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云:“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从小学到大学的求学岁月里,我有幸遇到过几十位老师。他们有的温柔慈爱、气质优雅,有的耐心引导、启迪智慧,有的学识渊博、底蕴深厚,还有的治学严谨、一丝不苟……这些老师的谆谆教导似春雨无声浸润心田,驱散了我年少时的懵懂无知,助力我褪去青涩,成长为稳重可靠的模样。而在记忆的长河中,毕文老师的谆谆教诲尤为闪耀,恰似漫漫长夜里永不熄灭的明灯,为我照亮前行的人生之路。
1982年,我在禄丰市中村乡叽拉完小读一年级,毕文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彝族教师,高高的个儿,和蔼可亲的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一双睿智的眼睛总是充满了关怀与慈爱,煞是平易近人。记得有一天上午,他教我们认识“ɑ、o、e”,三个单韵母,循循善诱地结合课本中的情景图,将单韵母的记忆法编了顺口溜:“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ɑ ɑ ɑ;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 o o;清清池塘一只鸭,水中倒影e e e。”孩子们在高涨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跟他抑扬顿挫地朗读着。在开心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我认清了汉语拼音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从此,我爱上了他那引人入胜的语文课。
毕老师酷爱阅读,他当时的月工资才几十元,但大部分都积攒下来买书阅读。在他的潜移默化下,读到三年级时,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养成了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可那时的叽拉完小没有图书室,孩子们的课外书极其匮乏。博学多才的毕老师拿出自己的工资为我们买来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还有《中华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兵张嘎》……每到课余时,我们总是贪婪地阅读着这些书籍,常常会爱不释手,废寝忘食。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海中深蕴着的灼热理想信仰、炽烈家国情怀,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他还常带我们徜徉于古诗词的世界里。他收集了好多唐诗宋词让我们背诵,并教会我们分类积累古诗词,如,描写节日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如,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腹有诗书气自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滋润着我们求知若渴的心田。
在我的记忆里,毕老师的教学方法是灵动多变的。体育课上,他教我们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长绳;音乐课上,他教我们弹三弦、吹笛子、跳彝族舞,使原本教学设备落后的山区小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课余时,他带着我们走出教室,走进自然。我们欢聚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穿梭于鸟鸣声声的树林间,漫步在杨柳依依的小河畔。这些新颖的活动让我们走近了自然,认识了自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中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我们懂得了保护自然,敬畏自然。
毕老师对孩子们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至今想起来都令我无比温馨。读四年级时,我父亲生病住院了,开学时因交不起几元的学杂费,就没去上学。毕老师为我交了学杂费,还亲自到我家劝我返学,他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以后遇到困难,我们一起解决,如果你现在不去读书,很可能就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了……”我被毕老师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又返回到了同学们中间。几十年来,他劝返了近百名即将辍学的孩子,帮扶了数十名贫困生。在他的潜心教育下,流失的学生返校了,后进的学生进步了,调皮的学生懂事了,优秀的学生成才了。
在我的生命里,我要感谢每一位像毕老师那样“润物细无声”的灵魂工程师们,尽管他们并非十全十美,却都是我生命中的引路人,他们带着温暖与亮光,走进我的生命里,照亮了我的前行之路,使我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坎坷时不再迷惘、惆怅。在他们的温暖与关怀下,我怀揣梦想,“长大后成了你”。如今,我走上讲台已32年了,我借着恩师们一束束温暖之光,取众师之长,补己身之短,正奔跑在做一名四有好老师的追梦路上。
2025年7月发表于《云南政协报》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