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龙的头像

陈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30
分享

希言

十年前,妻子向我征询微信名的意见:“工作需日日应付客户咨询,想取一个名字提醒自己谨言慎行才好。”我于书海中翻检数日,最终郑重推出“希言”二字。妻子一眼相中,自此十年光阴,这名字一直伴随她左右。

银行柜台后,玻璃将内外隔成两个世界。她端坐其中,日日面对各色人等,有焦躁的,有刁难的,亦有千般无奈化作埋怨的。我常见她端坐其间,唇边尽力抿出微笑,而眼神却谨慎地敛起。玻璃如透明的界限,隔绝了喧嚣,却也框住了她必须谨慎的心。犹记有一次,一位客户因业务繁复迁怒于她,将不满如急雨般泼洒在玻璃屏障上,妻子静默端坐,耐心听完所有倾泄,然后才清晰而稳妥地开口解释,一字一句,如磐石般沉稳。后来她告诉我,那刻“希言”二字如清泉般流过心头,喧嚣中,唯有内心的静定护持了尊严与分寸。

“希言”二字,源于老子“大音希声”之思。老子曰:“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默然运行,不言而四时有序;喧嚣的言语,犹如狂暴的风雨,终究难以持久。言语如风,喧嚣者终将消散,而静默中自然运行的力量,才能支撑万物生长,亘古不息。

“希言”二字,在我心中,“希”既蕴藏着希望之光,也凝聚着节制之意。言可载舟亦可覆舟,一句善意之言足以点亮迷途,一句轻薄之语亦能如寒刃穿心。古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字字如金石掷地有声。孔子曾道:“驷不及舌”,再快的骏马也追不回失口的言语,这警语如悬顶之剑,提醒我们言语的份量。佛门更有“开口即错”之机锋,非教人缄默不语,而是点醒世人言语易被执念所染,出口前需深自观照。言语一旦出口,便如覆水难收,再无追回之可能。

此名既成,竟悄然化作妻子行事的无形律令。她曾告诉我,此后每每开口前,“希言”二字便如沉甸甸的秤砣,先在心中称量一番。往日里,她或许会直率指出邻里的疏漏,如今却懂得先以沉默涵容,再思忖更为圆融的解决之道。有次邻居因小事争执,她未急于评论是非,反是默默为双方各递上一杯清茶。这无言的举动如春风拂过冰面,争执者被这温润无声的善意浸透,喧嚣竟渐渐消融于茶烟袅袅之中。

这名字里的沉静力量,亦渐渐融入我们教育儿女的日常点滴里。我常对孩子们说:“该说话时说话,不该说话时则闭口不言。可讲可不讲之际,宁取沉默。莫要勉强找话,言语贵在精当。”如同幼时老师传授的箴言:“快开眼睛慢开口”,我们亦将这份古老智慧郑重传予下一代。

女儿幼时曾因课上举手发言急切而表述不清,归家后闷闷不乐。妻子拉着她的小手,坐在灯下温言道:“话在心里多走几圈,到了唇边才能站得稳当些。”——静默是言语的襁褓,孕育出口时的清晰与分量。后来,女儿参加一场重要面试前,紧张得手心沁汗。妻子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头,那无声的抚慰仿佛比千言万语更有力,女儿随即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沉淀出平静的光。面试官抛出难题时,她并未慌忙抢答,而是沉静片刻,方以条理清晰的思考从容应对。这份源自“希言”的克制,成了她穿越人海时内在的罗盘。

古往今来,多少智者皆深谙此道。诸葛孔明于《诫子书》中谆谆教导:“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静”字,亦包含了言语的收敛与珍重。禅门更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彻悟,直指超越言语羁绊的澄明之境。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心生而言立”,言语生于心海波澜,唯当内心沉淀如深潭,流出的言语方能映照澄澈天光。

在今日世界,言语似更泛滥,亦更廉价。网络空间,弹指间即可倾泻万千文字,然多少是未经省思的浮沫?多少喧嚣的争吵,不过是被情绪的潮水裹挟着,拍打在虚拟的沙滩上,最终只留下狼藉的碎沫?这种喧嚣中,“希言”所代表的克制与省思,竟成了稀缺的定力,如喧嚣大海中岿然不动的灯塔。当众人争相发言以求被“看见”时,懂得在适当之时收束言语,反而使话语如珍珠般稀有珍贵——沉默是言语的筛子,滤尽浮沫,留下的才是真金。

妻子用了十年“希言”之名,这二字早已越过符号本身,沉淀为她生命肌理的一部分,一种处世哲学,亦是我们给予孩子行走世间的护身锦囊。它并非教人噤若寒蝉,而是点醒:言语如刃,贵在出鞘前的刹那沉吟。

前些日子,妻子偶然点开微信,凝视着自己那个用了十年的名字,窗外冬雪初霁,枝头积雪偶尔簌簌落下,发出细微而清晰的声响。她嘴角泛起一丝微笑,那微笑里沉淀着时光的懂得——十年间,一个名字竟在唇齿与心田之间,悄然筑起一道沉静的堤防,拦住了言语的洪流,只让清澈的细水从容流淌。

这“希言”二字,是喧嚣尘世中的一点静观自守。当众声喧哗急于填满所有空隙时,那珍贵的沉默反而在虚无里为灵魂辟出了回旋的余地。言语如风,喧嚣终将吹散;唯那沉静的留白,如大地怀抱深藏的种子,默然孕育着生命最本真的力量与回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