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清的头像

周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5
分享

脊 梁

脊梁

五千年的风雨沧桑,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钢筋铁骨,千百代的薪火相传,淬炼出中国人的不屈精神。

这精神,是黄河奔涌的不屈,是泰山挺立的坚韧;这脊梁,是长城蜿蜒的傲骨,是长江东去的浩荡。它不张扬,却撑起了一个民族的尊严;它不喧嚣,却托举起文明的星空。中国人的精神,是血脉里的火种;中国人的脊梁,是天地间的丰碑。

中国人的精神。深植于农耕文明的厚土,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洪水,祖先们在刀耕火种中教会后代何为“自强不息”。孔子周游列国,虽困厄于陈蔡,仍弦歌不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化作儒家“仁者爱人”的千年训诫;老子骑青牛出函谷,留下“上善若水”的智慧,让柔韧与刚强在血脉中交融。

这片土地上的人,信“天道酬勤”,敬“厚德载物”。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虎门销烟时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无不是精神之火的迸发。他们像庄稼一样扎根泥土,像星辰一样守望长夜——中国人的精神,从不是高悬的口号,而是低头耕耘时的汗滴,是危难时刻挺直的腰板。

脊梁的硬度。总在风雨中检验。曾经的沉沦,中国人的脊梁却从未弯曲。今日中国,精神与脊梁化作更磅礴的力量。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待遇,归来筑起航天长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蹲守田间半世纪,让禾下乘凉梦照进现实;黄大年放弃英国别墅,用生命叩响地球深部探测的钟声。他们沉默如大地,却挺立成山脉。

汶川地震中,十五名空降兵写下遗书从五千米高空盲跳;抗疫时,钟南山以八旬高龄逆行武汉,说“医生就是战士”;重庆山火中,摩托车队驮着物资冲上火线,用肉身筑起防火长城……这些身影,何尝不是大禹、林则徐、邓世昌的当代化身?中国人的精神,永远在平凡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抉择中闪光。

薪火不灭,脊梁永存

从大漠孤烟到江南细雨,从雪域高原到东海渔歌,中国人的精神如稻穗般饱满低垂,中国人的脊梁如青松般昂首云霄。这精神,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诚;这脊梁,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血性。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精神之火永不熄灭。当我们凝视五星红旗在珠峰之巅飘扬,聆听“嫦娥”登陆月背的传音,目睹“复兴号”穿越山河的轨迹,便知:中国人的精神,早已刻进基因;中国人的脊梁,永远顶天立地。

此脊梁不折,则中华永立;此精神长存,则星河可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