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龙的头像

陈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12
分享

书店行脚

人生在世,竟有许多事是难以言说的。譬如我每月必至的书店之行,在旁人眼中,不过是附庸风雅的把戏,而于我,却是精神上不可或缺的滋养。而今我已入不惑之年,更觉此行意义非凡,竟如同虔诚的信徒奔赴圣殿一般,怀着敬畏与期待,踏入那书香氤氲之地。

书店的门槛,我跨过了不知多少回。每次推开那扇玻璃门,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纸张与油墨混合的独特气息。这气味,有人嫌其刺鼻,而我却觉得馨香无比,仿佛是老友的问候,亲切而温暖。此种气味,不单是物质的发散,更是精神的招引,将我引入一个与外界喧嚣隔绝的境地。

我素来喜欢看书,更喜欢买书。架上排列整齐的书籍,犹如待阅的军队,静候检阅。我每每立于书架前,便生出一种奇异的满足感,这世上竟有如许多的思想与故事,被囚于方寸之间,等待有缘人的邂逅。偶尔,我也会提笔写些书评,不是为了示人,而是为了与自己对话,将阅读时的所感所思,凝固成文字,以免其如烟云消散。

近来得闲,携小儿同往书店。小儿年方十一,正读五年级,开学在即,欲寻几册闲书以充课余。我本是无目的的漫游者,而小儿却目标明确,直扑悬疑、动漫之区域。我随其后,看他如何在这书海中寻觅。

书店的布局,我已谙熟于心。新书总是摆在最显眼处,封面光鲜,装帧精美,犹如盛装的少女,等待青睐。我第一个习惯便是浏览这些新出版的书籍。并非我一定要购买,而是要感知时代的脉搏,了解当下人们正在思考什么,写作什么。新书架上,总有几本出乎意料之作,叫人眼前一亮。

第二个习惯,是观察书店的陈列方式。不同的书店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将书籍按出版社排列,显出其学术的严谨;有的按主题分类,便于读者寻找;更有甚者,将相关联的书籍并置,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对话。我常想,书店的陈列之道,实则是一种无声的导读,引导着读者的目光与思绪。好的陈列,如同一位睿智的向导,不言而教。

第三个习惯,是找同类或同名作者的书籍对比阅读。此举颇有深意。同一主题,不同作者的诠释各有千秋;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亦可见其思想变迁。譬如读鲁迅,若单读《呐喊》而不读《彷徨》,便不能全知其心路历程;读历史,若只观一家之言,难免偏听偏信。对比阅读,使人眼界开阔,不致囿于一隅。

小儿已选了好几本悬疑小说和漫画,抱在怀中,如获至宝。我走近看他所选之书,多是情节曲折、画面绚烂之作。我问他“这些书果真好看么?”他抬头笑道“自然好看,比课本有趣多了。”我默然,心想童言无忌,却也道出了几分真相。

我引导小儿至历史类书架前,向他推荐了几本适合少年阅读的历史读物。小儿皱眉道“历史枯燥得很,尽是年代人物,无趣至极。”我听了不禁莞尔,想起自己少时何尝不是如此。然年岁渐长,方知历史之妙处。

为什么我执意要推荐历史书籍给儿子呢?并非望子成龙之心切,实因我深信,现在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历史都有答案。历史不只是过去的记录,更是未来的镜鉴。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少年读史,不仅可知古今之变,更能在日后人生路上,遇事不惑,行路不迷。

历史书记载的不仅是王朝更迭、英雄辈出,更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读《史记》,不单为太史公的笔墨所倾倒,更为其中人物的命运感慨;读《资治通鉴》,不止于了解历代治乱兴衰,更可悟出人事代谢之理。历史中的智慧,如暗室之灯,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小儿最终在我的劝说下,取了一本《少年读史记》。我心中暗喜,却不形于色。我知道,强迫的阅读无异于苦役,唯有引导得法,方能激发真正的兴趣。我们父子二人,各持所爱,至柜台结账。店员熟练地扫描书码,装袋递出。我接过袋子,觉得分量不轻,不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知识的重量,文化的重量。

走出书店,夕阳西斜。小儿迫不及待地取出新买的漫画,边走边看。我却将新购的书籍紧抱怀中,如获至宝。想起今日之行,不禁感慨万千。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一切的今天,实体书店的存在愈显珍贵。许多人预言书店将亡,我却不以为然。书店不只是卖书的场所,更是文化的殿堂,思想的集市。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购买书籍,更可以感受文化的氛围,体验思想的碰撞。这是线上购书无法替代的。我常想,书店如同都市中的绿洲,给浮躁的现代人一方宁静的天地。在这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人们可以暂时抛开俗务,与书本对话,与自己对话。这种体验,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回归家中,我将新购的书籍置于架上,与旧作为邻。书架日满,而知识无涯。每当我立于架前,目光掠过那些或新或旧的书籍,便感到一种莫名的富足。这些书籍,不仅是我的财产,更是我的精神伴侣,陪我度过无数晨昏。夜深人静时,我常独坐书房,就一盏灯,读几页书。此时万籁俱寂,唯有书页翻动之声,和着远处偶尔传来的车鸣。在这种时刻,我仿佛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听他们诉说人生的智慧,世事的变迁。

我鼓励儿子读史,不仅是希望他增长知识,更是希望他培养历史的眼光。有了这种眼光,他便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保持清醒,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做出明智的选择。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读史之人,能听出这韵律,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预见未来。

如今我年逾不惑,更觉时光宝贵。每月的书店之行,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仪式。在这仪式中,我不仅更新了知识,更净化了心灵。书店于我,不仅是购书的场所,更是精神的栖息地,思想的加油站。人生路远,道阻且长。有书为伴,便不觉孤单;有史为鉴,便不易迷失。我愿继续这书店行脚,直至老迈不能行之日。而我也希望,我的儿子能继承这一传统,在书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窗外月色如水,室内书香如故。我翻开新买的书籍,开始又一次的精神之旅。这旅途没有终点,但每一步都值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