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明细雨寒风劲,玉叶飘零碧似新。
堕入寻常街巷处,红尘散落少人闻。”
大部分的树都会在秋天落叶,但是有些树,会在春天悄悄地换叶。
每到细雨连绵的春季,望着街边角落里面被冰冷雨水打湿的斑斓落叶,建忠国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因为患肺癌早逝的三弟。
二
三弟大名叫建忠勇,在家里排行老三,是老幺,甚是受家里人宠爱。
三弟的哥哥们继承了做工程师的父亲善学、好学的基因,学习认真、刻苦,最后都顺利地考上了市里的高中,并且都读了大学。
唯独三弟与众不同,从小不喜欢读书,喜欢玩街边商店里摆放的游戏机,喜欢看武侠小说,还经常与狐朋狗友们不务正业、打牌赌博和嬉耍玩闹。
故乡的小城市里,对这类不求上进、将来没有出息的人有一个专门的称呼“二溜子”。
三弟读初中时,有一天放学后,家人们发现他迟迟不见回家,便焦急地去学校里寻找他。
找到三弟时,发现他与三位同班的女同学正坐在校门旁的桂花树下打着扑克牌“拖拉机”。
父母虽然曾经多次苦口婆心地劝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三弟却依然我行我素,不思悔改。
最终高中是考不上了,便按当时的惯例去了技工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市内的一家国营企业邵阳市水泥厂上班。
刚巧,厂内新进了一批黄河牌大货车,急需司机。领导们看他为人机灵、手脚灵活,做事积极肯干,便培养他成为了一名货车司机。
三弟的工作就是每天跟着司机同事们一起从郊区的采石场把水泥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石灰石运送到厂里来。
在那个年代,司机是一份好职业。不需要像其他岗位一样每天呆在狭小的办公室或车间内,相对自由些。
采石场的私人老板们,为了生意,对这些司机特别关爱有加:除了节假日发红包、送过节物资进行慰问外,平日里也准备些零散香烟、茶叶、瓜子、花生等供他们在等候装车休息时享用。
三弟觉得开车很“拉风”,倍有面子,正合心意。
改革开放前,国内的车辆总数量不多,经常有人找司机顺路“捎带”一下货物或搭搭便车。
三弟因此感觉在社会上混得很好,还经常在哥哥面前“吹水”:“今天又有一位漂亮的姑娘求我带她一程。我正忙着,本来不愿意,但看她可怜,于是怜香惜玉,便顺便捎了她一程。下车时,你猜怎么着?她还送给我一个香气扑鼻的大红苹果。我不想要,但她硬是把它塞进我的车窗内。哥,你说她是不是看上我了?”
建忠国望着三弟洋洋得意的样子,哭笑不得,又不想打击他,往往顺着他的意思回答:“太有可能了,你长得帅,又开车,哪家姑娘不喜欢?下次记得要她家的电话号码。”
三弟毕竟年轻,做事不稳当。一次开车途中撞了人,出了一桩大事故。
那时候车险业的发展也不是很健全,幸好单位出面调解,出钱平息了这件事情。
三
货车司机做不下去了,刚好那时候国营单位开始执行下岗分流的政策,三弟便从家里人手里凑足了钱,买了一辆二手的夏利牌出租车,从水泥厂里出来做起了出租车生意。
有些人经营出租车时,会雇一位司机,两个人跑车,一个人跑白班,一个人跑晚班。
但三弟由于资金有限,只能自己一个人干,所以他跑车的时长每天至少10个小时以上,非常辛苦。
虽然跑出租的工作很累人,但是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经济活跃起来的城市里对出租车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这门生意很赚钱。
三弟干得很起劲。很快,他就成为了水泥厂下岗分流职工中第一批冲进万元户的一员。
从厂里食堂出来专做街边早餐生意的厨师老王,和拖着黑色大塑料袋从广州白马市场进港版服装回来卖的的青年工人小丽,也很快挤身进了万元户的行列。
出租车生意的旺季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假期,这个月的生意量占全年总生意量的一半。
除夕前夜,哥哥建忠国从广州打工回家探亲,三弟忙碌地没时间开车去火车站接他。到了大年初六,建忠国需要返程回广州继续工作。
三弟便对建忠国说:“哥哥,这样吧,我有一辆车,上高速,把你直接送到广州去吧。”
建忠国知道他在开玩笑,笑了笑说:“你现在的生意这么好,还是在家跑你的生意吧。去广州路途太遥远了,我已经在车票代售点买到了火车票,你把我送到火车站就行。”
三弟干脆地回答说:“得了,没问题,我现在就开车免费送你去。”
到了火车站,建忠国提着行李准备进站。转身看到三弟还站在原地不动,没打算回去,感到很奇怪,就返回去问他:“你怎么还不走?我的火车快到了,要上车了,你不用等了,赶快回去吧。”
三弟忸怩地说:“刚才不是说了嘛,我不做生意免费送你来赶火车,其它活都放下了,不着急!既然免费送你来,就要看到你上车。”
熟悉三弟脾气的建忠国这才想起来,虽说是免费,但毕竟三弟做的是出租车生意,做哥哥的应该以身做则、全力支持。再说跑一趟出租车还需要油费成本,做哥哥的总不至于让弟弟倒贴路费吧。
想到这,建忠国从口袋里掏出100块钱人民币递给三弟,说:“不用找了,这是你的油钱。你回家要照顾好父母,开车的时候注意安全。”
三弟口上推辞着,但手已经熟练地把钱接过去,塞到自己口袋里了。
建忠国还想多叮嘱几句,三弟已经转过头,跟旁边出站的旅客们吆喝起生意来:“这位老板,你去哪里?我送你。”
转眼间,三弟就找到了一位要去市中心广场的旅客。
他把旅客的行李提到出租车后面的行李箱中,又去热情地劝告其他旅客:“你们不要在这里等车了。现在是春运期间,出租车非常忙,等一辆空出租车比平日里难多了,不如跟着我们拼车一起回去。我给你们优惠价格,走不走?”
不到一会儿,三弟已经熟练地找到了四位乘客,满载着客人踏上归程。
建忠国看着三弟高高兴兴、兴冲冲的样子,也觉得十分欣慰,替他感到高兴,便放心地搭上火车依旧回广州上班。
四
往后几年,三弟结婚生子,过着忙碌、幸福的生活。
在这几年中,三弟也渐渐地改变了过去的陋习,不再痴迷街边商店里摆放的游戏机,也不去参加打牌、打麻将了,一门心思跑车,经营出租车生意。
突然一天,建忠国意外地接到父亲的长途电话。
父亲在电话中又开始埋怨起三弟,说他变回原来的样子,成天成夜跟着狐朋狗友在外面打麻将,或者呆在家里一直看武侠小说,不出去工作。三弟不但不跑车挣钱,还要家里人补贴生活费。
建忠国觉得这或许只是暂时的市场淡季现象:非节假日,跑出租车的生意不好。不能简单地怪三弟不努力工作。
既然是外部市场因素的原因,继续埋怨三弟也不起什么作用,建忠国心里十分清楚这时候需要做地是全力支持和鼓励三弟。
于是建忠国果断地决定每月多给家里寄400块钱,算是补贴三弟在家吃饭的费用,减轻父亲的经济压力。
就这样又平静地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父亲又打来电话埋怨三弟实在太不像话了,责怪他居然带人回家整晚打麻将,影响家里人的休息,邻居也开始投诉。
父亲劝了三弟好多次,他就是不听,父亲下决心要将三弟赶出家门。
这时候建忠国才意识到出了大问题,经过仔细了解:原来是做出租车生意的人增多,生意变得难做,偶尔跑来的几单生意,还不够养车、维护车的成本,跑出租车变成几乎不赚钱的生意了。所以,三弟不知道怎么办,变得消沉起来,没事就找朋友们喝酒、打牌,或者躲在家里看小说,排遣郁闷的心情。
五
刚巧建忠国所在的公司水电班组里缺一位杂工,他便建议三弟来试试,做杂工好呆每个月能挣一份养家的工资。
三弟一听有工作机会,二话不说,便把出租车转手给别人,坐火车离开家乡去广州找哥哥。
新的工作岗位属于机电设备维护部门,里面大多数的人都是有技术的同事,他们对三弟的遭遇特别同情,尽可能地给予他鼓励和帮助。有时候,如果三弟感兴趣,他们还专门手把手教他一些基本的维修机器的技术。
渐渐地,三弟开始对工厂里的机电维修技术兴趣越来越浓厚。
可做了一段时间后,建忠国发现三弟开始成天闷闷不乐,便追问他原因。
原来,三弟虽然工作十分认真、努力,但他在机电班组里的工资却是最低的。
建忠国知道这是因为三弟从小不爱读书,手中即没有大学文凭,也没有相关技术工种的资格证书,人事部门给他定的工资级别属于最低的一种。
于是建忠国鼓励三弟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他现在最感兴趣的电工技术,将来考取全国通用的电工证,工资自然会涨上去。
三弟便从图书馆找来相关的书籍,准备自学。但他很快就败下阵来,深受打击。
三弟初中毕业,书中的电器原理对他而言就像天书,实在看不懂。
于是三弟又去找哥哥咨询。可建忠国学的专业并非电气,也不知如何是好。
无奈之下,建忠国打电话给在家乡退休的父亲寻求帮助,毕竟父亲在原来单位是电气总工程师。
退休后的父亲迷上了打门球,接到电话时正在球场与老伙伴们较量,不耐烦地说:“别烦我,开什么玩笑!三弟学电工?不可能!我正忙着呢,没空听你们闲聊。”说完,就挂了电话。
建忠国也觉得这事不靠谱,无奈地随便安慰了三弟几句,这事情就算过去了。
第二天,建忠国和三弟一齐下班回家。他俩远远地就望见宿舍房门前堆着一大摞书籍,旁边蹲着一个身影佝偻的老人。
走近才发现:他们的父亲连夜坐火车从家乡赶了过来,那摞书是父亲多年来集攒起来的电气方面的资料。
三弟好像遇到了大救星一样,赶忙把父亲拉进房内,晚饭都顾不上吃,马上开始补课。
父子俩在书房里捣鼓了半天,最后都闷闷不乐地走出来,与在客厅里已经等候多时的建忠国一齐开始吃晚饭。
客厅里的电视机播放的正是中央电视一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观看新闻,谁也不做声。
建忠国已经猜到他们沉默无语的原因,父亲曾经是电气总工程师,但他擅长地是实践,没有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即使在厂里带过几位徒弟,但徒弟们都是大学毕业生,学的专业也是与电气相关的,基础好,不像三弟技校毕业,原职业是司机。
三弟最擅长的是操控车辆方向盘,对电压、电流这类电气专业的基本概念根本无法理解,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就在建忠国想起身说几句安慰他们的话,这时候,父亲突然不吃饭了,放下碗筷吩咐:“三弟,你去把电视机电源拔下来,搬到饭桌上,我来修一下电视视。”
建忠国和三弟都感到很奇怪,电视机明明是好的,为何要修?但看到父亲坚决的样子,只好照做。
接着父亲让建忠国收拾碗筷去洗碗,让三弟把电视机的外壳螺丝全部拆掉,指着电源部分对他说:“这里是电源部分,我们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学习电气原理。”
结果父亲通过实际操作,慢慢地把三弟带入了电气领域,克服了三弟基础差的弱点。
三弟本来或许就已经遗传了父亲善学、好学的基因,此刻才开始显露出来。
他头脑灵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电器方面的知识学透了,又很快考取了电工证,出去新找了一份电工工作,工资翻了倍。
自从三弟学了电气技术后,整个人变了样,在技术发展道路上进步飞速。
以前,建忠国碰到电气方面的问题总是习惯打电话咨询父亲,现在慢慢就问三弟了。
三弟也从父亲眼里的不成气候、准备赶出家门的不孝子孙,变成了家里的宝贝。
父亲成天在嘴里挂着“三弟”、“三弟”的,连建忠国都不由自主地感到妒忌起来。三弟,又成了家里人最宠爱的老幺。
六
三年后,三弟因技术能力突出,和同事们相处融洽,被提拔成了电工班长。
又过了三年,他跳槽去了一家新的公司任维修部门主管。
刚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了几天,三弟就回来对建忠国说不想干了,说公司太不重视他了。
建忠国仔细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在新公司自己是维修部主管,公司既没给他配置专门的办公室,也没配置专门的办公桌,连电脑、文员都没有,他认为公司根本没打算重用他。
建忠国好笑地看着三弟愤愤不平生气的样子,忍不住点拨了他一下:“你在企业工作,应该考虑如何为雇主节省经营成本,你要这、要那的,都是在增加成本,怎么符合管理人员的思维?这完全和老板的需求南辕北辙。”
三弟非常聪明,马上就明白了问题的所在,回去后立刻改变了工作的作风和重点。
他不但把维修部门的日常工作组织地井井有条,而且在成本控制和效率提高两个方面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公司的老板对三弟的工作成绩非常满意,主动给他分配了单独的办公室、办公桌,还配备了电脑等相关办公设备。
除了认真工作,三弟还利用业余时间去夜校学习。后来,他参加了成人高考,就读了业余大学,三年后拿到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本科文凭。
三弟边学边干,在实践中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快就被一家全球著名的大型玩具制造企业看中,聘请他为维修部经理。
结果三弟从城市中被人唾弃的“二溜子”,成长为家中职位与薪水最高的人。
三弟在家里最受宠爱的地位再也无法撼动。三弟成了建忠国和父亲心中的骄傲。
七
当建忠国获知三弟因患肺癌出世的消息时,一度伤心欲绝,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过了二年,有一天,走在春日叶落的街头,建忠国突然醒悟:如果一个人拥有生命,一定要学会好好珍惜,要把有限的人生过好,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才一生无悔。把时间花在叹惜、沉浸过去的事情上,毫无意义!
三弟的人生虽然短暂,令人痛惜。但他却在有限的生命里,不甘沉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与时俱进,数次在困境中创造出个人的奇迹,从一名街头上不被人看好的“二溜子”,成长为一名国家经济建设中合格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也算是不辜负此生。
作为三弟的哥哥,建忠国该如何办才是最好的纪念?
想到这,他果断地掏出手机,把三弟的故事写了出来。
最后,他写道:
有些人,虽然普通、平凡,但他们的人生奋斗故事也值得记录下来……