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因为失眠,总是说害怕那漫漫长夜。夏至前后这些天昼长夜短,大家都晚睡早起,仿佛有意和她作伴一样,让她感觉似乎少受了一点煎熬。
她早早地站到阳台上,观察着外面的变化。天很蓝,点缀着白云,远处的山峦很清晰,近处的树上有叽叽喳喳的鸟叫,她便快速地做好早饭,安顿好爸爸,收拾利索,带上泡沫坐垫,在7点钟前就出门散步。
妈妈走得很慢,抬头看看天,白云又松又软,瞬间被风拉扯成丝丝缕缕。她没有停下脚步,但也走不了多远,不过是走到附近的湖岸边,在木质长凳上坐下来,通过湖面望着南岸的山,水波粼粼,山影悠悠。
周边居住的老阿姨们陆陆续续转悠过来,她们就一起聊天,间或站起来活动活动,这样一直到9点钟左右,太阳光的热度逐渐强烈,她们便返回。
中午我去看妈妈,她像往常一样详细地叙述一遍她当日的种种活动。我已经学会认真倾听并随声附和。
午后,天空中的云多起来,牵引着我的目光,我做一会儿家务,必然会抬起头看看窗外。天上的流云,时聚时散,时浓时淡,一不留神就变幻了模样。司空见惯的高楼因为有了云的点缀,变得格外不一样。我痴痴地望着窗外,希望能有一片云略作停留,让这窗内的人能够看到属于自己的云。
我拿出手机站在窗口拍云。妈妈在旁边有意无意地说她小时候在老家的后山坡上,经常能看到云停在远处的山尖上,像是戴了个帽子。然后她还会讲一讲每个夏天都要提起的往事。
妈妈和舅舅去割草,喜欢云朵挡住太阳的那一点点阴凉。回去的时候,舅舅让妈妈等着,自己先扛着一捆草向前面走一段路后放下草,拐回去帮妈妈抬着另一捆草,走到前面放草的地方让妈妈休息,然后舅舅又扛一捆草先走,如此循环。
最后,妈妈总会说一句:“你想想,你大舅得多累。”在酷热的夏天,兄妹之间的亲情在妈妈心头萦绕了一辈子,这大概就是属于她的那片云。
“叮”,微信响了一声。
是女儿发来的图片,巧了,一张蓝天白云图。古人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明月同在,而她那朵云未必和我这朵云一样,虽然是同一个天空。
女儿说北京的天蓝盈盈的,适宜做背景,她收到了毕业鲜花,大家一起拍集体合影留念。她原本想和同学们利用毕业季这个假期来一场云游,其中有去云南看蓝天白云的计划。可是许多同学工作还没有着落,要趁着假期寻找机会,让她们放弃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脚踏实地地关注日常生活才能缓解焦虑。这特殊时期的记忆也终将烙印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变成她们的云。
我在家、单位、妈妈家的固定线路上忙碌,好久没有出远门了,有时甚至羡慕妈妈那可供回忆的山坡或者草地,诗意的远方渐渐淡出活动的范围。小城的区域并不大,驱车一周用不了半天,那就多看看吧,头顶的天空很宽广、高远,飘浮的云也很近,仿佛唾手可得,来来去去,悠闲自在。
这几天持续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温,我在公交车站等车去上班,只觉得路面似火炉一般蒸烤,赶紧躲到茂密的枫杨树荫下。抬头看见蓝蓝的天空中一朵白云悠悠地从西南向东北飘,在体育场的上空似乎停留了下来,与我对望,这样的时刻属于我,可遇不可求。
妈妈、我和女儿各有一片悠悠的白云,随时为它驻足。妈妈年近耄耋,生命的记忆捂都捂不住,女儿的憧憬和希望划都划不完,而我,前后望望,虽然感觉到前后夹击,却又觉得无须闪转腾挪,因为我们必将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