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而言,我总觉得自己亏欠你许多,而你为我付出了许多,我们经历过悲欢离合,也曾感动的泪流满面。无数回忆的碎片拼接,就是我憧憬过的生活。
清晨,阳光透过轻纱窗帘,洒下一片金色的光辉。我向来不恋床,一个翻身便起床,步入厨房准备早餐。厨房内,豆浆机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我身着去年你为我挑选的蓝色睡衣,在灶台前煎着鸡蛋。锅中的蛋清发出滋滋的响声,而那圆润的蛋黄宛如迷你版的太阳。你揉着蒙眬的睡眼靠着墙,嘟囔着:“周末的懒觉又泡汤了。”周末的午后,我们相依偎在新购置的沙发上,一边追剧一边分享薯片,有的你喜欢,有的我喜欢,都不妨碍我们看得津津有味。我偶尔低头望向你,只见你的睫毛在屏幕的光影中轻轻颤动,宛如蝴蝶翩翩起舞。傍晚时分,我们一同前往超市采购食材。我推着购物车,你紧随其后,突然你停下脚步,拿起一盒草莓:“这看起来挺新鲜呀。”眼里充满期待。我笑着回应:“买买买”。夜幕降临,你站在浴室镜子前刷牙,泡沫沾在嘴角。我倚在门框上,望着你微笑。你含着满嘴泡沫,含糊地问:“笑什么?”我摇摇头,走上前轻轻为你擦去泡沫,手指轻抚过你的唇角。夜深人静,我们并肩躺在床上,手牵手。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我们身上,宛如轻柔的面纱。我轻声道一句:“晚安。”你紧握我的手,回应道:“晚安。”这样的日子,平淡得像一杯温水,却让人舍不得放下。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没有轰轰烈烈的激情,只有细水长流的陪伴。每一个清晨,每一个黄昏,每一个不经意的瞬间,都是我们最舒服的生活。
可是我们经历了许多足以让人崩溃的困难,回头看去,很难想象我们是怎么一路咬牙坚持下来了,这也让我更加觉得幸运万分,同时也深感愧疚良多。“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这种不问得失的执念,恰是亏欠感的源头。就像《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阿里萨为费尔明娜守候半个世纪,仍觉得“我给你的爱,是我一生的责任”。连马尔克斯笔下的永恒之爱,都浸着负债般的痛楚。
在最痛苦的那段时间,你常问我,如果我们再遇见一次,你还会和我在一起吗?“我总是坚定地回答:“肯定的”。若人生重来,我仍会选择认识你,只是定要对你更好些,不让你再掉这么多眼泪。生离死别的重量,压弯所有未兑现的承诺。只是惋惜那些年错过了本该热情相拥的怀抱,变成争吵的情绪爆发。
在时光如水的日子里,我们经历了佛家人间八苦之一“爱别离”,也经历了遗憾无法追回,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里,塞琳娜说:“我们注定要失去所爱之人,不然我们怎知他们有多重要?”这句话反复读来,珍惜二字满满当当。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接受爱里的缺口,恰是完整爱情的一部分。将亏欠化为晨露,让遗憾成为浇灌关系的清泉,方是长久之道。
终于明白,“常觉亏欠”四字,藏着亲密关系中最温柔的悖论——越是深爱,越觉得自己给得不够。像春雨浸润土地时总嫌自己不够绵密,像烛火照亮暗室时总叹自己不够明亮。爱到极致的人,总在对方眼底看见星辰,却总在自己的掌心数出沟壑。真正的爱或许像敦煌月牙泉,看似被沙漠包围的亏欠,实则是穿越时空的永恒守望。那些自觉不足的裂缝,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