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的色彩和希望都在人心里。我每天在路上来来去去的时候总是这么想。
此刻,这条人行道不再吵闹,我竟然不太习惯如此安静,身旁没有叽叽喳喳的孩子跑过,也没有因为嬉笑打闹而撞到我的事件发生。上下班的路途能如此畅通,是因为和我同步的孩子们放寒假了,他们在享受睡到自然醒的舒适。
我可以驻足观察路旁的树木,它们被正在升起的阳光漫过。高大挺拔的水杉树冲向天空,保持着褐色的凝重面目,似乎还沉浸在严冬的冷酷中。杨树可不这么内敛,枝条的顶端鼓出来芽苞,尽管裹着黑乎乎的苞衣。法国梧桐树残留着枯叶和悬铃,枝条纵横交错,影响视线的已被园林工人修剪。有鸟儿从不远处飞来,穿过树枝,瞬间又了无踪影,它们看上去欢快了许多。
每一个变化都相当慢,慢到你根本看不见。我愿意设想它们的色彩,体验细微的变化过程。
马路两侧的商铺陆续开门,最勤快的是包子铺。早上六点多钟,年轻的面孔在热气腾腾的蒸笼背后时隐时现,到八九点钟高潮渐渐退去,和它遥遥相望的“栗不了”干果炒货零食店开始渐入佳境。午后,糖炒栗子出锅,同样的面孔又在香甜袅袅中笑对顾客。
原来,这两个店属于同一个店主,一对清爽麻利的年轻人。他们不让自己闲暇一刻,在包子和栗子之间打时间差,穿梭自如,在最忙碌的春节期间,制造着诱人的气味。
擦鞋店关门了,门上贴个纸条:回家过年。开店的夫妻俩是这条街上少有的外地人,年轻的他们并不嫌弃小城,已坚守了好几年。
广告喷绘店门前的十几盆月季花换栽到新的涂料桶里,蔷薇的枝条经过整理,不再凌乱,戴眼镜的店主正在搭架子,为花芽萌动做准备。
通往市场街的路口有几家儿童教育培训机构,到了寒假,出入的小学生反而更多。
中午下班的时候,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出来,和我同行了一段路。妈妈沉默着,没有一句话,男孩子手比划着,嘴里模仿着打枪的声音。
下午下班的时候,恰巧我又碰到了他们。男孩面带喜色,激动地说:“妈妈,老师表扬我了,说我听课认真,有进步。妈妈,我是不是还有希望?”
我没有听清楚妈妈怎么回答孩子,只见她紧紧抱住了孩子的肩膀。倒是这一刻的我情绪波动,甚至还有些愤愤不平。
这个孩子为什么这么说?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在问自己是不是有希望,我想,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一定被成年人否定过,才让孩子怀疑自己。也许孩子有很多缺点,但是,孩子正处于人生的春天,最有资格拥有希望,我们无权否定他的未来。
谁都不愿被放弃,无论卖包子、栗子还是修鞋子、架子,这些最普通、最琐碎、在某些人眼里毫无意趣的事情,有人必须得做,还必须得津津有味,这种坚持来源于心中的期望,也许是期望一套房子,但更重要的是期望孩子,期望明天。
依然有冷风吹过,而行人车流来去自如,并不在乎,因为在这个时节,即将迸发的能量已经从深深的地下传递出来,让这条街道的空气顿生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