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过后,霜降将至。三哥打电话说,他和三嫂一起在母亲住过的老屋庭院里摘了一蛇皮袋猪耳朵扁豆,要专门从乡下乘公共汽车到城里来,送给我和妹妹吃。
这是一份无法婉拒的亲情。因为它是人类一切感情联系的基础,也是一切爱的起点。
三哥赶到后,我将妹妹约到我们家一起吃饭,共叙猪耳朵扁豆所带来的亲情。更让我禁不住回忆起母亲在庭院南墙根,种植猪耳朵扁豆的情景。
猪耳朵扁豆,长得像极了猪的耳朵。而在我们家乡人看来,因为它爬在篱笆或帐子上生长,故称帐子扁豆。猪耳朵扁豆,属豆科,一年生缠绕藤本植物。种子白色或紫黑色,茎蔓生,叶片呈披针形。花色为白色或粉紫色。每年六七月份开花,花期较长,花落结果,一直到霜降以后。荚果长椭圆形,扁平微弯,是农家人食用的普通蔬菜。
猪耳朵扁豆品种较多。其特点是不占地方,无论是在墙角、胡同,还是篱笆、栅栏旁边等,都可随处种植生长。每年到了谷雨时节,母亲就会将上年专门留出来的猪耳朵扁豆种子,用水浸泡一晚上后,次日便种在庭院南墙根或猪圈屋后的空地里。一周过后,它就从柔软的泥土里钻出嫩绿的小芽儿,好奇地打量这座庭院里的一切。
和风吹过,爬满南墙的青绿色猪耳朵扁豆,缠缠绕绕地生长着,郁郁葱葱,长势旺盛。叶子中间,浅浅淡淡地开出一串串的小花,或白,或紫,花序直立,轴粗且壮。小苞片近圆形,花簇生于每一节上,一簇簇聚在一起,远远看去,姹紫嫣红,格外艳丽。
夜晚,擎着小旗般的小花朵儿,张开了它想象的翅膀。星星在天空中不断地眨呀眨的,凝视着地面上的小花朵儿;小花朵儿则在地上笑呀笑的,望着天空中闪烁耀眼的星星,似乎有倾诉不完的情话儿。
早晨,太阳升起有一竿子高的时候,一只蜜蜂正在亲吻着小花朵儿,这不禁引起墙上走着的、母亲养的那只大灰猫的注意。大灰猫一声“猫咪”,吓得这只蜜蜂急忙飞得远远的。大灰猫伸出右前爪打了声招呼,接着又轻柔的一声“猫咪”,好像在说:“逗你玩呢,欢迎你呀,小伙计……”这时候,蜜蜂引来众多同类小伙伴们,在猪耳朵扁豆架上,欢快地飞舞着,亲吻着,嬉戏着……
由于天气持续干旱,沟里湾里的水都干了。鸟儿们口渴了,就在村子的上空飞翔着,四处找水喝。有一只麻雀发现我家庭院里,有一个盛满水的铝制洗衣盆,那是母亲专门晒在院子里的。这只麻雀就像在沙漠中找到了绿洲一样,扇动着轻捷的翅膀,叽叽喳喳地叫着,落到盆沿上,然后向四周观望了一下,就低头旁若无人地伸着它那尖细的小嘴儿汲水喝。每喝完一口,抬头观望一下,低头再喝,直至解渴。也许是饿了的缘故,它抬头看到另一只麻雀在猪耳朵扁豆架上,蹦蹦跳跳地正在捉食枝叶上的小虫儿。于是,它便不顾一切地飞了过去,似乎在对它的同伴说,这里是鸟儿们的天堂。有水喝,有虫儿吃呢。这时候,正在屋里忙碌的母亲,提着一桶水来到院子的南墙根,给猪耳朵扁豆浇水解渴。
立秋以后,猪耳朵扁豆花落结荚,扁豆成形,长长的,弯弯的,长得像紫色或绿色的弯月似的,给这座农家小院增添了喜人的丰收的景象。
母亲将采摘下来的猪耳朵扁豆用开水焯熟后,再用蒜泥凉拌着吃。吃不了的,就把它晾晒在庭院里,等干透后,储藏起来,留待过年用猪肉、粉条、豆腐做馅料,包大包子蒸着吃,那种美味至今回味无穷。母亲有时候还用干辣椒炒着吃,既辣又爽,吃起来感到意犹未尽。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唐·李白)不觉间,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七年多了。我和三哥、妹妹在一起吃着妻子用辣椒炒的猪耳朵扁豆时,不禁想起父母的养育之恩。特别让我思念的是,朴素而平凡的母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财产,但是她却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就三哥而言,他种猪耳朵扁豆,是在传承和践行母亲勤劳而朴实的家风啊!我们现时吃的猪耳朵扁豆,还是母亲给我们留下来的同类猪耳朵扁豆的优良品种呢。自从母亲去世后,三哥每年都把他接续种的猪耳朵扁豆的种子留好,春种秋收,接续不断。
这猪耳朵扁豆里的亲情,如同一泓清泉,源源不断地流淌滋润着我们兄弟姊妹们的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