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乐事莫过于他乡逢知己,异地遇故交。其实也未必非要知已故交,同是天涯漂泊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异地他乡,但凡遇到个老乡,因为同在一个城市呆过,同在一个镇上住过,同在某条河沟里逮过鱼摸过虾,于是没有理由的,也不需要理由,两个人立即就地亲热起来。
亲热首先来自那一口地地道道、如假包换的乡音。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忽然间遇见了,一个人漫不经心地讲了句家乡话。或者喃喃自语,或者随便一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听的人听见自己熟得透烂的家乡话,居然从另一个人的嘴里说出。好比饥饿的大汉忽然瞧见了一堆大白的馒头,其兴奋、高兴、激动可想而知。于是听的那个马上忍不住搭上一句:“说啥子哦,原来你也是**的人哦!”
“哦,原来你也是**的人哦!”说的那个立即也兴奋起来。
“你是**哪里的?”
“你是**哪里的?”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立即就天南地北地拉起话匣子,陌生的路人顷刻比兄弟姊妹还要情深意厚。
既然是乡音,就得越土越好。原汁原味、土得掉渣更受欢迎。你就奇怪,以前在家乡的时候,乡里乡亲的,亲朋好友都在说,朋友三四都在讲,你也整天不停嘴地讲来讲去,怎么就没觉着这乡话、这土话这样亲切,这样动听?如今,这些话,从另一个人的嘴里讲出来,这个人与你素不相识,萍水相逢,但这话听来却这么动听,这么亲切。如此触动你的耳朵,牵动你的心思,你的心立即就灌得满满的,你的耳朵听也听不够。呵,你甚至把这个人从头到脚、从脚到头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端详一番。想必对面的那位也如此这般亲热地看着你。在他的眼里,你就是朋友,你就是亲人,你就是活蹦乱跳的可以触摸、可以倾诉、可以交谈的活生生的故里。还有什么比家乡更亲切的?还有什么比家乡的人更值得亲近、信赖的呢?
彼此的眼睛是热烈的,彼此的脸蛋是柔和的,讲同样的话,用同样的语调,一口乡音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话不在多,也不需要别的什么解释,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心领神会、通情达意,两只向他乡讨生活的手都恨不得握在一块了。
总之,能讲一口纯正的乡音是一种真正的幸福。乡音是一种标志性的符号,一种牵绊情感的奇妙链条,是打在在异地他乡漂泊流浪的游子们身上的一种无法磨灭的温馨的记忆。听音识故人。无论过去多少年,无论在他乡的生活得意也好,失意也罢,多年以后,我们或者老了,或者发达了,或者一蹶不振,然而无法改变的依然是一口纯正的乡音。
少小离家,乡音不改。故乡无论回得去回不去,一口纯正的乡音总是魂牵梦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