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横卧于皖中,碧波千顷,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水清浅,水草丰茂,自古便是鱼米之乡。湖中出产颇丰,尤以“巢湖三鲜”最为驰名——银鱼、秀丽白虾、湖蟹。这三样水中至味,不仅滋养了沿岸百姓,更成为一方水土的文化符号。
银鱼通体透明,似无骨无刺,只在水中游动时,方显出一道银光,宛若水痕凝成的精灵。据说巢湖银鱼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当地人相传,越国大夫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时,曾经过巢湖,西施见银鱼玲珑可爱,不忍食之,范蠡却笑道:“此物味美,不食可惜。”遂命渔人捕捞,烹而食之,果然鲜美异常。自此,银鱼便成了巢湖的珍品。
银鱼的烹制法极是简单,最妙在于保留其本味。当地人常以银鱼炒蛋,蛋液包裹银鱼,黄白相间,不仅色泽可人,入口更是绵软鲜香。亦有银鱼蒸蛋羹者,蛋羹嫩滑,银鱼鲜美,相得益彰。若是将银鱼晒干,则可久存,干银鱼用辣椒爆炒,香脆可口,是下酒的妙品。
秀丽白虾,其名已见其雅。此虾体小壳薄,通体透明,煮熟后则呈粉红色,如少女羞颜。巢湖白虾不同于海虾的咸腥,自带一股清甜,肉质细嫩,入口即化。每到夏季白虾肥美之时,湖畔人家多撒网捕捞,一网上来,白虾蹦跳,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泽。
白虾最地道的吃法是醉虾。取鲜活白虾,洗净后以黄酒浸泡,佐以姜蒜、辣椒等调料,不出半个时辰,虾醉而味入。揭开碗盖,酒香扑鼻,虾肉甜嫩,略带酒意,食之令人回味无穷。若是清淡些,便用盐水焯熟,蘸以姜醋,原汁原味,更显其清甜本色。亦有将白虾晒干磨粉者,虾粉调味,鲜味倍增,是当地人家厨房常备之物。
湖蟹虽不及阳澄湖大闸蟹声名远扬,却自有一番风味。巢湖蟹黄饱满,肉质鲜甜,因湖水藻类丰富,蟹食之,故带有一股独特的水草清香。秋风起时,蟹肥黄多,正是食蟹的好时节。
烹蟹之法,清蒸为首。将活蟹洗净,置于笼屉,旺火蒸之。待蟹壳变红,取出蘸姜醋食之,蟹黄流油,蟹肉白嫩,鲜美无比。亦有香辣蟹的做法,以干辣椒、花椒爆炒,麻辣鲜香,别具风味。湖畔老人常说:“九月团脐十月尖”,指的是农历九月食母蟹,黄多肥美;十月食公蟹,膏满肉实。
每逢佳节,巢湖畔人家必备三鲜宴客。银鱼炒蛋、醉白虾、清蒸湖蟹,再佐以当地产的稻米煮成的米饭,一桌湖鲜盛宴便成了。宴客时,主人总会热情介绍每道菜的来历和吃法,言语间洋溢着对家乡风物的自豪。
湖上的渔民每日黎明即起,驾着小舟撒网捕鱼。他们熟知湖的性情,哪里银鱼多,何处白虾肥,何时湖蟹壮,都了然于胸。捕得的鱼虾蟹,一部分卖给岸上的餐馆,一部分则自家食用。夕阳西下,渔民归家,炊烟升起,锅中正煮着当日所获的湖鲜,香气飘散在湖畔的村落中。
巢湖三鲜不仅是一方美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它们承载着巢湖地区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连接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老智慧。在速食文化盛行的今天,这种依时而食、就地取材的传统显得尤为珍贵。
银鱼、白虾、湖蟹,这三样水中至味,经简单烹制,便成佳肴,其妙处正在于保留食材本真之味。这或许也是巢湖人家的生活哲学:不求繁复,但求本真;不慕浮华,但慕自然。一箸三鲜入口,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与这片水土的一次深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