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晓秋的头像

张晓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6
分享

听取蛙声一片

无论今古,总有诗人或是画家乐于将仲夏夜的乡村美景浓缩聚成一首情韵悠长的诗或是一幅优雅舒淡的画。然而若是失了青蛙的叫声,那诗就失了一半的情致,那画就算不得绘声绘色画。声情并茂,诗才是上上之作;画若有了画外之音,即便不懂画的乡野村夫看着喜欢、乐于指点。

“听取蛙声一片”,这是辛稼轩在《西江月》中说的原话。多好的句子。多活泼的青蛙。

月明星稀的夜晚,鸟在树上浅睡着,鸟儿的梦浅得一点摇曳的月光从浓翠的树阴中滴落下来,那几乎透明的梦瞬间就破了。清凉的晚风袭卷着淡淡的稻香,触手可及,飘忽间,又倏地飘飞到如水的月光中去了。这时,耳朵边的风弦开始一声声地拨弄起来。开始是三两声蝉叫,紧接着便是漫山遍野、欢天喜地的青蛙叫。这边唱,那边和,那边唱,这边和,犹如大海的潮汐,此起彼伏、铺天盖地。

星光灿烂的盛夏的夜晚,注定是不会宁静的。月光在溪水间流泄,露珠从碧绿的荷叶上滴落进平滑如镜的荷塘。呱呱呱,呱呱呱,清脆洪亮,欢快活泼。蛙声从微风拂动的湖面上袭卷而来,仿佛无数的音符在微微起伏的水波上跳跃,被跳跃的水波抛向空中,被流动的月光渡上了一层亮闪闪的银光,是银色的水波,也是银子般的清脆歌声。

如今已经难得听见蛙叫声了。然而既然有人家的地方必然有池塘,有池塘的地方必然有蛙声,所以想要重温《西江月》中的“听取蛙声一片”,必然也必需到人烟飘渺的乡村中去。

在池塘里,在河流中,在水沟旁,在稻花盛开的田野间,蛙声犹如高山间的流水,高亢热烈、从容不迫。高亢,说明昂扬向上;热烈,说明无欲无求,坦荡荡的胸怀没有丝毫的阴鸷和戚戚哀哀。仲夏的夜晚,除了蛙声,谁还能唱出那一片盛开的快乐,那一种虔诚到泥土中的丰收的希望?蛙声唤回了这个时代蜕去喧哗、浮华浓艳妆容后的最初的质朴。那种仅用清风、明月装扮的不加修饰的童真,让人怎么忍心让一颗漂泊于红尘俗世中的心沉沉睡去!且让它落满清脆的、欢快的、明明白白的蛙声吧!今夜注定无眠,今夜且为这满天星斗般热闹的蛙声一醉方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