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鲁一生的头像

鲁一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6
分享

我的好友丙德

我的好友丙德出生在六十年代的鲁北农村,他是我的发小,也是我的初中同学。

我和丙德自小要好。他家境不好,但比我家里好些。记得有一次,中午放学以后,他又领着我去他家里吃饭,他家里包了南瓜饺子,还捣了蒜泥,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吃南瓜饺子,也懂得蒜泥给南瓜饺子调味,当时的情景我至今记得。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里姊妹多,在他七八岁的时候,母亲又去世了,无疑是雪上加霜。他勉强读完了初中后就辍学了。回家后,建筑工、装卸工,苦活累活他都干过,那时他只有十六七岁。

和家具结缘,淘得第一桶金。这里面有一个在当地流传很广的故事:1994年秋季,丙德随父亲在天津结识了家具收购商老赵,这人买卖做得很大,从国内收购明清古家具,再卖到国外。那时天津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很多市民从棚户区搬迁,旧家具多少折算个钱就卖掉,他就在天津与人合租了仓库,用来储存收来的老旧家具。当时适逢秋收季节,不少人回家忙着秋收,他和另外一个人负责看守仓库。一天,老赵找到他喊着他的外号说:“胖子,跟我回你老家收家具吧!”善于动脑筋的丙德非常纳闷:我们来天津收家具,他为啥去我们那里收家具?但他还是满口答应下来。在丙德家里住下来以后,老赵一个人开着车到周边村庄收家具。闲来无事,丙德依葫芦画瓢从周边农户家里买了七件柜子、椅子,有的还是从亲戚家里赊销来的。随后他雇了当时镇上仅有的一辆三轮车将收来的家具拉到了天津,转手卖给了天津做古家具生意的一个朋友,一下子挣了5000多块钱,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从此他一发不可收,先是收购古家具,当地古家具资源稀缺以后,他又利用经验和技术,先后到上海、济南开办了仿古家具公司,如今又叶落归根,在家乡成立了以家居为媒介的文化公司,成了远近有名的大老板。

如今家具行业成了当地的富民产业。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邻里带乡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地从事与家具相关产业的有三四万人,他们的足迹从当地发展到省内县市再到全国各地,他所在的乡镇也成了国家相关部门挂牌的古家具生产基地。他也由此被誉为当地古家具第一人。

如今当地有钱的老板很多,但在家具圈子里,论名气还要数丙德。丙德这人朋友多,为人仗义。他富起来以后,到他家借钱的很多,有的是做生意、有的是急用,他从不让人空手回去。还有的生活中遇到难事,譬如孩子上学、就业、就医等,他有求必应,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作为回报,有的逢年过节给他送一篮子家里母鸡下的鸡蛋,也有的送几条水湾里养的鲤鱼,他不仅不嫌弃,还让孩子送酒送肉作为回礼。

丙德不仅是一个家具商人,还是一个字画收藏爱好者。对于字画,他不仅喜欢,还算得上懂画的行家。有一次,我们几个在一起喝茶聊天,省内一个很有名气的画家笑谈:在这个城市,我是画界最懂家具的,丙德是家具界最懂画的。这话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从中透露出对丙德绘画鉴赏能力的肯定和赞赏。

我和丙德都快六十岁了,一年里相聚的日子不多,属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时间长了我们打打电话,有事说事,没事聊几句家常,但其中蕴含的情谊几十年未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