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雪辉的头像

张雪辉

网站用户

诗歌
202507/24
分享

王安石治鄞的往事(叙事组诗)

1、一朵凋谢在鄞县的木槿花

1047年,王安石任鄞县县令

一朵木槿花匆匆地

绽放,凋落

她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年,太短了

短的刚会叫爸爸妈妈

王安石夫妇给这朵花

浇水,施肥

给色彩艳丽的木槿花,起名王堇

让她在鄞县在灵山秀水间

成长,成长成一株

亭亭玉立的小名叫做鄞女的花

她是王安石的女儿,也是鄞县的女儿,

亭亭映清池,风动亦绰约

对着父母微笑

对着鄞县县衙中的花草

以及露珠微笑,牙牙学语

的模样就像花蕊中吐露出的芬芳

一个夜晚,一场风雨

把这稚嫩的木槿花摧残了

摧残的枝残花落

一片松林中,苍苍老父把她葬下

把她留给了鄞县,留给了记忆

留给了《解任别女诗》

每当风起夜晚

一位父亲就为木槿花潸然泪下

2、站在东钱湖畔听《宋史》

政声人去后,王安石去了

他离开了宋朝的疆土——鄞县

离开了人世,却

写入《宋史》中,进入

老百姓的口碑中

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脚下的土地大旱,百姓的眼睛

不愿干涸,等待雨水

哪怕是一滴泪或者一滴血

他们是幸运的,等来了王安石

等来了他“大浚治川渠”的施政方略

东钱湖畔,人头攒动

全县十余万民工

除葑草,浚湖泥,立湖界

置筑七堰九塘

他们的王县令衣垢不浣面垢不洗

用手中的木锹造出一片“万金湖”

王公塘模式,成为治水上策

那1000多年前的场景

凝固成王安石治湖石刻的群像

一个个闪光的魂

3、粟米生长在百姓间

粟米生长在土壤中,也生长

在那以食为天的百姓中间

丰收,谷穗金黄

歉收,面色如菜

把民心与仁心都揪得紧紧

27岁的王安石

从淮南来到鄞县上任

他就用脚丈量着鄞县的土地

一颗仁心青黄不接

一县百姓生存艰难

他打开了官府的粮仓常平仓

把那些金黄的粟米发放给百姓

继续生长,生长成

崭新的粟子与生活的希望

打开“发粟”的故事

王安石依然

记录着鄞县的东西十四乡的乡情

4、从庆历五先生到宁波文脉

他在奔波,在寻找

他在寻找,在奔波

作为一名在大宋朝的天才少年

从自己读过的万卷书行过的万里路中

他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兴则百业兴

在鄞期间的王安石

一个梦想发芽了,如鲲鹏般展翅

打造“教育与知识”的时代

孔庙成为县学

顽童走进了学堂

他走闲山野水找到了五位隐者

杜醇、楼郁、杨适、王说、王致

他们被称为庆历五先生

朗朗的诗书声在县学街传播千年

文化的脉络从此延伸

一位位学子就是散落的珠子

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从宋代至当今

3000名进士和12位状元

文化教育犹如一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

串起了源远流长的浙东文脉

无论鄞县或宁波

鄞县,这一块“试验田”中

果实累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