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沭阳县陇集镇境内的华东花木大世界看睡莲,数次计划都因阴雨或杂事而耽搁。花开不语,花落无言,许多美好的邂逅都是在犹豫中彼此擦肩,留下了一等又是一年的遗憾。秋分前的这个周日是事先约定好的日期,我们很早就从城区出发直奔目的地,以便一睹似曾相识却又神秘莫测睡莲的容颜。
许多事情就是这样,计划之中有变化,变化后又觉得很合理。我们原定走的西门由于施工需要临时关闭,暂不让游客进入,走南门还要绕道四五里路。活动的组织者刘国宗老师说,那我们就按照第二套方案,先看文化后看风景。看来刘老师为这次活动确实动了不少心思,在我看来也算是歪打正着,压轴的节目就该放在最后。到一个地方,应该把欣赏风景与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结合起来,这样收获回更多些。况且,我们说是去转转,其实内心里多少是带着所谓的任务去的。同去的人孬好也是文化人,各有长处,撰写陇集赋需要挖掘当地的文化底蕴,创作歌词需要有一念之间的灵感,编写陇集志需要核实补充新的史料,写作散文随笔需要有更多触景生情的细节。当然最一致的想法还是奔着那心心念念的睡莲去的。
土生土长的陇集人刘国宗老师,教书育人几十年,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作家。他很多年前就在权威的文学刊物《人民文学》上发表诗歌,并出版过诗歌、小说、散文、儿童故事等多部文学作品,当地很多学校的图书馆都藏有他的图书。他退休多年后依然笔耕不辍,目前还在编辑《陇集镇志》。他对当地的情况自然了如指掌,也有着有更深的理解。他安排我们先看陇集镇的李徐和墩前两个村的村情馆,据说村情馆的所有文字材料都由他采写。走进墩前村村情馆,有一种时光倒流的穿越感,记忆中甚至传说里的老物件一一呈现我们的面前。扎草喂牲畜用的铡刀,深翻土地用的牛拉铁梨,扬场用的木锨,舂米用的碓臼,挑担用的扁担,林林总总,一切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愁,大家仿佛一下子来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现场,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馆里墙上的打夯歌歌词,这种劳动之歌,是口口相传的农耕文化,也是苦难岁月的历史见证。擅长作词的朱彤和擅长作曲的李鑫两人边念着文字边有意无意的哼唱起来,他们在像与不像之间用自己方式唱出了各自独特的韵味。打夯歌早先应该是只有曲调而没有歌词的,所以加上去的歌词作为对打夯歌的诠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的内容和内涵。如今这些打夯歌已从人们的耳际消失而飘向天外,那些土坯房也在岁月和风雨的浸湿下逐渐坍塌并重新汇入来时的尘埃里。
走出村情馆,回到现实中,蓝天白云下,凉爽秋风里,一排排坐北朝南且错落有致的墩前小区的民居,全都是富有苏北民居特色的中式风格的别墅,作为后起之秀的它们独树一帜,成了新农村居民住宅的标配。这个占地280亩,总投资1.4亿元,共980套苏北风格的小区,建成五年来,周边配套服务逐步完善,可共就业赚钱的企业不断增多,乡村风貌实现华丽转身。你看那小桥、流水、绿树、人家,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道路宽敞却又曲径通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人在小区走,如在画中游,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原来诗和远方不在天涯,而是近在咫尺,此时就在眼前。
离开墩前村,前往睡莲基地。远远望去,田子格样布局的连片睡莲足有五百余亩,大面积的花海铺天盖地般直扑眼帘,让人一阵眩晕,禁不住发出阵阵惊叹。走到近处,碧绿幽深的莲叶如圆盘铺展水面,呈旋状排列的五彩斑斓的莲花恣意绽放。行走在平坦的花径,感受花海荡漾,怎不陶醉其中!一丛丛开在水面的白睡莲、蓝睡莲、黄睡莲,紫睡莲,品种不同,花色各异,微风过处,轻轻摇动,风情万种,特别是那紫睡莲,似缠绵悱恻,如淡淡哀怨,透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意。我们知道,莲花包含了荷花和睡莲,佛教中的莲花,多指的是睡莲。周敦颐说它“濯清涟而不妖”,可我们看到的睡莲的名字和莲花怎么都怎么妖艳呢?睡莲的特性是日出而开,日落而合,独自芳菲,又向来喜欢把心事埋藏。所以古人用诗句“红衣半捲波心睡,翠盖低垂水面眠”来描绘睡莲在水中静谧姿态。前几天已陪上级关工委领导来现场调研过一次的晏景文老大,曾带回一株开花的睡莲,放在灌水的玻璃器皿里养着,夜里悄悄地窥视了一番,好像花瓣也没有合上的意思。我想也许是睡莲乍乍离开原生环境暂不适应而夜不能眠吧。
幸福最好是点到为止,快乐在于放下执念。我不知道是睡莲选择了地处西南岗的陇集,还是西南岗的陇集选择了睡莲,但我似乎确信睡莲是陇集镇的又一新地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趋之若鹜的打卡之地。我们来此之前,这里还举行一场游客参与其中有趣的活动,就是寻找自然变异或独特的“幸运莲”,与之合影打卡,即可获得精美的奖品。这种互动体验,让游客欣赏了睡莲的自然之美,增加了游玩的乐趣,特别是让更多人深入了解了睡莲的魅力。
登上不高的水面观景台,小鱼在脚下的莲叶间的游弋,白鹭在不远处的花间独立,还有摄影师们拍摄的姿态万千睡莲图片展,和谐共生的环境,确实美不胜收。说实话,再美的作品也超越不了大自然本身的美,与生俱来的清水、泥土、莲花,抑或微风、阳光、月色,甚至是高远的天,驻足的云,哪怕是连绵不断的雨,一切都是大众的,一切又是唯一的。同游的吴先生也是一位写作爱好者,他在陇集经营多家超市。他经常在这里散步跑步锻炼,他喜欢睡莲基地傍晚的景色。他说夕阳从西侧的陇上华府小区楼顶洒下的余晖,映照在这铺满水面的莲叶花瓣上面,叶片和花朵随水波摇曳,置身这如梦如幻的“水上花园”,禁不住生出“一梦一睡莲”的感慨,但又不得不佩服它“年年花开”的执着。
我们没有采摘一朵睡莲,但却有意外收获。毕竟是花木大世界所在地,附近一户李姓人家的主人十分热情好客,李大爷送给我们每人一小包牡丹花的种子,它如石榴籽大小,虽黑里透亮,倒也平淡无奇。如果不听介绍,我怎么也不会把它与国色天香的牡丹联系起来,也许是平凡的种子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只是种植很有讲究,季节性要求很严,主人说必须在秋分当天下种,这样才会在来年春天开出好看的花。而睡莲呢,她不与牡丹争春,也不与庄稼争宠,只在干净的水域里紧贴水面生长,不经意间悄然开出诱人的花,且总是那么谦虚务实,低调而不张扬,不计回报地扮美这红尘人间。
徜徉在迷人的花海田园,时间好不经用,慌慌张张中已是中午。午餐地点就选择在边上的农家乐饭店。饭店左边的小河里芦花待放,脚下藤蔓上有吊瓜作伴,满枝的石榴一树火红。刘老师说,大家一起喝几杯吧。拉倒吧,你自己滴酒不沾该派人喝酒,不知道主不食客不饮啊?在玩笑声中,我们走进餐厅坐落临窗的长沙发上,转过头望向落地的玻璃窗外,只见古老的青石水槽里,水面上是满满的睡莲。此时莲叶田田,花开正浓,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