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说想吃泡馍了。秋天的午后,我带着儿子来到有两家泡馍馆的饮食街,问儿子去哪一家吃。儿子说去这家吧——这家近。儿子选择了我们不常去的一家,理由是距离我们较近。
天空下着雨。我们没有撑伞、没有戴帽。西安滴答滴答的秋雨下得让人惆怅,雨一降,立刻驱走暑气,使夏天似乎没有来过,带来冰凉,一场比一场冰凉,一滴比一滴冰凉,开始将一些树叶从树枝上打落下来,拍在地面,浸湿,浸透,浸烂。西安的秋雨没有春雨的密集,没有夏雨的热烈,滴答滴答,仿佛心平气和地讲述往事的老人。西安的秋雨天气适合发呆和回忆。
偌大的餐馆很清净。老板娘坐在深处穿肉串。两位老人坐在近处吃着泡馍。听到一位老人清脆地咳嗽了一声之后,我浑身不舒服,心就悬起来了,等待老人找纸巾,吐痰,用纸巾包着痰扔进垃圾桶里……我边等边看吧台后面墙壁上的巨幅菜单,没有等到老人吐痰。老板娘问我要什么。我暂时无法回答她的问题,也无法接她的话,就一声不吭,心想老板娘可以表达得更好,比如看看想吃什么,选好了告诉她。
我和儿子悄无声息地吃着泡馍。我盯着碟子里面的糖蒜,晶莹剔透,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辣辣的,应该还香香的,想尝一口,但是忍着没尝。儿子见我没动糖蒜,自己也就没动糖蒜。我能吃糖蒜,更能不吃糖蒜,只是介意吃了糖蒜的气味而已。
餐馆进来一位年轻女士,看着吧台后面墙壁上的巨幅菜单。老板娘问她要什么。她一声不吭,可能暂时无法回答老板娘的问题,也无法接老板娘的话。她转身走了,仿佛网络休闲游戏的玩家,进入游戏房间,一声不吭地看了看,又离开游戏房间了。
一位老人结了他们的账,和另一位老人离开了餐馆。
雨下大了。
吃完泡馍的我静静地望着儿子吃泡馍,往事涌上心头。我想起表姐一家三口。两年前的春节,他们从广州回到西安过年。在他们离开西安当天的午后,我们就在这家餐馆吃了泡馍,就围坐在这张餐桌隔壁的大圆餐桌旁边。吃饭的人很多,算是给表姐一家饯行。来自岭南的表姐夫首次来到西北,首次吃西安泡馍。先吃完饭的小孩在玩,玩得不亦乐乎,玩得忘乎所以。儿子打碎了餐桌上面的辣椒盅子,吓得呆若木鸡。我说没关系,没关系,一边收拾辣椒和盅子一边说等下结账的时候赔偿吧。这事是儿子的童年糗事。其实他现在还在度过他的童年。我没有提及这事。儿子可能忘记这事了。饭后,表姐一家三口就离开西安回到广州了。
广州有秋天,也有秋雨。不知道广州的秋雨有没有西安秋雨的惆怅。表姐年迈的父亲居住在附近,一人独居。秋天了,我应该抽空去看看他——我答应过表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