亲,将来生儿育女会有很大的风险。虽然生育畸胎或智障儿的概率并非百分之百,可邻居已经发生的可怕先例(生的儿子一共长了24根手指脚趾)还是让妈妈的态度很坚决。虽然她也很喜欢表姐,甚至也很希望表姐能够陪在她的身边,可理智告诉她,她不能同意这门亲事。也正因为如此,她才想起把她介绍给村里其他人,让表姐以另一种身份陪在她的不远处。
本想着表姐嫁过来以后,能够经常看到她,彼此可以互相关心,可表姐后来常年在外打工,也只有春节时才能回家,并未能实现妈妈当初的设想。可怜的妈妈最后走的时候,也只有她的两个儿子在身边,她喜欢的表姐(当作女儿看的表姐)在她生病的三年里甚至都没能去医院看过她一眼。不知道,这是母亲的悲哀,还是我的悲哀?如果表姐真的嫁过来了,也许事情并不会这么糟,但也许会有更糟糕的事情发生,谁知道呢?
我不能恨命运的不公,因为明明有一个自己喜欢也喜欢我的姑娘就站在我的身边,我没能好好把握;我也不能怨表姐,尽管我后来问过她,既然你也有那个意思,当初为什么不明确告诉我呢?可表姐说,在那个年代,你一个男孩子都没有主动说,我一个女孩子怎么好意思开口呢?说得也对,她再大方、勇敢,在那个自由恋爱很少见的年代,确实不容易说出口啊!要怪只能怪自己腼腆、懦弱、自卑,没有自信也没有勇气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当然,或许我也会有孝心的考虑(尽管当时我不知道此事,可知道后我也难保不会听从妈妈的安排),以及像妈妈那样还有其他方面的担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我们的羞怯和矜持,造成了两个少年最重要的情殇。如果说表姐的生活里缺少爱缺少温暖,我就是罪魁祸首的那个人,我将一辈子活在自责里。
面对她结婚,我无能为力。当时我还在读书,听闻她结婚的消息后,我的心里一阵酸楚,于是我除了给她写一封迟到的信表达我的情义和心情外,我什么也做不了。毕竟一切都太晚了,我能怨她那么早就嫁人吗?我能怨她为什么不等我毕业就结婚吗?不能,因为她曾经给过我暗示,只是我傻乎乎地没有接收到而已。正如她所说,一边是父亲逼得紧,一边是没有得到我明确的表态,因为她不知道我的心思啊,她不敢等啊!那时乡村姑娘结婚都比较早,怕年龄大了难嫁人。可是表姐,你这样一个聪明、漂亮、温柔、能干、善良、友爱的人,还怕嫁不出去吗?即便真的难嫁,不是还有我在等你吗?遗憾的是,正如我不知道你的情义一样,你也不知道我的心思,注定我们两个人只能是两条平行的铁轨,看似把我们两个人联系起来了,却永远无法交织在一起,只能并肩走向未知的远方,陪伴在彼此的左右,若即若离,好不伤感。
这是最痛心的少年之殇,甚至比某些生死之殇更伤感。在那段快乐的少儿生活中,我也确实见识过生死之殇,虽然时隔几十年,依然历历在目,仿若昨天。
二
对于从小长在江南水乡的我,水实在是好东西,生活中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尤其是夏天。春雨贵如油,无论是经冬的小麦和油菜,还是等待栽种的禾苗,都离不开水的浇灌。一眼望不到边的水田,如同一面面镜子,我喜欢在田里嬉闹,捉鲫鱼或泥鳅等。夏天气温高,水分容易蒸发,水稻和其它庄稼更需要水。需要水的还有我们这些放暑假的孩子,水不仅可以用来解渴,还可以用来游泳。池塘,小溪,水库,都是我们洗澡游泳的好地方。因为水库面积大,水不仅干净,而且很清凉,是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我们在水库边的山坡上放牛,渴了就喝水库边的泉水,甚至直接喝水库里的水,热了就跳进水库里洗澡。山坡上不仅有耕牛吃的草,也有多种野果子,以及永远吃不厌的花生。此时花生日渐成熟,从土里露出白白胖胖的身子,很是诱人。我们顺手从地里扯几把花生,连茎带土,快速向水库跑去,然后敏捷地跳进水里。把花生在水里抖洗几下,就迫不及待地一颗颗揪下来送进嘴里。那种没成熟的花生,果壳娇嫩,果仁还没有成型,我们就连着果壳一起吃下去,一种甜香娇嫩的感觉传遍全身。吃饱了继续在水里嬉戏,打水仗,潜入水底偷袭人,比赛谁游得更快或者憋气更久,好不开心。偶尔会忘了放牛一事,待反应过来,牛早已不知何处觅草,有时要好久才能找到。直到日薄西山,橙黄的夕阳照在金灿灿的水面上,我们才踩着自己的影子回家。
由于从小在水边长大,有的女孩也会游泳。当然也有不会游泳的,例如那个邻家女孩。不知道她的大名,只知道大家喊她“圆包”。她比我只大两三岁,看起来却要成熟许多。
那一年,我大概只有8岁。那一天,我们照常在水库边放牛。有个女孩在水库边洗手,不小心滑入水库,只见她在水里不停地扑棱。站在岸边的圆包姐姐见状,赶紧将手中的竹耙伸过去,想用竹耙把她拉上岸。可是圆包姐姐不但没把女伴拉上来,自己反被拉进了水里。事后我们才知道,事先落水的女孩,多少还懂点水性,最后她自己游上了岸,而圆包姐姐却沉入了水底。我们一群小孩虽然会游泳,却因为年龄太小,根本救不了人,当我们一路惊慌地哭喊着跑回村庄,喊人来救命的时候,早已不见姐姐的身影,水面恢复了可怕的宁静。因为水深有两三米,搜救工作一度陷入困境,最后还是瘦高的文根爷爷(辈分高,比我爸爸大不了几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离落水处有一段距离的深水底把她捞了上来。据说当时她可能因为窒息难受,盲目地乱划一通,不仅离岸边越来越远,而且可能是向水底泥巴地扒拉而去的。
即便救援时间比较久,生还的可能性不大,乡亲们还是没有放弃希望,依然做着最后的努力。只见有人牵来一头牛,把姐姐的腹部压在牛背上,然后赶着牛往前走,想通过牛走路的颠簸,把姐姐肚子里的水挤压出来。可这种简单的急救方法并没有凑效,姐姐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那种土方法没有凑效,可也显出了村民的智慧。只是他们不知道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急救方法更有效,如果当时他们采取了这两种方法,也许姐姐还有一点生还的机会。可是事情没有如果,一切都已经远去,唯有水殇造成的心灵震撼永远挥之不去。
没有成年就过早地离世,在乡村被称为“短命鬼”,不像在城市还有一个相对文雅的称呼,叫“夭折”。圆包姐姐的夭折不是她的错,她是做好人好事,换到现在的年代,她应该被追认为见义勇为的英雄。可她什么也没有得到,大家只知道她是个短命鬼,众人只想远离她。即便偶尔从她家门前走过,也是快速地通过,唯恐沾染了晦气。时间久了,渐渐地就把她那个人淡忘了,包括她舍己救人的壮举。她家就住在我家隔壁,虽然我也心有余悸,可我并不避讳她,尽管心里也有一丁点害怕。我是个无神论者,从小就不相信鬼魂之说。可我却影响不了大家对姐姐的议论,她是水殇的受害者,也是父母眼里可怜的孩子。可在我心里,对她充满敬意。她年纪轻轻就知道舍己救人,她是个好人,永远值得我学习。也许日常生活中我们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可即便只记得这样一次壮举,就足以让我钦佩她一辈子,怀念她一辈子。
令人痛心的是,少年之殇不仅发生在我的少年时期,却也发生在四年前的一个少年身上。他是我堂弟的小儿子,时年他只有十岁。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且着实让人痛彻心扉。
那天堂侄的父母带着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回到那个温暖的家,可后来路上发生的事情,彻底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也把那个十岁的孩子送上了不归路。路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遇见了一个好朋友,好朋友热情地留他们吃了饭再回去。调皮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很快就吃饱了,说要出去玩一会儿。大人叮嘱了几句,觉得这么大孩子在附近玩一会也不会有什么事,没想到却发生了悔恨终身的大事。当大家吃过饭,准备回家时,发现孩子还没有回来,在村上找了一圈也不见踪影。最后居然在池塘里找到了他的尸体,都不知道落水有多长时间了。后来听说是小孩子在池塘边逗鸭鹅玩,不慎掉入水里淹死的。刚才还活蹦乱跳的儿子,已经含辛茹苦地养到十岁,现在突然就没有了,谁家的父母能承受得住这样残酷的打击呢?不仅父母悲痛欲绝,他的爷爷奶奶,也就是我的叔叔婶婶也哭得死去活来。一家人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好久才走出那片黑暗的沼泽地。让你不禁感叹,生命有时候很坚强,有时候也很脆弱,才会一次次上演生命之殇。
这是少年之殇,也是水之殇,更是生命之殇。往事不堪回首,我们依然要勇敢前行,将不快乐的事情忘却,快乐的事情则要常常忆起。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不仅要经受苦难的考验,更要追求美好的幸福。有些事也许无可挽回,我们只能选择性地忘记,或者选择性地咀嚼回味。
三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少儿时期的主题是快乐的,可也有伤悲,也有遗憾,也有失落等多种情绪。不仅我经历过情殇,很多人都经历过情殇,远的不说,我的弟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弟弟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可他不仅人长得帅,口才也好,对人真诚,乐于助人,深得女孩子喜欢。初中毕业时,就有不少女孩子围在他身边,而且个个长得漂亮。漂亮当然是相对而言,至少在超过千人的我们村庄,算得上其中最漂亮的几个,甚至还有外村的女孩。而且家庭条件多数都比我家好,其中就有一个同一村组的女孩,与弟弟谈了两三年,最终不得不迫于压力分手。分手的原因估计大家也猜到了,女孩的家人嫌我们家穷,执意要给女孩介绍一个有权或有钱的人家。后来果然如她家人所愿,女孩嫁给了我们镇的副镇长。遗憾的是,听说女孩结婚后并不幸福,毕竟女孩并不喜欢他。何况那人副镇长也没当多久,个子又不高,又没有我弟弟帅,也许这些都是原因吧,具体我就不得而知。
我想说的是,爱情是美好的,可现实是残酷的。不仅是现在,就是二十年前的乡村,女孩找对象也很看重男孩的家庭条件。似乎眼下家庭条件好的男孩,嫁给他就一定能幸福,可事实并非如此。俗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即便当时家庭条件好,不代表以后一定比别人好。其实两个人的感情更重要,同时还要看男孩子是否有上进心,是否有爱心和责任心,如果还是个潜力股,那是更好不过了。可是,大多数人都目光短浅,或者说没有耐心等待,总希望一步就迈入小康,或者直接跑进富翁的行列。导致家庭条件暂时差的男孩,总会在寻爱的路上处处碰壁,一段段美好姻缘也就被残忍地拆散。如今有的家庭表面看起来很幸福,吃穿不愁,住着别墅,开着豪车,可他们的内心真的感到幸福吗?他们的精神世界真的愉悦吗?其实,在保证温饱问题的前提下,精神比物质更重要,不然貌合神离的婚姻也是一种情殇。只是彼此没发现而已,或者说不想承认罢了。
对于我,少年时期的失落,莫过于中考没有考上师范学校。可以说,我人生几场重要的考试,基本上都是以失败告终,怎能不失落呢?初中的时候,我是班上成绩第二好的学生,成绩第一好的是学习委员,而我是班长。我和学习委员一起去参加中专考试,他考上了,我却名落孙山。更令人悲伤的是,与我同考的还有我的堂弟,他也考上了,你说我能不失落吗?能不感到自卑吗?因为你要知道,那时候考中专包分配工作,可以把户口从农村转到城里,也就是说,考上中专就等于鲤鱼跳龙门,从此将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我没有把握住这次命运,甚至连好的高中也没能有机会就读,只读了一所很普通的高中。这也是少年之殇,学业之殇。小考和高考几乎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往事不堪回首,在此也就不再赘述,免得勾起更多的学业之殇。
除了以上所言的伤悲、遗憾和失落等各种少年之殇,也有惊恐或者心有余悸的事情。幸运的是,我都化险为夷了,不然我就不会健康安然地活着。
例如有次上体育课,我在操场上捡抛在地上的铅球,正当我要起身时,一颗铅球呼啸着从我的头顶飞过,着实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要知道,如果我早站起来一秒,也许铅球就会砸中我的头,怎能不让我心有余悸呢?按理说,有人在前面捡球的时候,其他同学不应该把球掷出去,可是那个懵懂的熊同学,不知何故突然就把球投了出去。更可怕的是,这个熊同学不仅个子高,而且力气大,如果被他砸中,后果可想而知。
另一次心有余悸的事情,也许没有生命之忧,但可能让人变成残疾。年少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那个后来考起师专的堂弟有次居然将狗屎耙子的铁齿砸向我的额头。直到现在,我的右前额到右眉骨的地方还留着一条长三四厘米的缺损疤痕。从外表看也许不容易察觉,但可以用手清晰地摸到。现在想想都后怕:如果再往下一两厘米,也许我的右眼将不保,我就可能成为“独眼龙”。两件事虽然过去很多年,具体细节也不甚很清楚,但它们对我造成的惊恐或伤害,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也是少年之伤,也是少年之殇,都深深地刻在我成长的记忆里。
总之,由于我的腼腆和胆小,也因为我的正直和善良,让我错过了很多美好,或者说错过了很多大胆的尝试。我总希望成为妈妈眼里的好孩子,成为众人心里的好孩子,于是我循规蹈矩,不敢做出格的事情,甚至连到别人地里偷一个红薯都不敢。我不仅认为偷东西可耻(在乡村,小孩子挖别人家几个红薯根本算不上偷),而且害怕被人发现或抓到后会无地自容,甚至遭到妈妈的责骂。所以在村人眼里,我是一个老实的孩子,也是一个胆小的孩子。可我不愿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因为老实几乎成了无用的代名词,因此我在遗憾之余,也有苦恼的一面。我很难把握分寸,我既想做一个好孩子,又想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多一些大胆的尝试,省得被人议论甚至讥笑,于是我总是陷入矛盾的心理中。
近年来,常常写一些有关怀旧或者寄托乡愁的文章,绝大多数表现的都是快乐的一面,今天难得捡拾起一些少年之殇,为的是更加真实地再现那段快乐而又稍有遗憾、失落、伤悲、困惑、惊悚的少儿生活。无论当时的物质条件多么匮乏,我们的精神生活却是无比充实,我们的内心世界也是无比欢快。如果说时光负了我这些追梦少年,可我这个少年当年却没有辜负时光,我把快乐的脚印留在每一条乡村小路,留在熟悉的田野、山坡、沟渠和村前屋后的每一个角落。如今我也一直在积极地努力着,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并正在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少年之殇不便常常提起,偶尔回忆一下只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怀念。对于我,也许本性难移,让我依然难以勇敢地去尝试一些稍微出格的生活。可依然年少的你,却可以大胆地去尝试一些大人眼里所不允许的事情,只要不太过分就好,更不能触犯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如此,等你长大以后,就不会像我这样有那些个少年之殇,你的生活也会比我更精彩,将来你的人生也会更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