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顾名思义,指的是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区域,地势以皖南山区和沿江平原为主。皖南,历史悠久,特殊的地质、地貌绘就了山水相映、瑰丽多姿、如诗入画的自然景观,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与地理特征。
在皖南,有一条神奇的公路被称为“天路”,它就是“皖南川藏线”。这条被称为皖南“天路”的神奇线路,犹如一个神秘的梦境,吸引着无数人前去探寻。
一
皖南川藏线东起宁国市的青龙乡,西至泾县的琴溪镇,全程大约120公里。它穿越了皖东南的最大水库——港口湾水库和安徽省东南部最大的原始森林——板桥自然保护区。
接近立冬,我们来到皖南川藏线。
深秋的皖南,红枫似火,银杏金黄。湖光山色,峡谷溪流,无不润染上秋色的斑斓,给人一种分外的雄浑壮美。艳阳下,皖南川藏线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穿越在皖南的山水之间。山峦、弯道、沟壑、粉墙、黛瓦、炊烟......无不让人领略皖南的万种风情和无限新鲜。
皖南川藏线,既有318川藏线之险峻,又独具皖南山水之幽美。
这是一条险峻秀奇的江南天路,也是一条风光旖旎的山水画廊。山,一座连着一座,山路崎岖不平,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弯道众多,又陡又急。车在山路上缓慢行驶,每一个弯道都是一个惊喜。有时候是一片茂密的森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线;有时候是一个深邃的山谷,山谷里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宛如仙境一般。
大山连绵无垠,车轮碾过数不清的隧道和桥梁;峡谷深深,溪流潺潺,自然之笔勾勒出皖南山区的险峻深邃。一路上,断层崖壁、怪石嶙峋、流云飞瀑、竹海连绵……
在“江南天路,水墨画廊”之称的泾县境内,藏着这样一段云端“天路”——桃岭公路,它既有桂林山水之美,又有云南石林之奇。
桃岭公路又被称为“六道弯”,是泾县境内海拔最高的盘山公路,也是皖南川藏线最精华最惊险之处,全长20公里。在一处观景台俯瞰,只见山路以“S”型顺山势而上,蜿蜒曲折,狭窄的公路盘山而建,绝壁千仞,空谷幽深,每盘旋上升一次,180度急弯此消彼长,似玉带盘山环绕,最高海拔800米以上,沿线风光旖旎,森林覆盖不见天日。远远望去,这十八弯的山路好比云南怒江的72道拐,惊险万分,险趣共生。公路的一侧是陡峭高山,一侧是万丈悬崖,若是赶上了山雾弥漫,更是犹如行驶于天路之上,不由得让人感到心跳加速,惊险有加......
皖南川藏线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景观,还在于它所蕴含的人文气息。沿途串有一些古老而又温馨的村落,那些白墙黑瓦的房子,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像一幅幅水墨画。
道法自然,皖南川藏线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师法自然,穿越皖南川藏线,一种“奇、幽、险、急、美”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让你领略到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
宁国红杉林是我们穿越皖南川藏线经过、停留的第一道风景线,它位于宁国市方塘乡内。时值深秋,红杉正当时节,有些是明艳的红,有些略呈金黄,它们以“伞”状的树型笔直地矗立在水中,身姿挺拔英伟,养眼却不媚俗。
据当地人介绍,每年这个季节,红杉身姿俊美矗立在水中央,水面是柔柔的绿色,澄碧清澈,镜子般倒映着红杉的身影,让人感到美不胜收。游客可以乘坐竹筏驶到近处,从中徜徉、放松。微风轻轻吹过耳畔,给人带来阵阵惬意,水面上飘零着的红杉落叶,星星点点,让人感觉充满了诗意。若遇天气晴好,风烟俱净,蓝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碧绿的山峦,映衬着红杉林更加明丽,更加让人心醉。
我们探究红杉林的来历,竟引出这样一段美丽的故事。
早在2004年时,有一家公司看中了青龙湾水系资源优势,投资在此种植了千亩“红豆杉”。红豆杉是珍稀树种,有极高的药用、食用价值,尤其对癌症有突出疗效,为我国特有的树种。红豆杉性喜阴凉湿润,因此在边上又种植了“落羽杉”为其幼苗遮阴,以保护红豆杉的生长。红豆杉和落羽杉一共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成为皖东南最大的红杉种植基地。谁知,红豆杉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它所扎根的这片土地,在青龙湾水库的水位逐年上涨后,喜阴怕“涝”的红豆杉几乎 “全军覆没”了,用来给红豆杉遮阴地“落羽杉”却“很耐水淹”,顽强的活了下来。原本打造成为商业和药材产品的红杉林,竟然因为落羽杉林而成了一片独特火爆的旅游盛景,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到了秋季,橙红色的落羽杉林就像是大自然神手调出的一幅绝美画卷,它们仪态万方,雄伟秀丽,优雅地屹立在碧波清澈的水面上,被誉为堪比“喀纳斯”的赏秋之地。因此这里又叫“落羽红杉林”。
我们到达的这天,由于天气原因,库内水位下跌,无法乘坐木筏从中畅游,只好沿山路上盘旋,来到红杉林“最佳位置观景点”,从高处遥望俯瞰,“视觉冲击”的震撼更为强烈,整片红杉林尽收眼底,大面积密集的黄红色艳丽夺目,湖水如蓝色的绸带从林中蜿蜒而过,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的环绕在旁,蓝天白云下展示的一幅美丽山水画,美得让人惊艳,让人流连忘返......
二
泾县,是革命老区,山高林密,常年蓝天白云,层峦叠翠,芳草飘香,碧水含烟。
在泾县,有一个集美丽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它就是桃花潭。
桃花潭是青弋江流经翟村至万村间的一段水面。潭西岸,怪石拔地而起,层岩陡峭,临潭峙立,形似龙盘虎踞,自然景观凸显;潭东岸,有东园古渡,汪伦踏歌送别李白处,明朝所建踏歌岸阁,人文景观荟萃。
站在桃花潭畔,远山,层林尽染,乌桕正红;近处,秋水碧蓝,秀美如画。潭水倒映着天空,天空又映着枫叶,层层叠叠,恍若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彩画中。每一处风景皆可入诗,每一首诗又成为新的风景。文昌阁在秋色中若隐若现,像是一个沉默的老者,见证着季节的更迭。
桃花潭,开始没有这个地名,本来是一潭静水和在水一方的一株孤零零的桃花,可竟因为李白的一首诗让其美名远扬千古。
桃花潭,蕴涵、传颂着李白与汪伦的美丽故事。
汪伦是桃花潭附近很有文化情怀的小地主,知道只有文化才能让自己不朽。他仰慕李白已久,深知他好饮酒,喜欢在长江旅游。这年春天,汪伦听说李白旅游到宣城,便不惜花重金,找人设计一个赚李白来桃花潭的方案,安排专人为李白捎去一封书信,称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邀请李白来饮酒吟诗。李白看过后,游兴大增,欣然前往。
青弋江的流水,把李白送到了桃花潭边。汪伦早已在岸边等候迎接。当时,桃花潭边是很荒凉的。李白抬头看去,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但见潭水悠悠,野渡舟横。岸上只有一树桃花,孤零零地开着,桃花树边,有一个茅店,门前屋檐下,一根细竹竿斜挑着一面杏黄色的酒旗,在风中“哗啦啦”地飘舞。
“你骗了我,”李白不悦地说,“这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有啊”,汪伦微笑道,“你刚才经过的地方,叫十里边山,那棵桃花,不就是‘十里桃花’吗?”
“那‘万家酒店’呢?”李白追问道。
“先生,你看”,汪伦指着窗外那面迎风飞舞的酒旗说,“喏,那不写得清清楚楚?”。
李白朝那酒旗瞅了一眼,上面果真写了“万家酒店”四个大字,原来酒店主人姓万。
李白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毕竟李白是个性情豪爽之人,他顿时被汪伦的一片诚心实意所感动,在潭边附近的村庄住了十多日,每日和汪伦“对酒而歌,人生几何?”。李白临走那天,汪伦恋恋不舍,恳求李白为自己作一首诗,好让自己名垂青史,李白说:“这个容易啊”,汪伦红着脸说:“我还有一个请求,就是诗中得有我的名字”,李白说:“好说”,于是赋诗一首《赠汪伦》:“今夜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一看,果然是好诗,清新自然,符合自己小地主的身份,但又觉得缺点什么,于是汪伦说:“先生,这诗太好了,只是后人看了会怀疑不是您写的,因为我们这样一个小地主怎么有资格请上您呢?”,李白问:“那怎么办?”,汪伦说:“得想办法写上您的大名”,李白想了一想,便将开首的两个字“今夜”换成“李白”,于是这首诗便成了千古绝句。
一句好的诗词,胜过千百名导游。
现有的唐诗有5万余首,但很少有人写上自己的名字,惟有这首,不仅写上自己的名字,还将自己的名字放在开头。唐朝有21位皇帝的名字,我们不一定能记清,但汪伦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这不得不佩服汪伦的情商之高和李白的才华横溢。从此,桃花潭名声远扬,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旅游胜地。
桃花潭古朴幽静,碧水青山,风景如画,仿佛一片世外桃园,让人流连忘返。置身桃花潭,有种秋水伊人的感觉。桃花,象征着浪漫,预示着美好,相信人生不论走到哪里,“心中若有桃花潭,何愁不是云水间?”。
三
皖南,由于资源风光优美,有数不清的山庄、民宿和农家乐,在熟人的安排下,我们住进了翠羽山庄。
翠羽山庄位于宁国市方塘乡红杉林景点码头位置,距离马路大约200米左右,避开了马路车流的喧嚣,坐落于风景优美恬静的村庄,驾车或步行从码头停车场随着乡间小道蜿蜒而进。这里鸡犬之声相闻,群山与小河环绕,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游客们可以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和农家自种的各种应季蔬果、土鸡家禽、当地的水库鱼等乡间特色菜肴。
山庄的老板娘姓叶,将近50岁,朴实地道的农妇打扮,她既好客又健谈,告诉我们说,自己原来因生活窘迫,为了生计,不得不在宁国市摆了多年的水果摊,生活十分艰辛。七、八年前,有两位爱好摄影的退休老师游玩到这里,发现红杉林的美景,就拍下照片在网上发表后,一时间引来许多外地人来观赏、拍照、游玩。以后,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成群结队,数以万计,因当时的食宿条件有限,好多游客自带干粮、打着地铺留在这里过夜。看着如此火爆的旅游队伍,她回来了,贷款在老家翻盖了三层楼房,接待游客们吃饭和住宿,现在的翠羽山庄有标准双人间15间,标准大床房5间,食宿一体,可同时接待40人左右的旅游团或车队游客。
见到如此的商机,有好多背井离乡的打工人也纷纷陆续回到家乡,搞起了餐饮、住宿等一条龙服务。老板娘越说越兴奋,她告诉我们说,每年这个时候游客爆满,宾馆里住不下,就在楼上和楼下空间打地铺,吃喝消费赚的收入不算,就光打地铺每人每夜就能收费100元......
山风阵阵,寒意袭人。然而我周身的血液却在热烈地沸腾......
皖南天路,是皖南的风景线,更是皖南人的生活线、幸福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