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水马龙的太原,夜晚是喧闹的。霓虹灯把街道染成一片迷离的彩,灯火辉煌得让人几乎忘了白天的疲惫。可就在这片光怪陆离之中,我抬起头,望见了天上的月亮。
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沉。它怎么这么小,这么瘦?像一枚被揉皱又展开的银币,孤零零地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之上,连光都显得那么吝啬,那么微弱。
它不像我记忆里故乡的月亮。那时的月亮,是姥姥故事里走出来的,又大又圆,仿佛一个银色的圆盘,挂在天上,亮得能照亮整个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姥姥总爱在夏夜,摇着蒲扇,坐在老槐树下,给我讲月亮里住着嫦娥和玉兔的故事。她说月亮是有灵性的,会看着我们长大。中秋夜,我们会在院子里摆上小桌子,献月亮。月饼的甜香、西瓜的清甜、葡萄的晶莹、苹果的脆爽,混合着月光,那是童年最香甜的记忆。月亮就那么高高地、慈爱地俯视着,看着我们虔诚地许愿,看着我们把最好的东西献给它。
也不像那时的月亮,是我的玩伴。夏夜里,它像温柔的守护者,洒下大片大片的清辉。我们就在这月光铺就的跑道上奔跑、嬉闹,玩捉迷藏,躲在被月光染成银色的玉米秸后面,心跳得像小鼓。或者,我们蹲在墙角,屏息凝神地抓蟋蟀,听它们在月光下鸣叫,那声音清脆又悠扬。那时的月亮,是有温度的,是充满活力的,它参与了我的整个童年,每一个夜晚都因为它的存在而变得生动有趣。
可眼前的这轮月,就只是个小不点。它被城市的喧嚣和光污染挤压着,显得那么局促,那么单薄。它挂在那里,像一句没说完的话,又像一道无形的伤口。它不再慷慨地洒下清辉,只是冷冷地、远远地旁观着这人间烟火。
我突然觉得,这月亮,就像这些年为生活奔波的我。被城市的节奏推着走,被各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渐渐失去了最初的圆润和光泽,变得憔悴,变得瘦小。棱角被磨平,热情被消磨,只剩下疲惫和沉默。
它也像我的理想和梦。曾经那么丰满,那么炽热,以为能在这座城市里生根发芽,开出花来。可现实像一把无形的刻刀,一点点地削去它的边缘,让它变得支离破碎,最后只剩下这残缺的、瘦小的影子,悬在心头,遥不可及。
城市里的月亮瘦了,瘦得让我心疼。它瘦成了我对故乡所有美好的怀念,也瘦成了我在这异乡漂泊的倒影。我多想回到那个有姥姥故事、有月饼西瓜、有月光下奔跑的童年,可回不去了。
我站在街头,看着这轮比故乡瘦了的月亮,看着那些行色匆匆的人们,任由思念像潮水一样,将我淹没。月亮瘦了,一如这些年渐渐远去的亲人,一如慢慢远去的光阴。
月亮瘦了,故乡那轮不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