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美存的头像

张美存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6
分享

感念师恩

一支粉笔绘春秋,数载师恩暖心房。在我的生命里,我要感谢初中时的班主任杨刚老师。杨老师以高尚的师德浸润着每个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灵,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犹如一泓清泉,滋润了我们的成长之路。

1986年,我在禄丰市中村中学读初一,杨老师是我们37班的班主任。他年轻帅气,气宇轩昂,文质彬彬,高高的个子,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脸上总是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那双睿智的眼睛里满是关怀与慈爱,让人觉得格外平易近人。

开学第一天,杨老师就巧妙地为我化解了一场尴尬。那天,杨老师要安排座位,让大家按高矮站成一排,我个子最矮,自然就站在了第一个。那时我家境贫寒,脚上穿的是一双洗得发白、磨得卷了毛边的方口布鞋,左鞋尖还破了个洞,大脚趾头一直露在外面。杨老师喊“稍息”时,我怯生生地伸出左脚。站在身后的女生瞥见我这双破鞋,忍不住“嘻嘻”地笑了起来。这笑声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瞬间戳伤了我的自尊。后面的同学也纷纷伸长脖子,目光齐刷刷地落在我脚上,我顿时浑身灼热,手不知道往哪儿搁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杨老师见此情景后,指着我的鞋对大家说:“张同学这双鞋可不是普通的鞋,你们看这磨出的毛边、鞋尖的洞,多有特色,这是一种独有的风格。穿这种布鞋透气又舒服,对脚特别好,就像大家穿的运动鞋一样实用。”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起来,“他穿这双鞋,并不是因为家境贫寒,这是咱们大山里彝家孩子特有的模样——脚下踩着坚定,心里装着上进,更藏着一股要走出大山的冲劲!”听了杨老师的话后,身后的笑声戛然而止,再也没人盯着我的鞋窃窃私语了。他的这番话,轻轻抚平了我心头的窘迫,将那份无处遁形的尴尬悄然化解。

第二天,杨老师还为我买来了一双洁白的运动鞋,我接过鞋的那一刻,鼻子一酸,感激的泪水夺眶而出。这双鞋陪着我走过了初中时的三个寒冬,成了我努力学习、不敢懈怠的动力。初二下学期暑假快结束时,书杂费的事又像块石头压在了我心上。我家独子八女,人口多,日子总过得紧巴巴的,常常青黄不接,根本攒不下闲钱。为了凑齐那十几元的书杂费,整个暑假我都没敢闲着,每天天不亮就打着松明子火把去山上找菌子,运气好时,还能找到鸡,那时的鸡是用鲜瓜叶裹好菌脚,系上绿粽叶,捆成把,十朵一把,论把数卖,品相好的可卖两毛五一把。早早地找好菌子后,我再背着沉甸甸的菌子,走二十多公里山路去禄丰城卖。一天来回走的山路把我的脚底板磨得生疼,累得疲惫不堪。尽管整个暑假我几乎天天这样忙碌,可那笔书杂费还是没凑够。开学那天,我没敢去学校报到。晚上,杨老师竟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了近十公里山路找到我家,催着我去报到。我跟着他连夜往学校赶,一路上,我攥着兜里那叠皱巴巴的毛票和几枚分币,手心都沁出了汗。

到了学校,我把钱递给杨老师,声音细若蚊蚋:“老师,我的学杂费……还不够,暂时只有这些……”杨老师接过钱,又轻轻塞回我手里,眉眼间带着暖意:“你的情况我都知道了,书杂费我帮你交了,以后有难处就尽管跟我说,我帮你解决,你安心读书就行了。”那几句话如山涧里的暖阳,熨帖了我的心灵,至今想起仍然感到无比温暖。

在我的记忆里,杨老师是位难得的“多面手”——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教学能力更是出众。作为数学老师,他的课堂从不是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是灵动多变、引人入胜。他让我们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与主动探究中,把数学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真正学会、掌握知识。在他的潜心教育下,流失的学生返校了,后进的学生进步了,调皮的学生懂事了,优秀的学生成才了。在他教过的学生里,如今有的成了执掌企业的经理,有的成了勇闯新路的创业先锋,还有的成了领导干部。而我,在他关怀下,也如愿穿上了这身“园丁装”,成了一名光荣的“灵魂工程师”。

如今,我站上讲台已经33年了。黑板前的粉笔灰染白了鬓角,掌心的温度却始终如杨老师当年那般温热——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将那份“润物细无声”的师爱,化作接力的火炬,在岁月里生生不息。每年教师节,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杨老师,他是我生命里最明亮的一盏灯,照亮着我一路前行。

 2025年9月发表于《楚雄日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