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昊燕的头像

郑昊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22
分享

小寒,藏于方寸

这些天大风降温,已经感知到彻骨的寒冷,傍晚下班一路匆匆,呵气成雾,模糊了视线。到家时,先照了照镜子,面色红紫,鼻涕轻垂,笑自己似从荒野归来。好在小寒已经跨进了阳历新年,沾染了喜气和期盼。

对我居住的小城而言,热闹的氛围即将被渲染起来,因为在外面念书的孩子们放寒假陆续归来,街头或者生活小区多了年轻的面孔。尤其是午后和傍晚,说笑着从我身边走过时,看到他们穿得好单薄,但是能感受到青春活力。但愿,清凉的小城不要让从外面归来的人倍觉寂寥。

木心先生说:“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这种外表沉着淡定而内心激情澎湃的修为不容易达到,留守的家长们已经清静得太久了,一想到孩子,从里到外都火热起来。

重拾久已疏忽的厨艺,浓郁的香味弥漫开来。去集市上大肆采买时遇见熟人会炫耀地说一句“学生回来了”,或者流露几句对睡懒觉的无奈,佯装责怪。就连平时从不正眼看的口水鸡排店、奶茶店都会光顾一下,不用说是得了孩子的令。

去高铁站接我家妞妞回来那天中午正好升温。车子下了高速,看见一个小山坳,便下来转一转。

穿过稀疏的林地,有几户人家,院墙外坐着几个老人,揣着手晒暖儿,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似乎闭着眼睛,陶醉于太阳的抚慰。正如白居易在《负冬日》中说:“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我也喜欢晒太阳,只不过是坐在南窗下。

谷底有田野,田野边是小路,小路上有牧羊人,赶着大小不一的羊,去麦田里啃青。

正值三九天,和煦的阳光却似春日归来,天空又似秋天般湛蓝,晴暖得让人很不适应。一旦有反常的气象我就想,如果天地万物自由任性,不管是什么季节,想暖就暖,想冷就冷,脱离物候,如跑马一样放纵,这一定不符合自然规律,总会有被纠正的时候。

小寒应该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节,适宜敛气内养,低温可以杀虫灭菌,清洁空气,如果不冷,倒真是无趣了。

妞妞说,坐火车回来时,看见被雪覆盖的华北平原,特别像《雪国》那篇小说的开头:“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雪光让冬夜明亮了许多,车厢内暖意融融,凄冷的感觉只能从“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意境里寻找,和远古相比,燕赵大地的慷慨悲歌已没有背景地。

回到家里,忍不住向妞妞展示我侍弄的花花草草,有几种她很喜欢。昼夜温差加大,阳台上的多肉植物变色,嫣红可爱;蟹爪兰花色玫红,明艳动人,花瓣向上翻卷,宛如鸟翅;茶花已在室内盛开,把它的每一片叶子都擦干净,心情就舒畅起来。

院子里的蜡梅花开得正好,是妞妞爷爷最爱的素心,老人叫它“干枝梅”。当年妞妞爷爷在世时,着人搬到室内窗下,不时地站在那里全方位观察。有时候,他会拿起《康熙字典》看一看繁体字,翻翻《本草纲目》,研究到底是“腊梅”还是“蜡梅”,再拿起放大镜照照花心,数一数粗短的花蕊有几根,不知不觉半天时间过去了。

果然,暖两天之后必然会极冷几天,外面像是下了冻雨,羽绒服也不顶事儿,浑身透风。坐一路公交车去看爸爸妈妈,爸爸最近时常生病,我想多照顾他一点。

进门时,妈妈正擀面片儿,爸爸要求把面片儿切成三角形的,厚一点,有嚼劲。妈妈笑他牙都没有了还讲究嚼劲。

这是我们家冬季的家常饭,融和暖胃,有时用香油和盐腌葱花,有时用葱姜蒜配五花肉炝锅。滚汤下面时,妈妈又开始絮絮叨叨:“要手抖着撒,可不要像下饺子那样赶着搅,待面片硬一点后再用筷子搅散,要不都沓在一起了,面片飘起来了再下青菜……”我的生活技能都是这样学会的,而且可以复习八百遍,以前我会不耐烦地说:“我会呀!”现在我微笑面对。

饭后我去洗碗,发现热水器温度调得太低,妈妈说:“不能太高,热凉交替着用不好,手容易生冻疮。还是以前的井水好呀,地面结了冰,井里的水还是温的。”

这又是妈妈的一道物理知识普及。我知道,地温常年变化不大,井水4°C左右,冬暖夏凉,密封的压井更稳定。越是隆冬时节,大地蕴藏的热力越明显,呵护着水、种子、根系以及蛰伏的动物,才有了来年的“春风吹又生”。

临走时妈妈忽然郑重其事地告诉我:“腊八那天不要回来了。”我笑起来,年年都交待得清清楚楚,恐怕我忘了。

腊八节在小寒节气的前后,今年得再过些日子才是呢。妈妈从20多岁外出参加工作都几十年了,还记着我们老家的俗语:“闺女吃了娘家米,一辈子还不起。”具体的意思是什么,谁也说不准。以前腊八节穷人家出去喝赊粥,闺女是别人家的人,要是再回娘家喝粥,似乎是表示婆家穷得连粥都熬不起一样。我倒认为是说父母恩永远还不清的意思。

我们并不只在腊八节喝粥,准备熬粥的食材也不止八样,各家养生习惯不同,配料也各具特色。单说我家,除了红豆、黑豆、黄豆、绿豆、白扁豆,还喜欢大黑花芸豆,煮熟之后,它胖大如拇指肚,表面看起来像大理石,咬开绵软细腻。加糯米、莲子、红枣、花生,小火慢熬至相互融合最好。有一段时间我忙碌得失去耐心,但是,就算用电饭煲浸泡预约也不能少了那碗粥。

每当坐在餐桌前,端起软糯香甜的粥,总会想起那句“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一家人相互陪伴的满足感溢满心头。

冬日的寒冷使人沉寂内敛,在茅檐斗室,在三餐一夜,眷恋于父母儿女的方寸之间,徜徉于藏气养生的琐碎之中,很容易忽略外面的星辰大海而浑然不觉,尽管细微,却让人乐此不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