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城墙
我生活的城市有城墙。
我知道自己生活的城市有城墙,经常提及像南门、北门这样的地名,就像提及家乡村子的涝池、戏台一样自然而然,经常驱车驶过不同的城门,知道城墙脚下有热气腾腾的早市,有年轻人组建的乐队活力四射的演奏,还有午后晒太阳的慵懒野猫,知道城墙下是火车,听过并喜欢歌唱我生活的城市的歌曲……
坦白地说,我对城墙司空见惯了,只有在驱车驶过不同的城门,看到青砖纹理时,才会感叹:哦,我生活的城市有城墙!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意识到,此时此刻,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正在游览着我的城市,正在伸手触摸着文物与历史。
我登上城墙的次数屈指可数。我答应过儿子,带他骑行城墙。周末,我与儿子终于满心欢喜地登上了城墙。我看我的风景。儿子看他的风景。这座城市的文物与历史无需介绍,文物多得数不清,历史长得讲不完,耳濡目染即可。护城河水安静流淌。闸楼吊桥咯吱作响。瓮城壁垒森严。虽然登上城墙豁然开朗,但是我看见狼烟四起,听见嘶鸣不断。王保保频繁南下袭扰;李自成带领人马喊杀而来,架云梯、挖地道,乘兴而去,败兴而返,下令纵火;庚子西狩;西安起义;二虎守长安;西安事变……城墙不语,耳闻炮声不断,目睹硝烟弥漫,修缮了损毁,损毁了修缮。
儿子不知道这些故事,阅读过一本从建筑角度详细介绍城墙的图书,就仿佛考古一般观察城墙,认识角楼,指着远处的角楼让我眺望,说城墙的青砖上面刻有文字,就寻找城墙青砖上面的文字。南门游人如织,有眉清目秀的东方人,有黄发碧眼的西方人,散步、骑行、歇息或购物……摊位星罗棋布,商贩忙着与游客交谈交易。儿子看中一件传统玩具竹蝉,想让我买给他留作纪念。我同意了。商贩递给儿子玩了玩。儿子说,等骑行完,离开城墙的时候再买吧。
我们从南门出发,自东向西,骑行城墙。女郎身着古装拍照留念。与我们对视的西方游客微笑颔首。我们挥手致意。湘子庙古朴典雅;广仁寺香火旺盛;火车站人流不息;西安事变纪念馆庄重威严……没过多久,我与儿子骑行了十余公里,兑现了答应陪他骑行城墙的承诺。
回到摊位,不见商贩。商品明码标价。儿子取了竹蝉。我付了钱。
我想一路向西骑行,经过巴格达,经过伊斯坦布尔,抵达遥远的开罗……
儿子抡起竹蝉。蝉鸣响彻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