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曾福来的头像

曾福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06
分享

梦里水乡

周庄是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下属的一个镇,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它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东接上海,西连苏州,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先后三次去过周庄,每一次去,总感觉得周庄“品不尽、看不够、道不完……”

我第一次去周庄,颇为意外。此前,朋友多次邀请我到周庄去玩,我问他:“周庄有什么好玩的?”,他说:“江南水乡啊!”,我说:“江南水乡,不就是那些小桥、流水吗?我见得多了”,他说:“不一样,真的不一样!”。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苏州昆山市办完事后,突然想起离此处不远的周庄,便驱车去了那里。

周庄春秋时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北宋年间,当地善人周迪功将家宅和200多亩土地捐建全福寺,以求福佑乡邻,这一善举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深深感激,他们将这片捐赠之地叫作“周庄”。周庄始建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周庄是水乡泽国,地处太湖流域,四面环水,水网密布,四通八达。一条条波光粼粼的水流深入周庄的角角落落,鬼斧神工般地将周庄分割开来。几条较大的河流相互穿插,彼此沟通,形成“井”字形,形成了周庄的水世界。周庄傍水筑屋,因河成街,以河成镇,呈现一派古朴、明静的幽雅,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周庄美,美就美在水。来到周庄,就来到了水的世界。水是周庄的灵魂,带给周庄无穷无尽的活力。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周庄是一个被水环绕的世界,一切都有水的影子。在周庄,居民都住在河边,他们一出门,脚下出现的不是路,而是河面。

有水必有桥,水镇周庄是桥的世界。在周庄,如果说水是第一自然景观的话,那么周庄最为著名的人文景观就是桥了。十四座古石桥串联起800多户枕河人家,不论是年代跨度还是石桥造型都堪称一绝,其中以双桥、富安桥、贞丰桥最为著名。在周庄,每一座桥都有它的故事,每一座桥都有它的文化底蕴。

现在的周庄,仍然完整保存着明清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构建起水阁、桥梁、石板巷独具江南韵味的古建筑群落。走进周庄,江南水乡的气息扑面而来;走进周庄,如同走近一幅水墨画,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让人目不暇接,雕梁、画栋、石巷、老屋,见证着历史的沧桑。这里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眼都是诗画。

我去过水乡苏州,也去过乌镇。周庄和乌镇都是江南水乡的代表,藏着小桥流水、白墙黛瓦的诗意,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核心体验差异。周庄古镇小桥流水更原生态,乌镇文艺气息配套成熟;周庄以明清原构建筑为主,乌镇保留的大多是民国建筑;让乌镇以及其他水乡无法伦比的是建筑构造上,周庄的建筑巧夺天工,工匠们很注重细节处理,他们将风水讲究融入一砖一瓦,不仅考虑实用功能,尊重自然规律,更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镇内“井”字形水道系统更是将活水引入每家每户,既解决了生活用水,又形成“水为财”的风水意象。周庄家家临水,户户通舟,进进出出基本靠行船。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轿在门前进,船从家中过”,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因此,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我国建筑大师们把周庄称之为“国宝”和“绝版”。

周庄的文化底蕴很深。

小桥流水,穿越历史时空,向人们诉说着周庄的繁荣和沧桑。

周庄的发展和繁荣与元末明初巨富沈万三分不开。

沈万三原名沈富荣,祖籍浙江湖州,其父亲是个成功的商人,靠租田、渔业、卖粮积累了一批资产。元朝末期,战祸不断,狼烟四起,为躲避战火,沈万三随父亲经商来到周庄。当时的周庄是一片水乡泽国,仿佛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后来,沈万三利用周庄特有的水运资源和距离京杭大运河近的地理优势,打通了海外贸易,把中国的大米、豆谷、丝绸、茶叶运到国外贩卖,再把国外的珠宝带回国内销售,这样达到一本万利的效果。沈万三心地善良,经常接济他人,为了生活,人们常捕捉青蛙在路边叫卖,沈万三买了很多的青蛙放生,后来青蛙给他引路,发现了一个聚宝盆,传说这聚宝盆放金生金,放银生银。就这样沈万三成为明朝首富。明初划分家庭财产分五个等级,秀是最高等级,而秀又分为三等,最高一等为三秀。故而人们称沈富荣为沈万三秀,简称“沈万三”。这个名字实际上就是表明沈万三的财产为最高等级。据史料记载,沈万三的家产达到20亿两白银,明朝国库一年收入2000万两白银,也就是说沈万三的家产是明朝国库100年的总和。

巨富后的沈万三初心不改,他带领乡邻们抱团发展,做大做强海外贸易。据介绍,沈万三的海外贸易比郑和下西洋还早。海外贸易不断带动周庄当地产业的发展,使周庄从“庄”发展为“镇”。明清时期,这里是太湖流域的商贸重镇,码头商船云集,典当行、绸缎庄、酒肆遍布,商铺林立,如今的古镇格局,正是当年 “富甲一方”的缩影。可以说,如果没有沈万三,便没有今天的周庄。

去过周庄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万三蹄”的特产。沈万三成为全国首富后,因过去资助过朱元璋的劲敌张士诚,导致朱元璋一直对其怀恨在心,想尽一切办法欲置沈万三于死地。一次,朱元璋来沈万三家做客,午饭时朱元璋一看桌上的只有豆制品、鲤鱼之类,心里很纳闷:你沈万三是全国首富,怎么拿这些简单的东西招待朕?正当他要发火时,厨房里飘出了一股的香味,朱元璋知道后面一定会有一道大菜,不一会便上了一只红烧猪蹄,朱元璋一看,计上心来,问道:“万三啊,这是什么蹄?”,这个问题对别人回答来说极其简单,但对于沈万三回答却非常棘手、困难,他知道皇帝一直欲置自己于死地,如果说是猪(朱)蹄,那岂不是侮辱皇上?弄不好立马会招来杀生之祸。毕竟沈万三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他思索一下回答说:“这是万三蹄!”(意为我拿自己的蹄做熟给皇上进餐,你总不能为难我吧?),朱元璋又问:“怎么吃?”,吃猪蹄是要用刀切开的,过去法律规定,在皇帝面前只有四品以上的御卫才可以带刀,如果沈万三叫厨师拿刀,正中朱元璋下怀。只见沈万三不动声色地用竹筷插在上面一掰,分成两块。朱元璋食后果感味道不错,临走时,还特意让沈万三送了两只熟猪蹄,从此便有了“万三蹄”的来历。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大修土木,在修建城墙时,有一处修建多次均是倒塌,朱元璋无计可施,这时有人献计:“何不借用沈万三的聚宝盆来镇垫一下?”,朱元璋一想有些道理,于是开口向沈万三借聚宝盆,沈万三心里虽然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是万岁既然开了金口,那不借也得借,于是沈万三说:“万岁,借聚宝盆可以,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归还?”,朱元璋回答说:“三更借,五更还。”,沈万三将聚宝盆送给朱元璋,等待自己到五更时来取,没想到朱元璋在拿到聚宝盆后命令将士们将南京城内所有的鸡杀掉。以前没有钟表,打更报时全靠鸡鸣,沈万三等呀等,就是等不来五更的鸡叫,知道自己被朱元璋耍了。由于南京城的鸡全被杀掉,人们将舌尖上的美食转移到鸭子上,这才有南京名菜盐水鸭的来历。

沈万三失去聚宝盆后,有苦说不出。为了讨好朱元璋,他提出要犒赏军队。朱元璋一听此话,机会终于来了。过去只有皇帝才能犒赏军队,你一个商人小瘪三竟敢如此猖狂!朱元璋雷霆震怒,以欺君之罪欲将沈万三满门抄斩,后经皇后马秀英苦苦劝谏,沈万三才幸免死罪,但活罪难逃,家产不但被抄,而且全家老小被流放到云南大理一带。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沈万三到云南后没有灰心丧气,他利用云南茶马古道的优势,将江南的丝绸、茶叶运到云南、西藏、缅甸,又将缅甸的玉器、珠宝带回国内,虽然获得重生,但至死未回到周庄,落得个客死他乡的后果。这反映了封建社会皇权政治的极其残酷和野蛮!

如今,有关沈万三的传说在江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游周庄而不览沈厅,如入宝山却空手而返”。沈厅是沈万三后裔的深宅大院,前后楼屋间以过街楼与过道阁相连,形成宛如游龙盘踞的“走马楼”格局……站在这里,看着眼前缓缓流淌的河水,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当年沈万三凭借周庄的水运条件从事商业贸易、富甲一方的辉煌场景。

周庄拥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其美丽无可复制,资源不可再生。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各式各样的小船往来穿梭,水与桥相依,桥与巷相连,咫尺之间往来需舟楫,是真正的枕河而居。

全福寺是水乡周庄著名的景点之一。寺庙因水而建,借水布景,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既有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建筑艺术的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园林景色,清静和谐,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被誉为“水上第一佛国”。

富安桥是周庄最古老的桥,也是最特别的桥,江南唯一的桥楼合璧建筑,极为奇特,其特别之处在于四个桥堍上都建有桥楼,且风格各异,这四个桥楼临河而建,遥遥相望,彼此之间却并不相通。据说,沈万三被流放云南之后,他的弟弟沈万四为避免重蹈兄长覆辙出资修缮此桥,这样既方便乡里交通,也通过公益行为提升家族声望,并把桥名改为“富安桥”,寓意“富裕安康”,既保留了“富裕”的祈愿,又增添了“安康”的期许。‌传说从这座桥上来往三次,能实现许多愿望。每天桥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外婆桥”是周庄标志性的打卡点。所谓的外婆桥,其实就是“梯云桥”,周庄一座普通的桥。1995年,张艺谋导演拍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在此取景,凭此影片他获得了不少奖项,影片上映之后,“梯云桥”就改名为“外婆桥”。就这样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梯云桥便成了周庄的热门景点,每天人山人海,来此打卡、拍照。其实,论美,梯云桥不如双桥;比奇,它不及富安桥。如果不是张艺谋的电影,今天的梯云桥也许仍旧是周庄一座不起眼的小桥。世间上好多事说不清,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拜谒全福寺,漫步麻石街道,走过富安桥、外婆桥......眼见的不是周庄,分明是一幅巨大的富有诗意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周庄的夜色更让人沉醉。月在长空,水中有影,古朴的房屋和桥梁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江南水乡的静谧与浪漫,其外表和内涵无法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坐在窗边,执一盏阿婆茶,品茶烟袅袅升腾,看河面小舟悠悠......你不禁会醉了自己,忘了自我。

“三毛是哭着离开周庄的!”。据说,1989年,台湾作家三毛来到周庄。走过古镇的长街曲巷、石拱桥、石板路、古屋、桥楼等,三毛不禁感叹:“这才是我梦中的水乡啊!”

“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梦中的水乡,让挥动的手在薄雾中飘荡,不要惊醒杨柳岸,那些缠绵的往事,化作一缕轻烟 ,已消失在远方......”,离开了周庄,《梦里水乡》的音乐一直萦绕在我的耳际。我想:周庄,不仅是沈万三扬帆远航的起点,更属于中华民族的一件艺术珍品,它之所以历经千年沧桑历史保存得这样完好,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是周庄古镇被水环绕,河湖的阻隔使其免遭了历代战火洗礼;另一方面,里面的人和外界的贸易、交往不是太频繁,导致其相对闭塞,因此保留住了它的文化价值、史料价值、工艺价值和观赏价值。

如今的周庄,再度远航,正引起世界关注,被联合国社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先后获评“全球十大最美小镇”、“全球优秀生态景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