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文家的头像

赵文家

网站用户

诗歌
202503/24
分享

低处的人间(组诗)

坛山


坛山三道箍。雨雪初霁,石箍先于树木露出亮光

被阳光一照更亮。它的亮,未必是要让更多人看到

而是要让更多人猜测,用语言够不到底的传闻

一直留在这个城市,留在这座山上

越古老,越接近天理

平常草木旺盛,视线判断不准方位

大雨过后,三道箍上的阳光顺着石头,滑落下来

登山的人,指着一些红的绿的花蕊

似有情衷。我总爱独自临山

立于昨天和今天之间,揣摩风云,揣摩今生和来世

此刻,我在山顶翻阅小城,翻阅千古事,万般情

我不愿下山,干脆就坐在石箍上与苍苔对视

与自己的前生对话

我知道,坛山是一座神坛,道场灵验

祈祷总会兑现

忽然,一只松鼠从我脚下幽深的松林里跑来

打探我天天登山的理由。我不说

说出来,三道箍就不再神秘


南山


爱美是南山的天性。你总是高举九顶莲花

时时都以迎接的方式

先民们从遥远的黄河流域

握着石器而来

听着春秋的古乐乘坐奚仲制造的马车而来

踏过岳飞北征抗金的跑马场的烟尘而来

沿着二十一世纪初的马蹄和弹痕而来

半勺历史,一身惊魂。于是一心向往世外的归隐

“悠然见南山”,这里可否是陶渊明采菊喝酒的

去处

于是先民们在这里潜心喂养一片石头,一片溪流

一片蓝天白云,一片晚霞翠旭

黄荆,棠梨,野榆,刺槐,黄楝,大枣

都讲着原始的物语。核桃,油桃,酥梨,苹果

都标明自己的纯正身份。山风也时时使用醇厚

的方言

今天,油菜花、郁金香、薰衣草、油牡丹也被吸引

入群

骑马,品茶,垂钓,都被红男绿女无限次地赞赏

我欣喜地用诗歌加入,成为南山生态圈里的一棵

墨菊


马铃薯


马铃薯是咱百姓的儿子,身上的泥土味儿

沾满一个个地域特色的专属词语

每一个马铃薯都像一座小房子

里边住着与我们血肉相连的亲人

等待远来归家的子孙,使我感到亲切,温馨

有一种想蹦想唱想飞的冲动

想把这块土地当做生命的毯子

裹紧孤寂与疲惫。想把自己学到的一切知识

都在它身上运算,求解

求出艰辛与笑容,算出荣耀与光辉

想把自己的一生都算进它的身体

推着它,走向远方

隆冬腊月夜晚,听着门外雪打梧桐

我从马铃薯里叫出亲人

与我一起盘算着来年的光景

一片又一片的绿,黄,圆,总在眼前晃动

此时,梦中的我成了整个乡村最有头脸的人

一根命运火钳,已在手中握紧

满满一炉火正被捅开。一缕缕年轻的火焰

在大地命名的马铃薯庄园里升起


脊梁

晨曦,从青檀山一枝嫩芽的舌尖上升起

春情勃勃的鸟鸣切开溪流里的春光

散发兴奋亮点的泥土想表露什么

还没有打好腹稿。满岭的油菜花蕊

抢先发言,字字句句都吸引着蜂蝶

蚀骨吸髓般的追捧夸耀。


我握住阳光的犁铧,在一首诗的田畴里耕读

彩虹为人间编织的七阕律令

在蓝天下被承河水吟得泪流满面

文峰山顶的一只苍鹰也想参与这场盛宴

用飞翔的影子在古峄州土地的纸笺上签到

农家自酿的米酒,带着醉人的醇香

金黄的玉米,把粮仓垒进烫金的册页

就像一摞摞诗书,搜罗金句

为丰收的封面,封桂加冕

把新农谚装进劳动者的口袋

我是端坐在时光里的茧蛹

从白花花的疼痛里抽出细丝

丝线闪着光芒,照亮幸福的炊烟

岁月最先以农耕的形式进入正史

躬耕者永远都是大地的脊梁

仓廪空虚比虚拟的地狱令人惊慌

老黄牛躺在桑沟里反刍是最大的败笔

稻草人的坚守感动了天堂里的子归鸟

把春风从冰窟喊到瓦上

耕耘在泥土里的诗歌闻声摇动臂膀

我感到大地温热,发丝闪亮

我的心里开满繁花。面向太阳,万物生长


故乡的月光

故乡的月光沾满泥土的芬芳

父母田里的麦子磨成面粉蒸出的馒头

像金黄的月亮

拿一个放在鼻下慢慢嗅着

一股股清香像冉冉的亲情,沁入肚肠

故乡的月光沾满酒香

夜色中一个叫刘伶的大文豪

从晋朝的竹林里趔趄而来

你的鹿车哪去了,连同你的《酒德颂》

都被热情的风,领到村东父母地边的古河旁

去拥抱那枚被河水漂洗得最鲜艳的月亮

一千多年了,河里至今还流淌着混黄的杜康

故乡的月光和母亲一样慈祥

经常不知疲倦地

陪着我的童年,扑萤火虫

轻轻放入纸糊的灯箱

故乡的月光常常爬上我的窗

偷偷跑到我的梦中

塞给我一筐一筐的乡情

再悄悄回去,不带一丝声响


心里的土地异常崇高

马铃薯,是长在广袤土地上的一道道试题

我从大自然的书本,抽出简单的四则运算法则

去分析,求值。一向卑躬的泥土,被越加越高

连一滴滴汗珠的产房,都加成了婚房,楼房

儿女们,亲近脚下满是阳光的地理,种植国学

把三餐美食,一学期营养,打包发送

而我仿佛只会做减法,只会用减法为生命布设

一条共同通过的甬道。在风和雨水的脚印里

减去牌局,酒场,懒惰,带来的荒草

减去堵塞汩汩泉流的贫瘠沙壤

减去夕阳产业,勒着土地脖颈的致命之殇

还能剪除外出打工,煎疼乡愁,挤碎年轮的“春运潮”

祈望上天铺下金币,收获的只能是腐叶

一寸光阴一寸金。我在时间的肌体里,顾影自怜

乘法似乎是芽片的本能,一株株茁壮的翡翠

一片片诱人的蓊郁,绿海,向人间炫耀

一篇篇旗帜一样的美文,一部部亮如墨玉的原版

作除法,总会除去一些陈年流水,陈词滥调

一些误解费解的纸屑,剩下金光闪闪的信心

十分之十的成色,比金子还宝贵的智慧

埋在土里的金黄的句子,一言不发

用自身的成长壮大,反哺同自己一样沉默的人民

实际上,无论加减乘除,潮涨潮逝

都有辩证法的笔记,经济学的解析

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暗示,映照,编演

烫金题字,突兀地域温度:“万亩土豆种植基地”

让我反复阅读,品味。倏然心里的土地异常崇高

注释:马铃薯又名土豆。


隐喻

我的家乡,是心中口袋里隐藏的一座井台

一条小路,一截石磨,一片庄稼

我常常不经意间,把口袋打开

放出老屋后的小山

村民称这座山为神山

它的神性,总在我不自觉地上山时

显现,像芯片嵌入我的大脑

把我感化,变成思念的鱼

放养于露珠剔透的怀抱

放养于松泪晶莹的城堡

神性常常藏在老郎中的背篓里

一个草头方,能救活一条草木一样的命

神性更像山顶的那片红参

如捉摸不透的云气,被许多人视为传说

但父亲的酒坛里,常有几根,像生动的句子

像王维诗里的重阳,更像给每一个亲人的隐喻


麦田一样的母亲

曾经,屋南那棵老皂角树上的蝉鸣

盛赞着母亲一刻不停的劳顿。树杈上的童年

也被一声声叫大,叫出心中的城堡

城池里的黄金,变成书包里鼓胀的知识

书卷很快抵达中年,文字亦如母亲一样恍若隔世

曾经,母亲是东湖石旯大桥边,一方待收的麦田

携镰而来的人,最懂麦子的心思

一粒粒水珠,都过滤着一位位故亲

一粒粒麦子,都盈满汗水的光芒

今天,母亲是我不自觉仰望的中心

自从父亲走后,我的目光

更是经常神经质地朝向那个方位

我的出现,总让一院子陌生的风惊讶

尤其是我反复的询问:母亲安在?

其实,母亲正是亲恩的原籍

她一方面要打理好自己的晚年

一方面又要给我寄来安神疗痛的乡土

给我寄来,喂养空寂人生的山水

给我寄来,最让我安慰的体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