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黄米粽
在儿时的记忆中,端午节总是与黄米粽紧密相连。那是一种简单却充满了家乡味道的食物,每一口都蕴含着母亲的关怀和故乡的温情。
端午节前夕,母亲会提前准备好制作黄米粽的材料。她会在市场上挑选上好的黄米红枣与粽叶。回到家后,她会仔细地将黄米洗净,浸泡在清水中,让米粒充分吸收水分,变得更加柔软。把红枣和粽叶清净干净,粽叶用石头压住,确保平整。
五月初四,当夜幕降临,母亲就开始制作黄米粽,大锅里烧水,将浸黄米放入蒸锅中,用旺火蒸煮。随着温度的升高,蒸汽弥漫,整个厨房都弥漫着黄米的香气。然后,母亲会将煮好的黄米舀入粽叶中,放入红枣或者豆沙,最后将粽叶紧紧包裹,用马莲系好。
当粽子包好后,母亲会将它们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用中火慢慢地煮。炖煮的过程中,需要半天时间,粽子的香气逐渐弥漫开来,让人垂涎欲滴。我会坐在灶台旁,静静地等待,期待着第一口黄米粽的美味。
终于,粽子煮好了。母亲会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从锅中取出,放在盘子里。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颗粽子,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咬上一口,黄米的软糯和红枣的香甜在口中交融,那种满足感无以言表。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离开了家乡,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中。然而,每当年端午节临近,我总会怀念起母亲亲手制作的黄米粽。那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对家乡和童年的深深眷恋。
黄米粽,家乡的味道,独特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