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金辉 歌原的头像

杨金辉 歌原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10/12
分享

《缱绻与决绝》《生万物》赏析

一部作品两种境界,在欣赏著名作家赵德发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并观看电视剧《生万物》之后,你会感觉小说艺术与影视作品是两个天地、两道风景。可以说原著与影视各有所长。土地在农民心中的情结、人与人之间的爱恨羁绊,以及村庄所蕴含的思想境界,只有在慢慢品读原著和仔细欣赏影视作品时,才能体会到别样而特殊的乡缘醇美。

小说通过对各个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以及环境氛围的营造,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思。优秀的文字需要读者参与思考和再造。而影视则似乎受到一定局限,它通过视觉画面、人物对白、情节冲突,将含蓄抽象的内容无形地压缩,观众的想象空间及多元解读自然减少。它擅长表现“发生了什么”和“如何发生”,为了使情节紧凑、节奏明快。编剧必须大刀阔斧地删减主要和次要人物、情节、社会背景细节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多维度描述等手段。如此这般,影视作品中“什么事”“怎么做”清晰了,而原著中那些看似铺垫的闲笔,恰恰是丰富人物形象构建厚重情感的基础。可以看出为了吸引更广泛的观众,改编强化了戏剧冲突,使情节更跌宕起伏、更具可视性。然而,这种取舍在提升观赏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简化了原著的思想深度与情感层次。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关系,常被压缩为直观的视觉冲突或情感对白。尽管影像语言能强化瞬间感染力,却难以复现文字中沉思的绵长悠远。因此,改编虽扩展了传播广度,却也在无形中削弱了文学的多义性与思想纵深。影视则恰恰受限于线性叙事,即使运用回闪和聚焦手法也难以展现多声交织的历史画卷。

小说的深度内涵是不可替代的艺术源头,这种落差恰恰印证了文学原著历史的厚重和精神探索上的独特优势。小说往往以多视角、自由且复杂的叙述,深入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它深刻植根于特定的历史阶段,这不仅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更是塑造人物命运、驱动情节的核心。认识到这种媒介鸿沟和改编的必然取舍,有助于我们平和地看待两者的优势,同时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原著与影视作品不同的艺术价值。

最近我不仅认真品读了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欣赏了长篇电视连续剧《生万物》,同时也品读了赵德发的《嫁给鬼子》等多部作品,我从其中更加真切地感悟有“根”,才称得上“地之子”;有“信”,才称得上“人”之子。“根”“信”兼备,才配得上“大地之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