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总听朋友们说,涑玉泉又有水啦!又有水了!
这是一个爆炸性新闻,石壁山的一件大事,人们争相去观看,我也有这个想法。回想一下,我已忘记涑玉泉断流多少年了,自古以来,说涑玉泉是石壁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历代文人留下不少诗篇,有的勒石以记。
1981年7月,黄雨观赏雷音古寺和涑玉泉,取水煮茗,听取故事,感慨而作《饮涑玉泉》:
花鸟良缘事太奇,况兼美玉治疮痍。
当因苦极非非想,定是仇深杳杳思。
鹰吻怪声终灭没,茉莉鹤影尚依稀。
我来一饮清泉水,神往坚贞破石时。
我到黄冈定居后,对只和文明塔山差不多一般高的石壁山情有独钟,经常去品茶、健身、观景、采苦刺芯等等,有惊喜,也有不解。《陋室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石壁山上,何谓神仙?我认为登山、品山、护山者都是神仙,而且赛神仙。
也就是说,涑玉泉也是有脾气的。我决定去看一看。清明节后第二天上午,晴,蓝天白云,草木皆绿。走入石壁山南面山门,尚未看到涓涓细流,令人扬眉吐气的事情接踵而来:收费处已经撤除,登山道及其周围焕然一新。这片山面,有南海庵、雷音寺、涑玉泉,而茶座一个挨着一个,红风炉,黑木炭,瓷茶具,八仙过海,韩信点兵,茶香弥漫。林荫树下,南风徐徐,吹来一阵阵书卷气的味道;放眼一看,原来这里建了一道谜廊,引人注目。
我停步观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边第一平台上的灯谜台,仿古式景观,展示的是饶平传统灯谜场面,仿佛听到了鼓响的"咚咚"声,令人赏心悦目。
能够在老百姓中痴迷流传的民间文化,猜谜无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对少年儿童学习文化知识兴趣的提升,也起引导作用。而谜语本身或引申的故事,数不胜数,且有的已成为千古之谜。有一个老人告诉我黄冈一个民间谜语:"一点一平床,说六不是六,下有两条腿,一年来一次,一月来三次,猜字一。"谜底是"六"。精彩绝伦,令人神往。
我走近一看,灯谜台排列十二个谜语,拿出手机往谜墙右下角二维码一扫,跳出一大篇资料来,包括谜底……
第二平台西面围墙旁,是一面高大的《饶平灯谜文化碑廊记》景观墙。仔细一看,墙上有石刻浮雕,阴刻碑记:
谜者,古谓之隐语,亦有廋辞、春灯、文虎之谓也。猜谜也者,曰商灯,亦曰射虎也。虽云谜乃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世间万物,古今知识,皆可入于谜中,况兼奥妙神奇,意趣浓郁,故其足以开浚慧思,拓增学识,陶冶性灵。由是猜谜索隐,非惟骚人墨客之好,亦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也。
饶邑谜艺,源远流长,射虎竞技,相习成风,代有高手擅胜场。明时,元宵节有张灯悬谜之俗;及清,文明塔有新事隐语之碑;至民国,瓮城有以状元标轮流开猜之例。更观时下之饶邑,文化昌明,国粹传承,商灯风炽,擅谜者众。且喜谜坛青蓝相继,宿将新秀尽展才艺,雕龙绣虎频见佳构。吾饶灯谜之能驰誉九域,盖因文公韩公而脉承邹鲁,儒风久播而人文厚植也。
……
石壁俨若辞林,谜廊宛然学海。登斯山也,既览琼瑶之境,亦赏锦绣之篇,庶几流连而忘返矣。
这座景观墙,造型檐牙高啄,墙柱和谐一致,素朴雅致,大气灵巧,融入石壁山园林景观,醒目又不唐突。
我联想起家乡的文明塔,以及饶平知县郭于藩建造文明塔而留下一谜碑的故事《新事隐语》:
天高一望空,水际青如许。
悬看本无心,贪多贝应去。
横目点离州,廓上开新宇。
竽头竹已非,水草翻无羽。
同船话相告,土草合为侣。
健儿久失人,水测堪乔举。
谜底:"大清县令四川郭于藩造塔建桥",其中"横目点离州"射"四川"二字。
我喜欢谜语,却连一知半解也谈不上,往往十猜九不中。于是,每一场谜语活动,我都不敢去,以免出差错、帮倒忙。诸如《红楼梦》里面高深莫测、千里伏线的谜语,我必须借助有关资料才能弄清楚,尔过后却又忘记。当然,"赢了也没用"打一《水浒传》人名,谜底"白胜";"以管窥天"打一人名,谜底"孔明";"大兴安岭"打《红楼梦》人名一,谜底"林如海"。这类谜语,我是极喜爱的。
同时我也深知,有时候在民间,一个小小谜语,纵使不合谜格,登不了大雅之堂,对现实生活的作用却是强大的。2007年,我到新塘一瓷厂帮友人处理罢工问题,我采取的三大措施,第一便是"每周一谜"。我没有请专业制谜人主持,怕工人猜不出,造成反作用。于是因地制宜,自作自猜,风趣快乐就行,为的是转移工人的思想角度,不要整天想着"罢工"二字。我记得第一个谜语的谜面"皇帝在荒山僻壤建房,猜新塘地名一"。不出半小时,有人猜"城格厝",有人猜"天宝寨",有人猜"外宫"……
工人们满脸堆笑,搜肠刮肚,气氛热烈,争相猜测,猜中者可获奖二十元。别看这个谜语不难,可地域限制,外人猜不出,手机百度也查不到。三个月后,工厂罢工问题圆满解决,"每周一谜"却没办法停下来了。
我登上五个平台,一株榕树下,便是那座笔筒式谜碑。左边通向雷音寺,右边通向涑玉泉,茶座炊烟袅袅,客人高谈阔论,所谈十有八九都是谜廊有关话题,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精彩处哈哈大笑。
碑石造型独特,形态各异,呈不规则;碑面有的流线弧面,有的对称斜面,有的凹凸不平。我突然被一块谜碑吸引,有一谜面是"六亿神州尽舜尧",猜"饶平景点,字四"。我笨,猜不出来,可有了经验,拿手机往二维码一扫,谜底"中华海龙"即刻跳了出来,令我欣喜若狂。
我久久不愿离开,正如《饶平灯谜文化碑廊记》结束语所说"流连而忘返矣"。
突然电话铃响,原来,今天有从广州、深圳回来的三友人约在涑玉泉喝茶,我被谜廊迷住,居然忘了。刚好我已来到涑玉泉旁,便和她们汇合,解释迟到原因,叹为观止。茶过两巡,我到大石头下观看,涑玉泉虽然只有拇指大,但也是泉水,俗话说"渴时一点如甘露"。我蹲下来,捧一把品尝……
三个月后,我又登石壁山去,继续上次的探谜。涑玉泉前,有巨幅"涑玉泉简介"碑座。从右边三四块方石铺砌的登山道蜿蜒上去,二十米后,还没有发现谜碑,正在纳闷;登上一个小平台,突然看到古墓边耸立一座谜碑。我走近一看,竹简型谜册上有四个谜语,中间两个便是"广邀贤才聚幽篁,猜石壁山景点,三字""故里江河边,疏雨落川中,猜饶平镇名,二字"……
天气暴热,我走得满头大汗;登上纳海楼,站着栏杆边,向南俯瞰,黄冈河、柘林湾、三百门港看得清清楚楚;坐在水泥凳子,背吹三四级南风,舒畅之极;我仰望横梁一幅幅古装戏图,心想:这不也是一个个谜么!
半小时后,我从西面山道下山,这里也有一座座谜碑,与大石上的词语和书法相得益彰,妙趣横生。
一路走来,我数了数,记了记:从山门到山顶,谜碑沿登山道旁布局,有序耸立,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共三十六块,一百六十三个谜语。碑座四面均有浮雕,上面为形态各异的书籍、竹简等造型,结构匀称,精致雅观。其中一座笔筒式谜碑,气势不凡,堪称谜碑之王。谜碑上少则镌刻谜语二个,多则十二个。谜材有饶平红色人物、大事件、文物古迹、景点、美食、名人、镇名、传奇人物、谜史、红色地名、红色组织、红色名词、历史典故、非遗文化、古村落、电商平台产品等等,分为人文历史篇、自然地理篇、非遗潮艺篇、物产美食篇、名胜古迹篇等。
理顺思路,其实,石壁山才是一个最大的谜,而关于石壁山谜廊,只不过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罢了!
我离开南海庵,拐入雷音寺,重返涑玉泉,用一个塑料空瓶子装了满满一瓶涑玉泉,以作纪念——因为我担忧有那么一天,它又断流去!
我是知道的,石壁山是一个谜,涑玉泉就是谜心,流入南海,南海肯定也是一个谜团;而作为谜底涑玉泉的那些谜面是什么,肯定各人心中各有主见。可不论是来自"水浒故事""三国故事"还是"红楼故事",我也很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