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学东的头像

张学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07
分享

攀枝花: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

 

 

我是从昆明高铁西站乘动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享有“阳光之城”美誉的攀枝花市的。走出高铁站,抬眼望去,耀眼的阳光正倾洒在高耸起伏、莽莽苍苍的山岭上。让我倍感讶异的是,远远近近的高山岭莽尽皆一片荒凸,裸露着苍黄的地表土,从金沙江河谷吹来的山风里,似乎挟带着干裂焦燥的气息,让我震撼于这个川西高原之城的高旷苍凉。

我家侄女在攀枝花学院读书,我们提前预定的酒店就在攀枝花学院东大门附近,位置在东区,而高铁站所在的位置在仁和区。攀枝花属于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以我近年来外出旅行的见闻感受,在中国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一个地级市基本上都是高楼林立、大道纵横的,而当我乘坐的士从攀枝花高铁站出发,一路缠峰绕岭、跨谷穿山,从仁和区到东区,沿途不时要穿过一个个隧道,这在一个地级市的市区中是仅见的。攀枝花,果真是见缝插针生长在大山褶皱缝中的一个山城。

攀枝花市的前身叫“渡口市”,对此我有一个很深的童年记忆。四十多年前,我读小学的班上在三年级时转来一个女同学,穿一条灯草绒带背带的裙裤,有点“洋气”,更让我们一班同学感觉稀奇的是这个女同学张嘴一说话,就是银铃般的普通话。听班主任老师介绍新同学时,说她是从一个名叫“渡口”的城市转来的,父亲在渡口的矿上工作,而她的母亲倒是我们的本地人。那时,在我幼小的心目中,渡口就是一个神秘的城市,那里大河奔流、渡船横渡、机声隆隆、钢架林立,充满了神奇的魅力,令人向往。

幼时的宿愿,四十多年后终于得以亲临一睹真颜了,而要探究攀枝花市的前世今生,它与“渡口市”的因源承继,最好的去处就是去参观位于花城新区干坝塘村的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它是中国面积最大、展陈最全的三线主题博物馆,全面展示了全国13个省区三线建设的历史面貌。徜徉一个个展馆,仰读一帧帧史料,一个祖国至上、艰苦创业的火热激情年代便扑面而来。

攀枝花市的前身“渡口市”得名于1965年国家开发当地铁矿资源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作为三线建设的核心项目,攀枝花因金沙江畔的重要渡口被选为工业基地,初期以“渡口市”命名,既是对地处金沙江河谷地理特征的描述,更是出于保密需要——避免暴露战略资源开发的意图。当年,在渡口工作的职工与家人通信,通信地址都只是一个数字信箱,比如“22号信箱”。一声令下,多少科技工作者投身荒野,隐姓埋名,终其一生,把青春理想和家庭幸福贡献给了祖国。

彼时的“渡口”,山高谷深,一片荒芜。作为三线建设的先驱者和拓荒者们,依靠简单的农具和人力劳动,在搭建临时住所解决基本居住需求后,便马不停蹄着手建设工厂,自主生产所需的工具和机械设备。利用这些自制的设备,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进行开山修路、跨江架桥等工程。在此过程中,因泥石流、落石等自然灾害导致的伤亡事故频繁发生。建设者们毫不畏惧,凭借顽强的意志,在崇山峻岭中开辟出工业基地,建起了简易工厂,并逐步形成配套的居住区。随着煤矿和铁矿资源的开发,攀枝花煤矿和攀枝花钢铁厂成为新中国工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特别是攀钢凭借其作为中国最大钒钛磁铁矿的独特地位,在工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代人的无私奉献,书写了三线建设的辉煌篇章,成为这个城市最有能量的精神内核。

“渡口”这一名称延续了22年,直至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为“攀枝花市”。据资料介绍,“攀枝花”之名可追溯至清代。1869年,当地村落因村口一棵高大的木棉树(俗称“攀枝花”)得名“攀枝花村”。“渡口”已成历史记忆,承载着白手兴邦、艰苦创业的如歌岁月,这种沉淀在历史深处熠熠闪光的精神特质,新时代以更加亮丽的色彩扮靓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攀枝花市花城新区干坝塘村攀枝花市花城新区干坝塘村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当我们从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出来打车回酒店时,的士司机特意载着我们,沿着攀枝花大道一路欣赏初春时节蓓蕾初绽的攀枝花,只见倏忽闪过的大道两旁,树树挺干横枝,渲染朵朵鲜红,缤纷热烈,向天而歌,唱响这个三线城市春天最绚丽的华章。

攀枝花学名木棉花,高大挺拔,先开花后长叶。二、三月份鲜花盛开时,花朵硕大,形如五星,红艳如火,花期长达数月,这种艳丽与持久,犹如英雄的气概,坚韧不拔,永不言败,所以木棉花又被称为“英雄花”。当我沿着攀枝花大道一路欣赏着两旁傲然挺立、红灿如火的一树树“英雄花”时,对顽强生长在干热荒凉的金沙江河谷的木棉树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崇与敬意。

木棉花是攀枝花的市花,人们对这一花树的喜爱可谓是深入骨髓,随处可见,形影相伴。无论是攀枝花学院东门外矗立两旁的百年老木棉,魁伟苍劲的树干上盛开满树繁花,象征这个攀西高等学府底蕴深厚桃李满天下;抑或是攀枝花英雄纪念碑周围翠柏相映的树树红艳,层层叠叠灿若云霞,犹如火红年代拓荒者豪气干云激情冲天。总之行走在市区的大街小巷、小区院坝,抬眼之间总有一树绯红的云霞在向你招手致意,让你感受到这个重山叠嶂、河谷幽深的山城却有着宽广相容、笑迎天下的胸怀。

攀枝花是一个移民城市,无论是乘坐的士时与一个个司机的交流,还是爬坡上坎、街头巷尾向一个个市民的问询,言谈间都可能追寻出他们就是是二代、三代甚至四代三线人,他们脸色平和,安居乐常,言谈间传递出对这个远山缅邈、一抹苍黄的山城的深沉依恋,没有一句怨叹,没有一丝嫌弃,更没有远离的念头,这让我这个初来乍到者面对山城周围高陡的岭莽、焦黄的山貌时从心底涌起的愁叹,在他们热情笑语间逐渐消融了。我感觉到,每一个攀枝花人,都是密植在山城各个角落的一株株木棉树,他们不畏严寒和蛮荒,每当春天来临,就会蓬勃生长,洋洋洒洒,共同妆点出这个三线城市承续绵延的壮丽之美!

离别之际,我真正喜爱上了攀枝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