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摇曳栗壳开,咧嘴枝头笑满怀。每到金秋,成片的板栗树便沉甸甸地缀弯了腰。秋风拂过,栗壳轻裂如笑靥,饱满的栗子似金粒般“嘟噜嘟噜”坠地,那声音里裹着甜香,满是丰收的欣喜。这,便是我魂牵梦萦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世界恐龙之乡”禄丰市中村乡。它坐落于禄丰城北部,距城区约13千米。中村乡不仅是南省生态乡镇,更以82.6%的森林覆盖率成就了“龙城后花园”的美誉——这里生态优渥,风景如画,物产丰饶,而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与土壤气候,更让这片土地成为板栗生长的绝佳揺篮。
秋天的中村处处洋溢着板栗的香甜与丰收的喜悦。而这份生态馈赠的硕果,也正牵引着人们走进它更深处的故事。
当你漫步于中村街东北面蜿蜒的中五线上时,举目四望,映入眼帘的是公路两旁那一片片板栗树,树影婆娑间,枝头的板栗像缀满的小灯笼,外壳已染上几分浅黄,在秋阳下泛着温润的光。风一吹,饱满的栗苞轻轻晃动,仿佛下一秒就要把沉甸甸的喜悦抖落下来。偶有裂开的壳儿露出里头的栗子,颗颗硕大滚圆,裹着鲜红的外衣,像被阳光吻过的玛瑙,在边沿镶着金黄的绿叶间格外惹眼。
走进中村乡河西村委会白塔村村民杨世仙家的板栗园,只见整个栗园热闹得像撒了把欢。全家人分散在林间,弯腰捡拾着从树上掉落的栗子——刚从裂开的栗苞里滚出来的板栗,颗颗饱满圆润,红亮的外壳裹着一层细密的绒毛,在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摸起来沉甸甸的。
杨世仙蹲在地上,手里的竹篓很快就堆起了尖,她时不时直起身捶捶腰,目光扫过满筐的栗子,嘴角的笑意就没下去过。丈夫则扛着竹筐往路边的三轮车装,筐沿的栗子时不时滚出来两颗,他弯腰捡起时,嘴里还哼着彝家小调。孩子们也没闲着,蹦跳着把散落的栗子往篮子里装,清脆的笑声惊飞了枝头的鸟儿。
不一会儿,三轮车箱就被栗子挤得满满当当,红亮亮的栗子泛着诱人的暖光,连空气里都弥漫着甜甜的栗香。一家人合力把最后一筐搬上车,杨世仙拍了拍手上的土,望着这一车“金疙瘩”,满怀激动地说:“今年这品相,栗商肯定喜欢,一定能卖个好价钱!”说着便发动了车子,车轮碾过落叶发出沙沙声,载着满车的丰收和喜悦,朝着家的方向驶去。
2025年的中村乡,板栗产业结出了丰硕果实。2.3万亩的种植面积,让绿色成为家乡的主色调;1700多万元的产值,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中村、河西村委会,户均2000元、人均800元的收入,让乡亲们的腰包渐渐鼓起来,200余户年收入超万元的家庭,更成为产业富民的鲜活注脚,见证着乡村生活的幸福变迁。
中村的秋天,正是品尝板栗的好季节。如果您来到中村做客,热情好客的中村人一定会用板栗晏来招待您。桌上的瓷盘里,红烧板栗裹着浓稠的酱汁,油亮诱人;土鸡炖板栗飘着乳白的汤,栗子吸足了肉香,抿一口便化在舌尖,锅炒板栗,外壳焦脆,剥开金黄软糯。请让中村地道的美味在舌尖多停留片刻:当那裹着烟火气的鲜香与暖意慢慢散开,无需多言,宾至如归的温馨便会顺着味蕾,悄悄涌上您的心头。
又倒板栗飘香的季节。这缕栗香,萦绕着丰收的喜悦,氤氲着家人的暖意,早已成了游子心头最清晰的坐标,跨越千山万水,割不断、抹不去。这,便是刻在骨血里的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