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钟金溪的头像

钟金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23
分享

此心岂可为物役

自家初成之后,已是囊中羞涩,常用物品大多是从旧房子里搬过来的,有几台电风扇还是以前承包食堂时候的老古董。父母亲和我住在一起,太高端的电器他们使用不了,煮饭用的电饭锅只能是按两下就解决所有功能的那种,老人喜欢腌制一些菜,瓶瓶罐罐自然少不了,一些包装用得玻璃瓶、塑料瓶也都清洗的干干净净以防不时之需,家中有个小庭院,一些没有的东西常常就从房间里搬到楼梯过道,再放到庭院中,长此以往,家中堆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有时总觉得像是住在杂物的边垣。平时工作加班也较多,忙里偷闲还要安排几回酒事,去年父亲病重,大把的时间都放在了照顾老人的身上,自然没有念头去拾掇。昨日怀旧之时再看周遭的摆设,翻看着那些日子的旧历过往,眼光看到的高度是我从不拥有过,却近在咫尺的漩涡,感觉已为物所役太久,太深。

古人曾说“物物而不物于物”,周国平在《超脱》一文中也说过:“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事实上,一个人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超乎此的属于奢侈品。它们固然提供享受,但更强求服务,反而成了一种奴役。现代人是活得愈来愈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并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并不自由。”我们所处的世界,乍看起来是发展了,进步了,向前跨越了,但与此同时,人类追求和占有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了,炫耀和攀比的心理也在同步膨胀。可以说,生活之所以越来越复杂,是因为人类永无休止的欲望将生活复杂化了。如此一来,势必导致时间、精力、金钱、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心灵齿轮的过度磨损,有限的生命载体就会陷入困顿和迷惑、沉重和不堪,孜孜以求的幸福生活也就变得遥不可及了。

前几年携妻女到大埔县,岳父母家中有众多的水桶和水勺,基本上你觉得要使用的时候,都能够“手到擒来”,是时我曾与妻戏称这是一种很难得的“生活气息”,多而不繁,杂而不乱,简单、朴实,却有更自由的享受。是啊,人生本就是一场旅行,唯有懂得轻装简行,才是生活的智者,他们才能享受更多的美景,走向更远的旅程。道家之所以提倡“返朴归真”,是因为他们想让那些陷入虚华幻境的灵魂,回归清澄的本真,明澈的天性。都说“禅心至简”,是因为至简之心,足以让那些在功名利欲中煎熬、挣扎、沉浮的迷路人,找到生命的出口,拥有宠辱不惊的坦荡、去留无意的安然。

家里的橱柜用了十多年了,虽完好,却档次低、外形丑、设计不科学,与现代审美不相“般配”等等,农村出来的孩子都有这种传统的想法——东西都好好的,用坏了再换呗,有必要搞整体“融合般配”这么大的“阵仗”吗?一闭眼,橱柜、洗碗机、吸油烟机……这些物件就像走马灯似的涌进狭隘的脑机际,真要要做到不为物役,不被境转,难呀!人生难免有物质之忧,但一个人若是将过多的精力给了物质,还有什么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呢?

灵魂栖居的至高境界,往往不是复杂,而是简朴。有《家初成》诗云:“小筑寅年建,群芳我自栽。欲偷三寸月,恐惹半墙苔。好梦随风至,豪情迓客来。与君先一醉,再赴钓鳌台。”学会以简朴生存的方式活着,学会回归自然,学会享受源于自然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学会放下名利牵绊,看淡身外之物,身不为物役,心不为事役,魂不为钱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