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城市,它让人难以割舍;有一种怀念,它叫做曾经来过;有一种旋律,它扯着嗓子唱歌......”
西安,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陕西省省会,现为副省级特大城市。由于工作需要,近年来我多次来往西安,在这里见证了古都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
一
西安,别名长安,寓意“长治久安”。西安地势南高北低,相差悬殊,以平原、山地为主。西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又称“十三朝古都”。为什么这么多朝代选择在西安建都?我认为是有一定考量的。首先西安地势较高,在过去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择高而住,尽量减少洪水的冲击和影响;其次西安是个少雨的地带,不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更重要的原因是西安离海岸线很远,纵深安全。万一遇到外敌入侵,也有一定的迂回之地,“御敌于国门之外”。尤其是唐朝定都长安,给长安带来了辉煌,迎来了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在唐朝,长安从来都不只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它更是中国的象征。长安城也一度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在中世纪的欧亚大陆上大放光彩。
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在唐末(904年)因朱温迁都洛阳遭到严重破坏。明朝洪武二年,朱元璋为巩固西北边疆,将“长安”改为“西安”,寓意“西部安定”。如今人们怀念长安,怀念的是那个盛世里的长安。
进入西安城,映入眼帘的是古城墙。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全长13.74公里,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底宽大于顶宽,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城墙的东南西北都有城门可以上去,每一砖,每一瓦,都是古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漫步西安城墙,可以远眺壮美山川,近观古都风貌,仿佛让人回到那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年代。西安城墙是岁月的见证者,它不仅是一道防线,更是一段无法磨灭的历史记忆。
来西安,无论如何是不会错过兵马俑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西安标志性文化景区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地方!那一排排整齐的陶俑,仿佛能让人联想到当年大秦帝国的强大。
1974年,在西安临潼一带,由于干旱农民打井打出一块陶头,于是考古队进驻,兵马俑被挖出来,引起全国震动。陶俑按军阵排列,面目各异,身高体态完全遵照实战比例制造,数量从几百扩大到几千,被称为“地下军团”。这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个保存如此完整、如此庞大的“皇帝陪葬军”。秦始皇生前吞并六国,修万里长城,死后他还想统帅千军万马,继续他的皇帝梦,由此折射出中国封建皇帝的贪婪、固执。
秦始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道家弟子,统一中国后,他一边派人到处求仙问道,寻找长生不老妙药,一边动用七十多万人在郦山脚下动土修陵。然而,“万事皆空,生死不空”,秦始皇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竟卒于求仙问道的途中。
秦始皇陵,也叫秦陵地宫,是西安的一个旅游景点。据导游介绍,秦陵地宫中停放着秦始皇的尸体,“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人鱼膏为烛”,埋葬秦始皇的“地宫”在封土正下方,地表高高隆起,像一座黄土山丘。很多人问:“为什么主陵不直接挖开看看?”,考古界统一说法:现在的技术,保护不了这么大的地下系统,一挖可能就塌。所以结论只有一个——不挖,这样便于更好地保住地宫。
临潼在西安郊区,骊山脚下,这里皇家园林众多,华清宫最为出名。华清池是国内开发利用最早的温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温泉”,秦始皇、唐太宗、唐玄宗等帝王都在此留下了足迹,充满了历史韵味,它见证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绘的“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场景,更是流传千古。华清池见证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篇章,从此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它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至今,我仍记住导游的这样一段话,“如果没有当时的西安事变,那中华民族的历史很可能会被改写”。
“骊山晚照”是中国最美的晚霞。山上满山松柏,苍翠青葱,如一匹纯青的骊马,奔跑在三秦大地。每当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抛洒在骊山,天空被红晕染红,漫山披霞流丹,绮丽无比。“骊山晚照”并不是在骊山上看晚照,而是看整个骊山被晚照笼罩。夜晚,驻足临潼,举头望明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之感不禁由然而生。
西安钟楼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钟楼建筑,它屹立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古都西安的城市象征与文化地标。在晨光与夕阳的照耀下,钟楼的飞檐翘角显得古朴典雅;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钟楼更是璀璨夺目,点点灯火照亮夜空下的西安,让人恍若置身于梦中的大唐......
二
西安,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玄奘取经,也就是《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了。
在西安这座古老而现代交织的城市中,矗立着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标志性建筑——大雁塔。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斜长,它不仅见证了唐朝的辉煌,也默默诉说着那些流传千古的传说。
公元645年,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归来,带回大量佛经和佛像。唐太宗为表彰其功绩,问玄奘法师有何要求?玄奘法师提出建造一座佛塔,用以存放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佛像,唐太宗答应了他的要求。大雁塔由朝廷出资,玄奘法师亲自设计。据说,玄奘西行取经途中曾见到大雁为其引路,助他度过难关,故以此命为塔名,寓意吉祥与指引。玄奘在此译出了《大唐西域记》、《瑜伽师地论》等重要佛经,这些译作不仅丰富了中国佛教文化,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雁塔是西安乃至中国的文化地标,七层砖塔。在大雁塔的最高处,远眺四周,古城西安尽收眼底。现在的大雁塔是西安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与梦想。相传,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塔内会传出悠扬的钟声,这钟声能净化心灵,消灾解难。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范,塔身青砖砌筑,现存13层,轮廓呈流畅的弧形曲线,远远望去,飞檐翘角像两排展翅飞行的大雁,展现了唐代佛教建筑的艺术成就。小雁塔是义净高僧取经所建,与大雁塔并称唐代长安两大佛教地标,合称“雁塔晨钟”,属“关中八景”之一。在1300多年的风霜岁月中,小雁塔经历了无数次地震的考验,却总能屹立不倒,虽曾多次因地震裂开,但每次都奇迹般复合,这不能不说是神奇。据说,四川汶川地震前夕,小雁塔曾遭受雷劈震裂,里面的书画、珍宝依稀可见,这可急坏了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他们考虑如何修复,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一场汶川大地震将小雁塔自行愈合。
西安市有一座较大的寺庙叫法门寺,它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舍利,作为佛教圣物,与舍利子是不同的。虽然两者在佛教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首先,从词义上理解,舍利子是舍利的后代,先有舍利,然后才有舍利子;其次,从内容上理解,舍利泛指释加牟尼圆寂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和牙齿等物,独一无二,而舍利子是得道高僧在圆寂后火化时所形成的晶体,它象征着得道高僧的修行成果,只有真正的高僧大德才能留下这样的宝贵遗产;再次,就全国而言,存放供奉舍利子的寺庙较多,而供奉舍利的寺庙全国寥寥无几,法门寺则首当其中。
在西安还有一座皇家寺庙叫感业寺。熟知大唐历史或者看过《武则天》电视剧的人,大都知道武则天与感业寺有关。然而很少人知道感业寺在哪里。为寻找感业寺,一个冬天的早晨,我起来很早,想打的直奔感业寺,结果却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我拦了十几辆的车,没想到这些土生土长的西安的哥们竟然不知道感业寺在哪里?我只好问路边的交警和城管,谁知接连问了十几个,他们一个个摇首说不知。好在这次我已经下定了决心,不行就乘公交转车去感业寺。在去张家堡的的车上,我问的哥:“感业寺在哪里?”他回答说:“不知道”,接着他又问我:“你去张家堡做什么?”,我告诉他:“在那乘公交,转车去感业寺”,他说:“你把乘哪路车,转哪路车告诉我”,我告诉他行程线路,他边开车边想,好久,他自言自语:“是不是哪个小庙?”,我突然来了兴趣:“哪个庙,是感业寺吗?”他说“也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我问:“有多远?”他说:“远着呢” 。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小路颠簸,终于在未央区后所寨村一座小庙门前停下来,司机说:“到了”。我将信将疑地下了车,抬头一看,“大唐感业禅寺”几个字映入眼帘。
这是一座不大的寺庙,游客、香客和僧尼很少,寺庙里的人这样告诉我:感业寺香火旺盛时规模宏大,面积达300多亩,文革中被破坏了,现在的感业寺只是一小部分,面积15亩,大部分都被感业小学占用了,感业寺现存有石栏和武则天汲水井一口。虽然现存的感业寺只是过去的很小一部分,但它毕竟见证了一代女皇从落魄、柔弱走向刚强的一段人生历史,是研究武则天最密不可分的文物遗址之一。
削发感业寺,可以说是武则天的低谷时期,在这里她虽过着青灯古佛的生活,然而她时刻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并由此逐渐走向权利的高峰。武则天是一个励精图治的人,正因为她的大胆继承和创新,才有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鲜为人知的是,武则天又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她在感业寺写下的《如意娘》情真意切,“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诗不仅让唐高宗泪洒衣襟,就连大诗人李白看到后,也觉得自叹弗如。回来后,我问一些经常去西安旅游的人:“你们去过感业寺没有?”,他们想了想,回答说:“西安所有的旅游景点我都去过了,唯独没去过感业寺!”。
三
西安,是中国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的街巷里,一半沉淀着过往云烟,一半演绎着现代繁华。
西安具有浓郁的西北风情,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岐山面、饺子宴,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陕西名吃。西安人热情好客,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沉淀让他们文化自信,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要吃上泡馍。在西安城内经营羊肉泡馍的餐馆很多,几乎每一条大街上都会有几家专门的羊肉泡馍馆。
然而,西安美食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回民街了。
2024年7月,我应邀到西安交通大学作“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专题交流。交流结束后,王萍教授对我说:“晚上不要吃桌餐了,我请你们到回民街吃饭”。
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是多条街道的统称,由北院门、北广济街、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数条街道组成 。西安本地人对这片区域统称“坊上”,外地游客则习惯称为“回民街”。回民街长约500米左右,南北走向,特点是青石铺路,绿树成荫,路两旁一色仿明清建筑,或餐饮、或器物,均由回民经营,具有浓郁清真特色。街区内众多街道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清真饮食城、民族购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区“相映成趣”。
我们就餐在“西安贾三灌汤包子馆”,这是一家百年连锁老店,不光店里人满为患,连店门口也摆满桌椅。里面各种各样的回民特色菜肴,让人胃口大开,回味无穷。
晚上的回民街有着与白天不同的精彩,整条街被浓厚的市井气息笼罩,道路两旁遍布挂着电灯、汽灯的各种摊铺,主要贩卖糕饼、干果、蜜饯、小吃。这些小摊后面则是许多经营当地风味小吃的饭馆,烤肉串、涮牛肚的烟火在不甚明亮的灯光下弥漫整条街,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是边逛、边吃,看到小摊上中意的东西就和摊主还还价,一切都充满真实热闹的生活热情。
临潼石榴是西安的特产,它有着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石榴品种,在京城长安附近御花园的“上林苑”和骊山的温泉宫(今华清池)内引种,这就是最早的临潼石榴。
临潼石榴素以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软鲜美,籽肥渣少,品质优良等特点而著称,被列为果中珍品,历来是封建皇帝的贡品,享誉九州。临潼石榴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石榴多酚、花青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具有抗衰老、美容养颜、排毒、降血脂、血糖、胆固醇等多种功效。最为神奇的是临潼石榴竟有药物作用,用来泡酒可保护心脑血管、治疗肠炎等疑难杂症。
石榴花为西安市市花。每年五月,骊山上下,榴火灿烂,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观赏。绿叶丛中,一朵朵、一簇簇的石榴花如火如荼地“燃烧”,它们的颜值担当与朝气活力扑面而来,令人沉醉其中。一树树火红的石榴花在绿意中绽放,恰到好处地点缀出初夏的绚烂。在初夏的绿意中,石榴花绽放得如火如荼,空气中弥漫着它那独特的芬芳......自古至今,中国人对红色情有独钟,满树的石榴红花,宛如一幅繁荣昌盛的画卷,象征着美好的愿景。
长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西安市为“世界历史名城”。西安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交往中心以及国际旅游目的地。现在的西安,高校林立,人才济济,正跻身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正以新的姿态为和谐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如今的西安继续演绎着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长恨歌》实景演出,以骊山为背景,绚丽的灯光和精彩的表演,将那段爱情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看完了《长恨歌》演出,我在想,杨玉环,一个普通的女子,凭着自己的美貌和才情,流传千古到今,是谁给了她力量?是她自己?还是唐明皇或者白居易?应该说,自身是主流;其次是唐明皇,给了她如胶似漆、可歌可泣的爱情;再次就是白居易,在他们互敬互爱的基础上让他们的爱情故事不断升华,这就是艺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