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文家的头像

赵文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02
分享

磅礴万象的庄学之美

管理大师张瑞敏曾经说过,老子教我们做战略,孙子教我们做战术,孔子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庄子教我们什么呢?通过对庄子有关哲学思想的学习思考,笔者浅见,庄子哲学主要教我们建设和谐人生。

庄学的完美人生观,启迪我们建设完美人生。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之一。庄子的哲学即是美学,庄子对社会的批判基本上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的。关系的不是政治、伦理问题,而是个体存在的身心问题,这也是庄子思想的实质。在庄子看来,个人的本体存在,由于摆脱了一切的“物役”,从而获得了绝对的自由,是所谓的“至人”,“真人”。庄子实质上是要求对人生采取审美的态度,不计厉害、是非、功过、人己,从而自我与宇宙合为一体。庄子追求的人生是自由的人生,也是审美的人生。生命的自由与审美的超越是和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对生命的关注使庄子从本体论的高度考察和思考人生的本质,价值。庄子把实现个体的人格独立,与精神的绝对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至于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理想,也就成为人生观的一个突出问题。

庄子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强调人与自然的绝对统一。因为天地合一,所以人应该在与天地的交流中发展和完善自己。只有与天地为一,才能实现理想的人格。这个过程就是“逍遥游”的过程,这个境界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人都是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人的自然本性是要受到社会规范和制约的,作为社会和组织中的人,强调活出生命的意义,但并不体现人可以绝对自由,要有约束,比如团队约束,愿景约束,在这个系统当中,是不能出矩的,所以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只能是理想状态。但人在组织、社会、自然的多重环境中,只要认真修炼,完全可以塑造完美人生。

庄学的“各有其用”、“无用之用”启迪我们设定好各自愿景。庄子在《逍遥游第一》中,讲了“小麻雀的得意”和“大葫芦”的故事。意思是说,小麻雀的飞行,知识,境界都和大鹏不同。大鹏展翅九万里,而小麻雀自认为自己飞到树上唱歌、飞到地上吃小虫,自来自去多逍遥,何必花那么大力气,飞那么高干吗?所以组织领导者不必嘲笑组织中的“小麻雀”,也不必羡慕组织中的“大鹏”,其实他们“各有其用”,不可强求,要根据自身能量,设计好自己的个人愿景。大葫芦到底有没有用呢?庄子的好友得到了一个大葫芦,用来盛水,可拿起就破了,切成两半又太浅,装不了多少东西。就认为葫芦虽大,却大的无用,就把它打破了。庄子却用网把它套上,然后绑在腰上当腰舟,得意的浮在水上。

可见,有用与无用是相对的,庄子的妙法是无用之用。“无用之用”是一种高境界的管理,有的组织提出“放错位置的人才是垃圾”的理念,说明无用可能是放错位置,并非真的无用。告诉我们看似无用的东西也许是最有用的。往往,如果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也许事情会出现另一种转机。所以在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得意坦然,失意昂然,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你命运转机的时候。

庄学的“道”启迪我们学会系统思考。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庄子的哲学是最为适应创造力需要的,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微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严峻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而反对人为的束缚,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

中国的仕大夫们始终在儒和道,或出世和入世之间徘徊,功成自然最好,败也就得道而安慰,这种平衡成了中国文人的典型心态。从“有”和“无”的关系上看。道兼“有”“无”,庄子的“道”是“有”和“无”的统一。“有”是就物质全体而言,“无”是就抽象本质而言。二者异名同实,“无”就是“有”,“有”就是“无”。“无”是宇宙万物的普遍联系,是天地万物的统一和绝对。“有”生于“无”,“无”是“有”的终极根据,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本质。但同时,“无”也可以是无根据,也可以是对终极根据和宇宙万物共同本质的否定。从宇宙万物的生成上看,庄子的“道”有情有信,现实的物质世界有日月之明,有星辰随转,有旦暮之期,各行其道。春夏秋冬四时运转,各得其序。

只要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理解它,懂得它的规律,那也是道。庄子在《养生主第三》中讲了“庖丁解牛”的故事,意思是说,庖丁替文惠君剖牛,开始只看到了牛的整体,不知道牛的结构,后来能顺利的解剖,做到“游刃有余”。问其何因?“道也”。 所以庄子“道”的哲学思想,启迪我们,组织、人及社会上的事情,千差万别,错综复杂,与牛身上的结构是一样的,这种结构是自然的,要把握它们,就要学会系统思考,要整体地动态地本质地看问题,要把握事物的运行规律,这就是“道”,不懂“道”的人,在世上横冲直撞,只会损耗形神,徒劳无功。

庄学中的“无为无不为”,启迪我们兼具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双重思维。庄子这么执著于道,但他的哲学理论本身也存在很多矛盾,这种矛盾庄子自己也曾提出。庄子执着于道的统一,又困苦于道的开放。此一事物、彼一事物与他一事物,各有自己的原则和本质。每一事物都自以为是对的、正确的,但每一事物实际上都不一定是对的、正确的,因为各事物相互之间都不能互证。而且,对于每一事物既然不能证明其是、其正确,也就同样不能证明其非、其不正确。但是,庄子道论中的矛盾问题,是在庄子道论的阐述过程中内在出现的,而且是由庄子自己首先意识到和积极总结出来的。恰恰是由庄子哲学中的矛盾问题,展现出了庄子哲学体系中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点,而这也正是庄子哲学在思维水平上,高于封闭体系的儒家哲学,发展了老子哲学,使道家一派无愧于儒家而与之并称,虽然有空前绝后的不幸,而又能够超越时代,超越古代,直接与现代哲学中的许多重要原则相吻合的关键所在。

无为而无不为,道是无为和无不为的统一。先秦儒家与道家相比,孔孟荀是以人为中心、为出发点、为根据,承认存在,立足现实,注重人生和社会实践,务求建立一完备、自恰的秩序体系。道家之庄子则是以自然为中心、为出发点、为根据,效法自然,回归本体,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思想,是从其本体论核心中逻辑推导出来的。其哲学体系,既有封闭性的自我运转,又有开放性的与时俱进,启迪组织建设起具有封闭性和开放性相统一的结构模式。

庄子哲学启迪我们建立和谐人生。作为“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的《庄子》一书,是庄子思想哲学的精髓。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人类社会前途和走向,人的欲望与现实冲突,使人类陷入高文明时代下的困惑。抑郁、焦虑、自杀等心理病态正困扰现代人类的生活。现代人的义利观、价值观上出现偏颇,人们时常会感到内心无法平衡,精神压力也越来越严重。人类茫然无措,渴望一种承受这些烦恼的生存框架,让心灵解脱,这也正是庄子哲学要解决的。庄子哲学思想启迪我们建立和谐人生,在充满快乐融洽的氛围里生存,给精神一个适度的解脱,缓解盲然无措、血腥竞争、内心失衡的压力,从而保持我们心境的平和自然。

智慧人生。庄学深邃宏阔,笼盖古今,是一部关注个体生命,指导人们发展和谐人生的处世经典。庄子是大智之人,他以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思维和智慧的魅力。他那哲学的玄思把我们带入神秘的理性思维家园。他以无比的大境界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让我们打破主观观念的束缚,了解事物相互转化的道理,以辩证、相对、变化的观念思考问题,让人生充满智慧。庄子告诉我们,万物各有其存在的依据,万物各有其合理性,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对的,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可肯定的,一切都是相对的,而现实生活中人往往自以为是,以己为中心,只看到事物的一面,犯下许多可笑的错误。

道德人生。一个完善的人必是一个具备高尚道德的人。在现实中,人无信不立,对当今社会人们诚信缺失和道德低下的现象,大家深感隐忧。而道德是使人具有非凡的魅力,这种魅力来自内在之德,是心灵中孕育的德性的光辉。歌德说过,我平生最敬仰两样东西,一是头顶的星光,二是心中的道德。也许我们在为自己长得丑而自卑,也许我们在为自己没有名车豪居而感到难堪,而庄子教导我们,唯有道德心灵上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打开心结,追求知识和美德,让德性之光伴随你左右。可见,道德是多么重要。我们在发展自身生命的同时,要注重人格的提升和道德的修为,做德才兼奋的人。

健康人生。庄子哲学是伟大而且神奇的,它无所不包。当今社会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人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病症也随之而来,我们也往往顾不上锻炼。而庄子思想所折射出的养生之道,是一种快捷有效得到健康的方式。庄子在《庖丁解牛》这一寓言中就说明了,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去解决问题的话,便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于是庄子便引出了养生的道理便是:顺其自然。我们在人生、社会和工作中,也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不能人为扭曲组织和个人的成长规律。

乐死人生。当今社会人们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高学历人群,由于竞争压力过大而不堪重负轻生者大大有之。而庄子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会给我们以启示,他认为人的生死不过是气的聚与散而已,是很自然的事情。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的造化,要正确对待生死,不应厚此薄彼。 虽然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但是长生不死是绝难企及的非分追求。庄子虽不赞成长生不死,却追求有限的长生视,主张珍惜生命、爱惜精神,强调通过全性保真的途径,以尽人之天年。庄子对于生死的这种理性认识,有助于现代人清醒地认识生与死的本质,充分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并积极采取措施让自己活得更久一些,更有意义一些。这就启示我们,怎样做才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逍遥人生 。人都渴望能够逍遥自在的生活,可事实上,我们常被前程、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等人间俗事搞得焦头烂额。而庄子却给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醒世良言,让我们磅礴万物,逍遥人世。逍遥人生有以下观点:强调从政者必须清心寡欲,居安思危,不为富贵、权势所累;要长久的保持一颗平常心,做事切不可朝三暮四;不但要求同存异,还须化异为同,超越得失之心;不浪费时间,把握现在,乐在其中;我们面对外在世界,应该通达和顺应,而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庄子告诉我们要达到这种逍遥境界,就要顺应自然、顺应人性,不强迫不做作——“无为而无所不为”,反对人与自我、人与本性的分离,反对人被外物所驱使、控制,迷失在社会和金钱、名利、灯红酒绿之中,主张不役于物,也不强求外物随自己的意志发展,对外物,抱着宽容、顺其自然的心态。“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丧己于物”,不“以物易其性”,不“以仁义易其性”,应“形体保神”,“法天贵真”,保持人格的纯洁性、独立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