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鹏的头像

赵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02
分享

七月的河内

太平洋的水汽被台风裹挟至河内。河内下着雨。雨滴噼噼啪啪地响着,打着屋顶、打着热带绿植、打着汽车、打着摩托车手的头盔,还打着流动商贩的蓑衣和斗笠……深夜,喝着咖啡,惬意地感受着河内的凉意。

河内黏糊而又清爽。

一个人如果没有在热带生活过的经历,初到河内,会觉得河内的天气黏糊,尤其在七月,觉得身体黏糊,甚至呼吸不畅,浑身不舒服。这不是问题——如果非要把这当成问题的话,解决的办法就是在河内多待几天,习惯了就好了。七月的河内几乎天天下雨,下雨的时间不定,清晨、上午、午后或深夜都可能会下雨。雨过天晴,清爽不少。

河内的咖啡馆多得不计其数。午后,与朋友临窗而坐,喝着咖啡,聊着天。咖啡是冰咖啡。咖啡杯子外壁凝结着挨挨挤挤的水滴,手一碰,黏黏糊糊的。咖啡馆很有情调,融合着南洋与法国风格。狭长的木制窗户外面的风景清爽极了。窗户外面的利马果树根深叶茂,肥硕的叶子伸展到我们位于二楼的窗户旁边来,锃亮锃亮的,仿佛打了蜡一样。如果把利马果树换成木瓜树,那景色就跟电影《青木瓜之味》里面的景色一模一样。

河内很苗条。何止河内很苗条,整个越南都很苗条。

清晨,我被摩托车的轰鸣声叫醒了。越南是摩托车的王国。摩托车在河内的大街小巷穿梭着,飞快而又安全。红灯亮了,只要三五秒钟的时间,路口就聚集了上百辆等待红灯的摩托车,车手在看手机、在吃东西、在补妆……绿灯亮了,轰的一声,摩托车又奔赴下一个路口,好比鱼群风暴。车手驾驶技术炉火纯青,载着顾客、载着朋友,甚至载着装修材料,必要的时候摁一下喇叭,嘀的一声,提醒对方注意避让,转弯或跨多车道并线时,会伸手示意,提醒其他车辆注意避让。行人过马路的时候也会伸手示意摩托车减速避让。摩托车就会丝滑地从行人身后开过。在河内,我不曾目睹任何交通事故。摩托车是很苗条的交通工具。当然,在河内街道,私家车就显得有些鹤立鸡群了。

初到河内就参观了火车街,虽然了解火车街,但是当火车擦肩而过时,我还是被震惊了。苗条的铁路两侧是苗条的建筑,张灯结彩,五颜六色,有许多店铺,咖啡馆、小卖部、餐馆……店家忙忙碌碌,调咖啡、卖东西、端饭……游客悠闲地喝咖啡、买东西、吃饭……街道很窄,就三五米的距离,使街道两侧店铺的活动雨棚都无法完全展开。店家收起活动雨棚,提醒游客端起咖啡杯子、拿起碗筷,迅速收起桌椅。火车呼啸而来,似乎冻结了街道的一切。游客端着咖啡杯子、拿着碗筷,一动不动,生怕动一下,火车就会撞洒咖啡、撞落碗筷。店家面朝店铺,背对火车,纹丝不动地扶着桌椅等待火车通过。火车过去了,店家摆好桌椅,请回游客,展开活动雨棚,继续忙忙碌碌,直到火车再来。

饭后,请求店家拾掇餐具,擦净桌面,安安静静地欣赏着河内某条巷子的夜景。巷子的餐馆一家挨着一家。店家的妙龄女郎化上精致的妆容站在街边揽客。店家展开活动雨棚,把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等待顾客入座消费。顾客没来,两辆汽车相向驶入巷子,顿时让巷子水泄不通。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店家收起活动雨棚,收起桌椅给汽车腾出空间。尽管如此,汽车依然无法顺利会车。离路口较近的汽车在倒车。汽车后面的店家纷纷给汽车腾出空间,直至路口。汽车走了。店家展开活动雨棚,把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等待顾客入座消费。顾客没来,风雨来了。店家不得不收起桌椅和活动雨棚,邀请顾客进店就坐,而非街道……披蓑戴笠的小贩冒着风雨兜售香烟。

我喜欢坐在河内老城区某个街角处咖啡馆的简易桌子旁边发呆。午后,下着雨,雨滴噼噼啪啪地响着。摩托车不断驶过街道。汽车和“客先死”偶尔驶过街道。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操着不同的语言从街角走过。我在遥远的河内回忆着故国的往事,湿润了眼睛——只是因为热爱生活。街角咖啡馆二楼苗条的阳台上出现了一位老人,在阳台热带绿植的遮挡下静静地俯视着河内老城区。

        人们在黏糊的热带寻求着清爽,在苗条的国土上不厌其烦地生活着,温和地与人交往着,顽强地书写着他们的历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